那些遭diss的洋垃圾都去了哪

前言

當前全球生態環境持續受到威脅,其中固體廢物非法跨境轉移對全球生態環境平衡的破壞十分嚴重。全球每年產生的城市廢物超過100億噸,其中大量固體廢物通過不法途徑流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使這些地區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跨境環境犯罪活動猖獗,規模龐大,每年犯罪金額達2600億美元,這一數字仍在增長。

如何解決這一頑疾,便成了相關組織及執法部門思考的重點。


那些遭diss的洋垃圾都去了哪


2017年7月,我國發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也稱“禁廢令”),明確提出分批分類調整進口固體廢物管理目錄,逐步有序減少固體廢物進口種類和數量。


破碎料精選

那些遭diss的洋垃圾都去了哪

那些遭diss的洋垃圾都去了哪

那些遭diss的洋垃圾都去了哪

那些遭diss的洋垃圾都去了哪

“禁廢令”明確2018年1月1日起,中國禁止進口包括廢塑料、廢礦渣在內的24項固體廢物,大幅減少進口種類和數量。

在“禁廢令”實施之前,中國接受固體廢物的數量約佔全球固體廢物總量的50%。但現在出現了一些變化,東歐的波蘭,西非等其他國家接受進口固體廢物量也在增加。


那些遭diss的洋垃圾都去了哪


當中國頒佈了“禁廢令”後,固體廢物走私依舊嚴重,範圍進一步擴大。中國加強固體廢物的監管及提升固體廢物進口標準的舉措後,使美國、澳大利亞等固體廢物輸出國感到不適應,他們積極採取各種措施,包括尋找替代中國的出口國。

今年開始以來,很多其他的亞洲國家成為固體廢物的目的地,比如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此前已有報道稱,泰國或將成為“全球垃圾之國”。但在經受廢物進口“內憂與外患”的困擾時,泰國等這些國家也開始採用中國的方法,採取了類似的措施,限制或禁止廢物進口。

在打擊洋垃圾進口,守住國門的第一道防線上,海關部門功不可沒。海關部門查獲的固廢入境案件及捷報也頻頻見諸網絡。

今年以來,中國海關組織開展“藍天2018”打擊固體廢物走私專項行動,先後開展了四輪高密度、集群式、全鏈條的集中滾動打擊:

今年5月22日,海關總署署長倪嶽峰指揮全國25個直屬海關同步開展“藍天2018”第三輪集中打擊行動,一舉打掉涉嫌走私犯罪團伙39個,抓獲嫌疑人137名,查證走私進境各類固體廢物共逾60萬噸,成為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打擊固體廢物走私的集中行動。9月14日,23個直屬海關開展“藍天2018”第四輪集中打擊行動中,打掉涉嫌走私犯罪團伙62個,抓獲嫌疑人243名,查證走私進境各類固體廢物共近60萬噸。截至10月底,共立案偵辦走私固體廢物刑事案件41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76名,查證涉案廢物146.1萬噸,現場查獲走私廢物22.99萬噸。


在與國際方面聯合行動期間,中國海關通報固體廢物案件125起,佔全部報送案件的58.4%,發出預警信息31條,與29個國家(地區)就40多起重特大案件展開情報交流、聯合行動、境外取證和追逃追贓等執法合作,涉及廢塑料、廢舊電子產品等固體廢物73.86萬噸,並在各方協助下成功將3名外逃的走私固體廢物犯罪嫌疑人緝捕歸案。


那些遭diss的洋垃圾都去了哪


此外,中國海關與越南海關開展情報交換,成功鎖定涉嫌走私固體廢物的涉案企業;比利時海關在批准涉嫌走私貨物出口前主動與中方開展聯合研判,經中國海關認定後主動攔截;英國環保部門、中國海關和中國香港海關等機構共同對13個涉嫌固體廢物走私的集裝箱開展聯合監控,迫使貨主將貨物發回出口國,擠壓走私分子的獲利空間。

那些遭diss的洋垃圾都去了哪


管控有害廢物和其他廢物跨境轉移是《巴塞爾公約》法定效力的體現,任何國家不能置身事外。正如,聯合國副秘書長埃裡克·索爾海姆所說:“這項(打擊走私——筆者注)任務,無法憑藉單一國家的力量完成,不能僅靠中國。打擊跨境環境犯罪需要各國之間強有力的合作。”

中國打擊固體廢物的行動還在繼續。從2018年底開始,陸續有包括廢五金、工業來源廢塑料、木廢料等32種固體廢物調整為禁止進口。

另一方面,從24批次廢料核定進口量呈現逐步下降趨勢來看,中國在打擊洋垃圾進口的決心已是昭然若揭。

寫在最後

治理固廢走私離不開各國的傾力相助。我國的禁廢只是呼籲並傳遞一種全球共同治理的信號,如中國海關總署署長倪嶽峰所言,中國政府禁止垃圾進口的目的並非單純堵截垃圾於國門之外,而是希望藉此推進全球廢物回收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以喚醒在生產、銷售、消費、使用、廢棄全鏈條中綜合考量環境影響的“循環經濟”理念,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