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这个地导营成立仅一年就实现八发八中

白手起家,这个地导营成立仅一年就实现八发八中

新干部入营宣誓仪式。

“我宣誓:为建设过硬指挥营奋斗不止……”这样的宣誓,似曾相识?是的,这一幕正发生在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团指挥营成立一周年纪念大会上。肩负着定制专属入营编号的全新使命,入营的新干部们正高举右拳庄严宣誓。

抬手星辰,手起霹雳。虽然成立只有一年,但是它已经成功完成了“蓝盾”演习和拉动等大项任务。甘瓜生苦蒂,美枣抱荆棘。成绩取得的背后,是指挥营人日夜汗水的付出。

白手起家,这个地导营成立仅一年就实现八发八中

战备拉动奔向战位。

该营成立之初,干部缺编、战士缺编,所有主官全是新任职,骨干力量薄弱;一栋旧楼房,房间内只有几个破旧的床板,几乎是一无所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什么样的主官就带出什么样的队伍,一支部队的精神底色往往是首任主官、首届班子精神气质的体现。只要党团组织健全、领导有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该营教导员郭文如是说。营党委一班人没有畏惧退缩,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理清思路。从打牢指挥营的全面建设基础做起,全营官兵攥指成拳齐上阵,修缮营区,调配物资,规范秩序,狠抓战斗力生成。

白手起家,这个地导营成立仅一年就实现八发八中

营党委坚强领导。

为了激发官兵斗志,他们为每名官兵制定入营编号、举行入营仪式、宣读入营誓词,引导官兵牢固树立指挥营第一茬建设者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全营上下靠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地改变,官兵也一点一滴的成长进步,如今的办公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官兵斗志昂扬,训练水平稳步提升。

“指挥营是建立起来了,但是我们该如何履行职责使命?”一个紧迫的问题摆在全营官兵面前。“军人生来为打仗,不打仗,不打胜仗,国家要咱干什么?我们指挥营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打仗,必须尽快形成战斗力,担负起备战职责!”该营营长闫明业如是说。营长带着连长、班排骨干加班加点学习,经常是一忙就是大半夜。

白手起家,这个地导营成立仅一年就实现八发八中

火车装载。

连队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对指挥营人来说,战场上的每一秒都十分宝贵,对装备操作的速度和精准度要求非常高。为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和临危处突的过硬本领,连队掀起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主官大抓军事装备训练,实行“军事训练不过关,评功评奖一票否决”。

今年7月,刚刚上任不久的一连连长朱文先,本来定好与女朋友在8月1日领结婚证。可是面对单位新组建,即将奔赴西北某地进行实装打靶的现实情况,定好的计划只能泡汤了。虽有遗憾,但是朱连长谁都没告诉。没想到的是,得知情况的教导员郭文为他精心筹划了一场求婚仪式。当朱连长带着女朋友杨晓伟在院子里参观时,心形人墙悄悄“围攻”上来,《好姑娘等着我》的音乐随之响起。朱连长手捧鲜花,单膝跪地的刹那,女朋友激动地留下了热泪。事后朱文先说:“8月1日对军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领证对军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才更要把军人的职责使命扛在肩上。”

白手起家,这个地导营成立仅一年就实现八发八中

官兵庆祝首发命中。

在朱连长的带动下,这一年,专业训练、共同科目、战备拉动、实兵演练……连队正规化建设和大项任务同步展开,样样都出彩。

班长作为指挥营的第一茬骨干力量,他们深知身上的责任与使命。骄傲自豪同时使命艰巨,他们早已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作为班长,不仅要完成自己专业岗位的任务,更要履行好“传帮带”的带兵人职责。

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李桥,面对一些新专业名词和装备,一头雾水。“作为班长骨干,如果自己连装备都搞不定,以后还怎么带兵!”回忆起开始那段时间,李桥一脸风轻云淡。其实那段时间,他每天晚上加班到一两点,与新装备“较劲”。不懂的问题就查阅书籍资料,向排长请教,直到把问题解决了才去睡觉。在全营,像李桥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白手起家,这个地导营成立仅一年就实现八发八中

装备维护。

从营连组织到班排骨干,正是凭着敢啃“硬骨头”的决心,以及对荣誉的渴望。终于在全营接装后仅仅1个多月,在西北的茫茫戈壁滩,指挥所属火力单元协同作战,精确命中所有目标,实现了8发8中的好成绩。3个月内,他们顺利迎接上级考核验收,担负战备值班。

吃水不忘挖井人。指挥营成立一周年之际,还特意邀请了原来指挥连的老兵来参观新单位。面对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以及从未见过的现代化新装备,老兵们既兴奋又感慨,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当老兵们听说自己念念不忘的指挥连已经升级转型为指挥营时,不由得连连赞叹。“我们的事业是在前辈们的基础上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牢记强军目标,继承老兵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在指挥营成立一周年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大步继续前进!”营长闫明业在仪式上激扬地说。

白手起家,这个地导营成立仅一年就实现八发八中

战备拉动迅速就位。

盘点来时路,笑傲未来程。一年的风雨历程,让他们经受考验历练,更促进了他们成长进步。“我们注定是指挥营的开山者,我们的名字将会永远留存在营史册上。作为第一代指挥营人,我们将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强军使命,在地空导弹兵的历史上浓墨重彩地书写一笔!”一连指导员孙广建如是说。

中国空军网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啊


一路走来,感谢有您!

白手起家,这个地导营成立仅一年就实现八发八中

图片拍摄张玉新

本期编审锐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