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首满庭芳,首句即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将此人与长江相提并论

正如下面这首词的小序中所言,这是元丰六年,作者遭贬黄州之后,辞官归隐的王长官因为送陈慥(zào)到荆南,得以见到了苏东坡,因此东坡才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词中的陈慥与东坡关系甚好。当时,苏东坡因为被贬官发配到黄州,所以原来和苏东坡交往的一些朋友害怕被牵连,都纷纷疏远了苏东坡,只有他的同乡好友陈慥,仍然和苏东坡交往密切,五年中七次前去造访东坡,使得苏东坡在感受世态炎凉的同时,也感受到真朋友的友情。

苏轼这首满庭芳,首句即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将此人与长江相提并论

而这位王长官,正是在机缘巧合下,和陈慥一起来拜访了东坡,结果三人把酒言欢,相谈一夜才依依不舍的离去。这首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东坡在这首词中,对这位王长官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不过,虽然东坡当时心境不佳,但这首词中依然充满了豪迈之情,正是东坡乐观的人生态度,让人佩服。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小注:摐(chuāng)摐:此处指雨声;

釭(gāng):指灯;

逢(péng)逢:本意是鼓声,这里指的是开船的信号声。

总体来说,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刻画了王长官令人敬佩的高士形象,下阕描述了自己第一次见到王长官时的情景,并且写出了东坡当时的心境。

苏轼这首满庭芳,首句即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将此人与长江相提并论

上阕首句便已经语出惊人,将王长官的高洁人品和长江相提并论,评价可谓高极了。以“三十三年”的时光,既把长江拟人化了,又将王长官那种历经沧桑、令人神往的形象表现了出来。接着两句“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也是赞誉其品格高尚,以苍柏来作比拟,下一句中又以竹松来比喻他的正直。从这一连串的比喻中可见,苏轼可真是将其赞誉到了天上,无论是松柏还是翠竹,都是古代美好品质的象征,更何况开篇还有个长江作喻!当真是苏轼词中对人最高的赞誉了!

苏轼这首满庭芳,首句即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将此人与长江相提并论

下阕写出了当时三人饮酒时的情景,窗外雨声,窗内欢笑,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苏轼在遍尝世态炎凉的时候,居然有人不拘世俗的偏见,和自己通宵达旦的来往,并且言谈之间又那么尽欢,当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人生有几个谈得来的朋友,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最后三句写天明时分别的情形,虽只三句,却充满了不舍和惜别之情,令人回味。

苏轼这首满庭芳,首句即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将此人与长江相提并论

郑之焯曾经在《手批东坡府府》中评价说:“不事雕凿,字字苍寒”,诚然。东坡这首词,将叙事、写人、写景、抒情等熔于一炉,既将朋友的品格描绘的世间少有,又将豪放旷达之情融入其词,远超同类诗词之上,是东坡的佳品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