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薄一波和毛澤東、周恩來在一起

定襄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西漢初期,此地就已成為人煙輻輳、商賈雲集的通都大邑。東漢建安二十年置縣以來,一直是晉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較發達的縣份之一。明清時期全縣手工業已十分興盛,成為聞名晉冀陝蒙的“鐵鄉”和“造紙之鄉”。

革命戰爭年代,這裡是晉察冀、晉綏革命根據地的發祥地和中心腹地,也是創建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定襄文風三晉聞名。自古以來,定襄人秉承燕趙遺風,民風淳樸,崇文尚武,人才輩出,古有趙元、傅新德,近有續範亭、續西峰、閻錫山,今有薄一波、馬洪、史進前、杜導正等名人。

閻錫山故居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閻錫山故居,位於山西省定襄縣城東北22公里的河邊村。始建於二十年代初,三十年代結束,長達14年之久,耗資140萬兩銀。整個建築群坐東向西,原長135.2米,寬119.7米,佔地面積61834平方米,近30座院落,八百餘間房屋。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閻府地處山西省東北部,位於世界文化景觀遺產、著名佛教聖地五臺山的西南麓,它是民國時期一度出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閻錫山的一座莊園。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閻錫山故居東花園 ,這是閻居里最大的一個院子,四面均建廳堂,中間是花壇、假山和噴水池(假山、噴水池已毀,與在原假山處建一影壁,正面鐫刻有當年孫中山先生書贈閻錫山的“博愛”二字手跡),周圍則是用條石、鵝卵石和青磚鋪漫雕砌成的帶有裝飾圖案的車馬環行便道。穿過一院東廳中間的過道,便是東花園的二院。這個院子比一院面積要小一些,但建築上豪華莊重得多。有栩栩如生的石雕、磚雕、木雕以及明柱、鼓墩等。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老子《道德經》中“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聖”之意,取名為“得一樓”,同時也有得到“一等侯”之意,以作紀念之意。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東花園二院是閻府建築群中最雄偉豪華院落,大家看正房屋頂為廡殿頂,東房臺基為束腰須彌座,均為典型的皇家建築規格,再看整個院落栩栩如生的石雕、磚雕、木雕以及明柱、飛簷、斗拱均是晚清宮殿式建築風格。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西花園建於1933年,佔地3畝,一進三院,房屋現存118間,主要建築有南樓兩層,為典型的北方窗簷式建築,堅固適用,冬暖夏涼,南牆上有家訓8幅,頂層有兩座六角小亭,後被毀了一座,僅存的這座是閻府建築群中唯一的一座亭。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都督府,是閻錫山28歲當了都督後修建,它一進兩院,是一座中西合壁的建築物,在府門上方與前後過道以及後院東廳頂部均修建了羅馬教堂風格的尖頂前臉,在這些建築上還雕飾了既有當地傳統風格的文字圖案,如東房上的“君子養源”牌匾。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閻錫山故居這組氣勢恢宏堂皇、格局變幻詭奇的近代建築群,不僅是研究閻氏家族繁衍興衰的珍貴實物,也是閻錫山本人政治仕途升降沉浮的歷史遺蹟。同時,它又以鮮明的民間民俗色彩和中西結合的建築藝術風格顯示了其獨特的文化價值與美學價值。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薄一波故居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薄一波故居坐落在定襄縣蔣村,建於清朝末年,佔地283平方米,屬北方四合院落。據本村老人講大約是薄老祖父修建。解放後部分房子倒塌,村裡又仿照原樣進行翻修。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院門樓上四個磚刻大字“和氣清風”“和氣”寓意睦鄰友好,和為貴,“清風”則寓意做人不謀私利,為官兩袖清風,體現了薄老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本色,平易近人,大公無私,不屈不撓的精神。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薄一波(1908—2007),原名薄書存,定襄縣蔣村人。民國14年(1925)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8年至民國20年,在北平、天津、唐山等地從事兵運等工作(自此改名薄一波)。民國25年,任中共山西省公開工作委員會書記,從閻錫山手中接辦、改組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次年創辦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新軍),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中央局副書記、軍區副政委、代理書記,華北局中央局第一書記、軍區政委,華北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平津衛戍司令部政委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財政部部長,國家建設委員會主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副總理等職,為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八屆、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西河頭地道戰遺址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定襄縣抗戰時期為晉察冀邊區根據地西線的重要門戶,解放戰爭時期也是軍事戰略要地。戰爭年代,全縣一百五十七個自然村就有八十多個挖有地道。西河頭地道戰遺址,馳名中外,它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兩大地道戰遺址之一。1947年由民兵群眾歷時40晝夜擴挖修築而成。自東向西的三條主道總長為5公里,52條支道縱橫交錯。地道分為三層,二層設有指揮所、休息室、儲藏室;三層有機要室、武器庫、會議室。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地道築成後武工隊和地方民兵與敵人展開靈活的地道戰,多次擊退國民黨閻匪軍及地方武裝的進攻,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西河頭地道戰遺址生動地記錄了晉北人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光輝業績。

定襄關帝廟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位於定襄縣北關南。關帝廟大殿,俗稱無樑殿,亦曰關王廟。關帝廟大殿為金代原構,面寬三間,進深四間,歇山頂琉璃脊飾。前簷明間特寬,平柱約與後簷次間中線相對,柱頭欄額肥大,次間欄額伸至明間砍成雀替,猶如門楣形制。該殿斗拱特殊,其結構形制達八種之多,前椽補間三垛,兩山及後簷各設一攢,用材較厚,出挑偏長,為別處所未見。據專家鑑定,此廟為我國北方現存最早的關帝廟,具有較長的歷史和較高的藝術及科學價值。

東洪福寺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洪福寺位於山西省定襄縣北社東村,寺廟背靠龍鳳山,面臨滹沱河,處在五臺、定襄和原平三縣市交界地帶,風景秀麗,環境幽雅。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寺廟創建年代不詳,據金天會十年(1123年)經幢載,在宋、金時期,與五臺山真容院、大華嚴寺已往來密切。元代時為五臺山壽寧寺之下院。清初寺宇規模最巨,香火相當旺盛。民國年間,為五臺山南大門附近極具影響的寺廟。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洪福寺堡古稱崇仁堡,佔地3600平方米,整座寺院坐北朝南,建於七米高的土臺上,四周以寬厚的自然黃土作牆相圍,宛若城堡一般。無山門,券一門洞,門洞前有二十三級臺階,登高而上,門額“洪福寺”三字,遒勁有力,為清李達人手書, 乃道光(1849年)所嵌。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寺內現存大雄寶殿為北宋遺物。大殿坐基東西寬23米,南北長18米,總建築面積414平方米。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七道檀,六架椽,琉璃脊獸。飛簷斗拱,古樸豎美。鋪間雕龍四條,間配牡丹花卉,線條流暢,雕技甚佳。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殿內佛壇為束腰須彌座,上塑一佛二菩薩:中為釋迦牟尼佛,左為普賢,右為文殊。均面容慈祥,肌膚細膩,雙肩微收,衣熠自如。釋迦牟尼前兩側侍立迦葉和阿難。殿前所塑護法金剛,雙目圓睜,昂首挺胸,甚為威嚴。大殿內東西兩側壁為懸塑。殿內九尊宋代彩塑,是該寺的精華所在,也是五臺山地區寺廟彩塑的瑰寶。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寺內東配殿建於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清道光十年(公元1827年)重建,面寬五間,懸山頂。殿內塑地藏王菩薩、十殿閻君,形象鮮活,栩栩如生,是保存較為完好的明代泥塑。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洪福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定襄縣文物管理所駐於寺內。

留暉洪福寺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留暉洪福寺,位於定襄縣南王鄉留暉村中。坐北向南,東西長72.3米,南北寬52米,佔地面積約3760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寺內碑文記載,元泰定三年(1326)重修。一進院落佈局,中軸線建有山門(天王殿)、攢尖閣和正殿,東西兩側建有配殿,另東小院建有關帝廟。現存建築正殿為元代遺構,餘皆為清代建築。寺內存元泰定元年(1324)重修洪福寺碑1通。石灰岩質,螭首,龜座。通高3.3米,寬1.05米,厚0.3米。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白佛堂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白佛堂位於定襄縣河邊鎮繼成村五仙山巔。坐北先南,寺廟佔地面積約1217平方米。一進院落佈局,中軸線僅存正殿,殿內東西長9.5米,南北寬4.5米。殿中設佛堂,上雕釋迦牟尼佛像1尊,殿周壁面雕石佛像百餘尊。又稱百佛堂。創建於明嘉靖十四年(1535),清代多次修葺,正殿由仿木構前簷和天然石洞兩部分組成,面闊三間,前簷柱頭斗栱為五踩雙翹。明間裝修為六抹槅扇門。圓鼓形柱礎。該石殿內雕像高大。雕技較為細膩。是當地保存較好的佛教石窟寺,也是研究佛像石窟的珍貴資料。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單位。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西社遺址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位於定襄縣宏道鎮西社村東500米處同河西岸臺地上,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400米,文化層厚0.5—1米。遺蹟有半地穴白灰房址、陶窯及同時期墓葬等。採集遺物有石器、骨器和陶器等殘片。石器有斧、鏟、球、環、刀等,骨器有骨針等,陶器殘片以灰陶為主,器形較大,三足器居多,有鬲、三足甕、甗、罐、豆、盆等。其紋飾有繩紋、籃紋、弦紋及少數附加堆紋。遺址北部為墓葬區,葬式有多人合葬和單體葬。遺址東部因河水衝涮破壞嚴重。

回鳳塔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回鳳塔位於受祿鄉回鳳村東北約500米處。為樓閣式磚塔,宋代遺構。佔地面積約20平方米。原在普濟寺內,現寺已無,獨存此塔。據宋代《新修和尚石塔記》碑載,該塔建於宋元祐元年(1086),塔高約17餘米,共7層,底層呈四邊型,上面六層,皆呈六面。由下而上逐層漸矮漸小,每層出簷均作磚雕仿木斗拱,各層均有向陽門。2007年被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定襄蒸肉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種漢族名吃,相傳為當地宮廷之貢品,現在也是當地民間必備佳餚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豬肉為主,輔以澱粉、植物油及各種調味品製成。具有肉香撲鼻,多食不膩等特點。豬肉、土豆、煮熟切碎,再加粉面、調味作料攬拌混合,放入碗裡再蒸。食用時加熱切成塊,味香迷仙。它既是宴席及家庭餐桌上之理想佳餚,也是旅行野餐之方便食品,更可做訪親探友之饋贈禮品

山旅忻州,第六站,定襄縣——閻錫山和薄一波的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