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州和日本為什麼不發展載人航天?你怎麼看?

ws299


歐洲和日本目前的載人航天主要依靠美國和俄羅斯,國際空間站也是由這些國家主導進行,與美俄合作,自身的航天力量就可以用來探測太陽系。

目前的載人航天一般都只是短期駐留,因為火箭單次運輸攜帶的物資有限,國際空間站的存在,使得宇航員可以在太空更長時間的駐留,可以更好地開展航天試驗。國際空間站當年建設,以美俄為主,參與國十幾個,正是因為這種合作,才建成了目前這樣龐大的空間站,長100多米,寬50多米,直徑最大處5米左右。歐洲部分國家和日本也參與其中,可以目前的宇航員太空駐留實驗需求。但是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畢竟俄羅斯不會免費幫忙發射。

載人航天火箭研製週期長、投資大、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實驗驗證,反而不大利於開展其他的航天探測活動,對日本和歐洲等較小的國家來說,經濟體量小得多,動用有限的資金去搞載人航天並不太划算。也需要強大的工業實力支撐和強大的整合能力。我國是因為沒有參與空間站的建設,當年參與被拒絕,現在想要開展太空長期駐留、進行太空科學試驗,都沒法做,所以我們要建設一個體積小一些的空間站,用於滿足我國太空科學實驗的需求。

當然日本和歐洲的載人航天依賴美俄也有弊端,航天合作有時候也受國家關係的影響,日本太空探索機構就擔憂,如果未來俄羅斯不再接日本的航天發射單子,日本宇航員太空駐留將立馬中斷。


來看世界呀


打個比方,好朋友做好了飯菜給我吃,我為什麼還要出去買菜回來自己做?

所以歐航和日航也是這麼個想法,既然美國和俄羅斯已經煮好飯了,那麼咱去吃不就行了嗎?瞎折騰啥,把錢在用教育上多好。

別小看歐航和日航技術,除了載人航天領域,中國幾乎沒什麼比得過它們。

20世紀末日本航天局就有20噸級火箭了,中國16年才有,並且兩次發射就失敗了一次。歐洲航天局也同樣,發射次數超過中國,並且運力總和遠超。

前陣子日本人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登陸小行星可謂是非常火。因為那技術難度高過登月,因為小行星沒有引力。航天器無法被引力捕獲,必須要極其精準的計算好動力系統工作時間等等。


橙聞社


載人航空與四代(俄式五代)戰鬥機,當今只有中美兩國可做,2024年後美帝最後載人太空站也不在軌,只剩中國人的。俄羅斯還不夠格,嚴格來說應該是前蘇聯才有的載人航空,四代(俄稱五代)機研發(蘇57)還不算嚴格意義上的五代機。擁有這些的基礎是,數以10萬計的工程科學家、數百家的科研機構、數千家實力雄厚的配套工廠和國家數以萬億的資金,數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投入……!試問全天下也就中美兩家有這能耐,歐洲和日本只能隨著美帝,可想而知中國人是如此的了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