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牙痛、背痛小心心梗!教你如何鑑別是否為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主要的病理變化是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時候會形成血管狹窄,當血管內膜有損傷或破裂時,血小板集聚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就會堵住血管,造成一支血管所供應的心肌壞死,心肌喪失功能,導致心臟猝死。

頭痛、牙痛、背痛小心心梗!教你如何鑑別是否為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的誘因

1.過勞 過重的體力勞動,尤其是負重登樓,過度體育活動,連續緊張勞累等,都可使心臟負擔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已發生硬化、狹窄,不能充分擴張而造成心肌缺血。劇烈體力負荷也可誘發斑塊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動由於激動、緊張、憤怒等激烈的情緒變化誘發。

3.暴飲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發生於暴飲暴食之後。進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後,血脂濃度突然升高,導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節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病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當中十分常見。臨床上,因便秘時用力屏氣而導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並不少見。必須引起老年人足夠的重視,要保持大便通暢。

6.吸菸、大量飲酒 吸菸和大量飲酒可通過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頭痛、牙痛、背痛小心心梗!教你如何鑑別是否為心肌梗塞

生活中身體那些疼痛警惕急性心肌梗塞,如何鑑別是否為心梗?

1.胸痛 是心梗典型的表現,特別是在勞累或暴飲暴食、大量飲食後出現胸痛,疼痛表現為比較嚴重的壓榨感,持續幾分鐘到十幾分鍾。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瀕死感。

2.背痛 心肌梗塞背痛的表現是由胸痛,放射到背痛,既整個後背,像針扎一樣的疼,這種疼痛和勞累有關,活動會增加心臟的負擔,所以活動時,就會迫使我們停下來,休息幾十分鐘後疼痛有所緩解。如果是勞累引起的腰背疼痛,一般很少在活動時疼痛,而是在第二天起來後感覺腰痠背痛,疼痛是持續性的。

3.咽部或牙痛 心肌梗塞咽部或牙痛的表現是,主要和勞累有關,勞累後出現咽部疼痛不適,緊縮感,牙痛與吃飯及咬東西無關,簡短髮作,休息後疼痛可緩解。而咽炎或牙周炎引起的疼痛表現為,嗓子疼、嗓子不舒服,像被捏著脖子的感覺,一般持續性,持續2~3天,休息不能緩解。

頭痛、牙痛、背痛小心心梗!教你如何鑑別是否為心肌梗塞

4.頭痛 心肌梗塞的頭痛表現為,在情緒緊張和壓力大的時候,使交感神經興奮,增加心臟負擔,誘發心絞痛,持續時間短,休息後可明顯緩解。而一般頭痛表現為頭悶、頭沉,持續時間較長,休息較長時間可緩解(如一晚)。

5.噁心、嘔吐 心肌梗死引起噁心、嘔吐主要是兩種原因,一是糖尿病病人,因為糖尿病病人末梢神經受損,對疼痛的感覺下降,所以沒有對疼痛的感覺,就表現為噁心、嘔吐。另外一種是下壁心肌梗塞,因為心臟下壁貼近膈肌,發生心肌壞死後,刺激膈肌,引起胃腸道反應。而真正的腸胃炎,多與進食有關。而心肌梗塞多與活動時或勞累時發生。

6.除此之外,心肌梗死還有胸悶、氣短、心律失常(如心悸、心慌)、低血壓、休克、出冷汗等。

上述症狀一旦發生,必須認真對待,患者首先應臥床,保持安靜,避免精神過度緊張;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不緩解,5分鐘後可再含服一片。心絞痛緩解後去醫院就診。若胸痛20分鐘不緩解或嚴重胸痛伴噁心、嘔吐、呼吸困難、暈厥,應呼叫救護車送往醫院。

頭痛、牙痛、背痛小心心梗!教你如何鑑別是否為心肌梗塞

預防心肌梗死發生,萬一發生能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就需要做好預防。

一級預防,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預防

1.避免過度勞累

尤其避免搬抬過重的物品。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誘發心肌梗死。

2.放鬆精神

愉快生活,對任何事情要能泰然處之。

3.洗澡時要特別注意

不要在飽餐或飢餓的情況下洗澡。水溫最好與體溫相當,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冠心病程度較嚴重的患者洗澡時,應在他人幫助下進行。

4.氣候變化時要當心

在嚴寒或強冷空氣影響下,冠狀動脈可發生痙攣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每遇氣候惡劣時,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適當防護。

頭痛、牙痛、背痛小心心梗!教你如何鑑別是否為心肌梗塞

5.要懂得和識別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狀並給予及時處理

心肌梗死患者約70%有先兆症狀,主要表現為:

(1)既往無心絞痛的患者突然發生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的患者發作突然明顯加重,或無誘因自發發作;

(2)心絞痛性質較以往發生改變、時間延長,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緩解;

(3)疼痛伴有噁心、嘔吐、大汗或明顯心動過緩或過速;

(4)心絞痛發作時伴氣短、呼吸困難;

(5)冠心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或暈厥等情況時都應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二級預防 即心肌梗死後預防,預防心肌梗死再發。應採用合理膳食(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戒菸、限酒,適度運動,心態平衡。堅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β阻滯劑,他汀類調脂藥及ACEI製劑,控制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危險因素,定期複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