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次性”督查考核為基層幹部“減負”

某地扶貧督導組下鄉,關心最多的是報表做得完不完整、細不細緻。鄉鎮的扶貧幹部忙於填寫各類扶貧工作登記表,問及工作進展,“每天大量時間、精力耗在填表上,一天到晚手都填酸了,根本沒時間到貧困村戶調研”。如此督導,怎麼能把扶貧工作做好?中央發文指導規範督查檢查考核,嚴禁多頭重複、層層加碼、名目繁多,是很有針對性的“及時雨”。(10月30日 新華網)

毋庸置疑,督察檢查考核一開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於推動政策的落實和貫徹執行。起點是好的,但卻被一些地方理解為痕跡的多少與考核分值成正比。導致基層幹部重“痕跡”輕“實績”,一味“埋頭苦幹”換著花樣重資料,事事都要拍照片、做筆記、建臺賬,反反覆覆以痕跡來“充實”工作。

基層工作更多的是直面群眾,為群眾辦事,甚至是撲下身子,幹到實處推廣上級政策。電工喬海兵忙碌在施工現場,視各種安全質量隱患為“眼中釘、肉中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己的責任與擔當。人的一生,不在於活的長與短,而是用實踐來證明自己的精彩。以此證明,實幹是幹好工作的前提,空談無法實現夢想,紙上談兵又怎能獲得民心。

督查檢查考核,重在抓工作的落實情況,然而“萬花筒”般的督查考核,無形之中給了投機取巧者可乘之隙,為了迎合上級要求日新月異,玩起文字遊戲,甚至工作重心不再是深入群眾,而是督查、檢查、考核帶來的迎檢,勢必造成為引起上級關注走上“痕跡主義”的道路。結合近期中辦印發的《關於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不難看出《通知》中明確要求督查檢查考核要督在關鍵、查在要害、考在實處、改在及時。實現這一要求,則必須從多聽、多看、多走,以群眾的滿意度來評議,而非一式多份的紙質資料。

一個人為群眾辦了多少事,群眾就會回饋多少的笑容,反之躲在桌後懶辦事,群眾只會回敬白眼與不屑。空談只能誤國,實幹才能興邦,變“萬花筒”督查為“一次性”督查,既能不隨意對待考核,也能讓基層幹部將工作重心放在對群眾的落實層面,遠離“痕跡主義”,從而達到真正為基層幹部“減負”的目的。

作者 顏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