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理是最低效的教育方法,要在生活的點滴中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給孩子一堆道理,不如給孩子一個習慣,

道理,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孩子要靠習慣生活,一個個看似簡單的“小習慣”,卻足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給孩子一堆道理,不如給孩子一個習慣。

01

講道理是最低效的教育方法,要在生活的點滴中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懂得,不等於做到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知道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從小,我們就聽過數不清的道理。

我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做不到的道理,怎麼改變人生?

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孩子?

生物學原理告訴我們:“懂得”一個道理,是一種短時記憶:只會改變大腦突觸功能,持續幾小時。

而長時記憶是更深層次的大腦結構性的改變,才能讓孩子切切實實的“做到”。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的每一天,也都會有新鮮的生命體驗。

即便是最普遍的道理,也不可能適用每一個孩子。就算是這一刻適用,下一刻也不一定適用。

02

別光給孩子講道理

道理要講,但是不能只講道理。

現在的家長面對孩子壞毛病,大多苦口婆心的講道理。

但是要知道,父母是用頭腦思考人生,孩子則是用感覺認識世界。

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曾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講道理是最低效的教育方法。

不僅會破壞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會造成孩子知行分裂。

孩子的一生,沒法靠一個個大道理勾勒出來。

先師孔子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教育大家葉聖陶先生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

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習慣養成”,只有將道理內化於他們的習慣中,才能使”短時記憶”變成“長時記憶”,大道理方可發揮功效。

03

習慣的力量,足以改變人生

梁啟超可謂中國近代史上最成功的父親: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長女思順,詩詞研究專家、曾任中央文史館館長。

長子思成,著名建築學家、中科院院士。

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三子思忠,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

次女思莊,著名圖書館學家。

四子思達,著名經濟學家。

三女思懿,曾任中國紅十字會對外聯絡部主任。

四女思寧,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參加革命。

五子思禮,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科院院士。

沒有哪個孩子能隨隨便便成功!

梁啟超一生給他的子女寫了400多封家書。

從敘家事到論時事;從吃了美味到買了好書;從政局艱難到個人煩憂,總計百餘萬字,他把“特殊關注”給每個孩子。

梁啟超為子女成才傾盡所有,時間、金錢、精力,均不計成本。

他從不對子女空談大道理,而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

習慣,是一種巨大而頑強的力量,足以改變人生。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習慣也不是一天養成。

成人養成習慣尚且需要21天,更別說是幼小的孩童。

不要忽略生活的日常點滴,多一些耐心和愛,將幼小的樹苗澆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