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毛肚年售過億,逆襲海底撈,這個火鍋品牌是如何做到的?

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在我國餐飲行業中,火鍋榮登榜首,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品類,想必,我這個每週都至少要吃一次火鍋的人,也算是為此貢獻過一份力量的。

就全國範圍內而言,最知名的火鍋品牌當屬海底撈無疑了,但提到海底撈,不得不提到火鍋界的另一個傳奇品牌——巴奴毛肚火鍋。它雖比海底撈晚生6年,卻憑藉自身努力走出了一條特色的發展道路,成功在火鍋界站穩腳跟,甚至,在鄭州,巴奴的名號遠比海底撈響亮得多。

做成這一切的人就是巴奴毛肚火鍋的創始人——杜中兵,一位和品牌一樣具有傳奇色彩的人。

杜中兵對於經商彷彿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熱情與天賦。

19歲,於我們而言,還是尚未步入社會,被校園保護的很好的年紀,可此時的杜中兵已經是一個小老闆了,做的是生鐵和焦炭貿易行業,收益可觀。

持續幹了幾年,積攢了一些人脈和經驗,他返鄉開了個小焦化廠,因著他為人實誠、心思縝密、辦事穩妥,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在許多人都認為杜中兵已經站在人生巔峰的時候,他做出了一個決定——放棄焦化廠生意,開啟第二次創業。

毫不在意旁人的看法,杜中兵將事情看得透徹,他不想讓自己的人生都耗在國有企業中頻繁與人打交道、發展關係上,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尚未發揮完全,脫離桎梏,定能做出一番事業。

深思熟慮之後的杜中兵,選擇了餐飲這一行,並將品類定為火鍋,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後,他給了家人“我一定要給你們做出最好吃的火鍋”的承諾。在此之後,他也一直朝這個目標前進。

做餐飲,如何保障食品安全是極為重要的事情,新接觸餐飲市場的杜中兵顯然被許多人所不信任,但他牢記自己的初心,對供應商嚴格審查。正是因為對自己的產品放心,所以他帶著自己的家人一起去吃,徹底堵上了那些猜忌之人的嘴巴。

毛肚,是許多火鍋愛好者的必點菜品。在當時的火鍋市場,許多店家為了利潤,會使用工業燒鹼來泡發毛肚,這樣泡出來的毛肚又脆又好,且能將毛肚泡發成本體的三倍大左右。但長期食用這樣的毛肚,對人體健康有著諸多不利影響,輕則引起消化疾病,重能致癌。

為了讓口感與質量安全兼得,杜中兵可謂是費勁了功夫,一邊尋訪專業人士,一邊斥資研究,最終,他發現了一種叫做“活性生物酶嫩化”的技術,一方面提升了毛肚的脆度、彈性和口感,一方面保障了食材的健康安全。

技術上去了,成本開始提升,巴奴毛肚的價格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顯得有些過於貴了。但即便是如此,杜中兵也絕不使用劣質產品來做昧良心的生意,而是加大宣傳科普力度,最終,贏得顧客的傾心。

2009年,杜中兵帶著巴奴進入鄭州,當時的海底撈已經創立了15年,正發展得如日中天。

杜中兵選擇將巴奴開在距離海底撈不遠的街區,當時的他也沒有什麼對標海底撈的想法,只是想著學一學海底撈的經營運營發展經驗。

3年過後,海底撈的年銷售額突破了10億大關,而鄭州的巴奴卻只是一個生意尚可的火鍋店,杜中兵沒想到,與海底撈學了三年,距離卻越拉越遠。

痛定思痛,此時的杜中兵才意識到,一味的模仿和追隨不是適合巴奴的發展道路,他開始進行廣泛的市場調查,尋求下一步的發展靈感。

在調查的過程中,他發現,海底撈吸引人的顧客的點是優質的服務,而顧客之所以選擇巴奴,則是因為巴奴的毛肚和菌湯。

這個調查結果瞬間讓杜中兵的腦子清醒起來,腦中迷霧散去,他忽略了自己最核心的產品。

梳理策略之後,杜中兵開始行動起來,率先提出了“產品主義”的理念。為了突出特色產品,他將店名統一由巴奴火鍋改為巴奴毛肚火鍋,並藉機“服務不是我們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的口號,放在店面招牌極為醒目的位置。

巴奴依靠極具“差異化”的特色和產品成功在鄭州打出一片天,據統計,僅毛肚這一個菜品,巴奴一年就賣出去了一個億。

結語:今年上半年,巴奴毛肚火鍋正式進駐北京,人氣火爆絲毫不輸海底撈,首店翻檯率甚至高達600%,這也標誌著巴奴正式開始一線城市的佈局,海底撈想好怎麼應對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