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条环环相扣 企业产值步步高升

产业链条环环相扣 企业产值步步高升

——水城经济开发区铝产业园的“循环之道”

陈诗宗 刘定珲

贵州日报

时间:2018年10月29日

金秋十月的六盘水,寒风已至。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内,却是一番热火朝天景象——巨型储罐里的铝液闪着赤红的光芒,冷却后被加工成铝合金棒、铝圆铸锭、铝线杆、铝板材……

如今的水城经济开发区,一批铝材深加工、铝卷等高精企业汇聚于此擦出“火花”,一条铝产业链已初见雏形。

“前几天云南建工集团来要了40吨铝材,重庆和霖建筑公司昨天又来拉了18吨铝材过去。”负责管理的贵州十九度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康裕,这个月忙得团团转。

生产、销售、研发,一气呵成。这在过去,陈康裕想都不敢想。“我们主要做的是型材,需要大量铝棒,来之前一直是在江西做,铝棒都要从各地收购,光人工费和运输费就够我们‘喝一壶’。”

今年5月,贵州十九度铝业在水城经济开发区试投产,主要产品涉及建筑铝材及家电电热炉主体等,而该公司所需的铝棒生产企业,如今就在其厂房对面。

“一吨就能节省300元运费,一年下来能省一两百万;得益于凉都的气候,我们的降温系统也不用24小时作业了,每天开6小时足矣,光电费这一块又能省下一大笔。”陈康裕笑着说,运输难题解决了,公司还能“腾出手”来,研发汽车的LED散热器、汽车的电机壳、铝模板等,市场前景无限好。

十九度铝业之所以能如此“风生水起”,离不开他们对面的供应商——贵州水城亮星铝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我们公司是2016年12月成立,为的就是承‘上’启‘下’。”贵州水城亮星铝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兰波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延伸产业链,通过引进铝合金熔炼、铸造等国内先进设备生产铝合金棒,以便于供应给下游的铝加工企业。

而想要生产铝合金棒,又离不开电解铝,也就是周兰波所说的“上”,真可谓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

“双元作为一个支持和保障,相当于产业园里的‘龙头’。”贵州鑫泰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翔介绍,目前公司主要生产电解铝,年产14.5万吨,全部供应给下游铝加工企业。

吴翔说的是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企业2008年建成投产,后因市场原因,于2015年全线停产,2016年由贵州鑫泰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收购其全部股权。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把电解铝供应给亮星,亮星做成铝棒后卖给十九度,十九度又做成型材销往外地。”见记者有些疑惑,吴翔解释道。

原来,“双元”之所以一度停产,部分原因是过去需要将电解铝制成铝锭,往外地销售,客户拿到铝锭以后,又要回炉,重熔成电解铝。

“现在通过引进企业,我们的电解铝已经能就地‘消化’,并且供不应求,不用再往外销,运费也省了。”吴翔笑言,为此,在价格上也会给予引进企业一定优惠,在每天铝市场定价的基础上,下调260元至300元。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下游企业能够节约电解铝重熔费、铝锭运输费,还减少了碳排放;而对于“龙头”双元铝业公司而言,14.5万吨电解铝产能就地全部“消化”,企业重新“焕发青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这些,都为六盘水市乃至全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样本。

在方圆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聚集了电解铝上游鑫新炭素22万吨阳极炭素项目、双元铝业公司14.5万吨电解铝项目、亮星铝业公司6万吨铝合金棒、十九度铝业公司6万吨铝合金建筑型材、荣辉玻璃10万平方米铝合金门窗、铝王铝业公司10万吨圆铸锭、莹月帆公司2.5万吨铝卷(板)材、安润吉公司2万吨铝线杆、万特利智能装备2万吨汽车零部件、贵炬电器30万台电暖炉项目。

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年,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可实现铝产业产值40亿元,预计2019年实现铝产业产值80亿元以上、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集群内各企业能够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