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愛情永流傳 微山湖畔的梁祝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梁祝是否真有其人?在微山縣馬坡鎮,一塊明代正德年間的梁祝墓碑被當地文物部門挖掘出土,難道梁祝傳說發源於此?今天將帶您探訪《微山湖畔的梁祝傳說》。

千古爱情永流传 微山湖畔的梁祝传说

說起“梁祝傳說”,眾所周知,是一個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與《孟姜女》、《牛郎織女》、《白蛇傳》並稱我國四大民間傳說,而其中又以梁祝傳說影響最大,無論是其文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來說都居各類民間傳說之首。2006年5月20日,“梁祝傳說”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濟寧市被列為發源地之一,那麼我們濟寧,到底和梁祝傳說,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悽美的愛情故事。

千古爱情永流传 微山湖畔的梁祝传说

馬坡鎮位於濟寧市微山縣的北端,東臨鄒城,西鄰任城,距濟寧市區半小時的里程,地處縣市區的"金三角"地帶。農產品質優量大,有“微山糧倉”、“蘆筍之鄉”、“蔬菜瓜果之鄉”之美譽。

2003年10月27日上午,一塊明代正德年間的墓碑被當地文物部門挖掘出土,一時間打破了這個小鎮的平靜。

千古爱情永流传 微山湖畔的梁祝传说

這塊墓碑高1.84米,寬0.82米,雖久埋於地下,但碑上的刻字依然清晰可見,這塊碑叫做“梁山伯祝英臺墓記碑”,碑文詳細記載了梁山伯、祝英臺身世、故事和重修梁祝墳墓的情況。

此碑的出土,引起了新聞媒體的極大關注,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大眾日報》、《齊魯晚報》等眾多的國內新聞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轟動,引起了世人的極大關注。那麼,微山馬坡,和梁山伯、祝英臺的悽美愛情故事,倒底有何淵源呢?

據考證,這是中國十處梁祝墓中惟一有文字記載梁祝故事、且內容比較詳細的碑,也是刻立時間較早的一塊碑。我們在馬坡鎮政府院內,看到了這塊堪稱國寶的珍貴碑刻。

在梁祝文化研究學者吳琦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當時出土墓碑的原址,由於碑刻的出土,此處也被定為遺址加以保護,據吳琦介紹,雖然“梁山伯祝英臺墓記碑”,是在2003年挖掘出土的,但這塊碑以及它所記載的內容,在此之前,當地百姓也並不陌生。

同窗三載的深情,十八相送的纏綿,最後雙雙化蝶的悽美……梁山伯與祝英臺纏綿感人的愛情故事,在中華大地上廣為流傳,被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千古爱情永流传 微山湖畔的梁祝传说

眾所周知,梁祝的故事大體講的是聰明美貌的祝英臺女扮男裝出門求學,和同窗三年的梁山伯感情日漸深厚,等到祝英臺返鄉回家,梁山伯終於知道祝英臺是女子時,祝英臺卻被許配給了馬文才。梁山伯因此抑鬱而死,祝英臺在出嫁路上跳入梁山伯的墳墓,最後兩人雙雙化蝶,成就了一個不能同生但求同死的追求自由愛情的神話。

馬坡鎮“梁山伯祝英臺墓記碑”的出土,讓梁祝傳說的種種可能性,增添了更為真實的一版。碑體全文843個字,與流傳的神話傳說,戲曲等等文學作品,互相印證,卻又有截然不同的詮釋,不僅載明瞭二人合葬的地方,還點明瞭地方官員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

千古爱情永流传 微山湖畔的梁祝传说

碑文大意是,作為獨生女的祝英臺,女扮男裝外出到鄒城嶧山求學讀書,自九曲村過吳橋東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嶧山授業,晝則同窗,夜則同寢,三年衣不解,可謂篤信好學。一日英臺思鄉回家,山伯往其門拜訪,得知真相,別後不一載,疾終於家,葬於吳橋東(據鄒縣誌載此橋在明隆慶年間被淹沒),英臺眼見馬家迎親將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悲傷而死,鄉黨士夫謂其令節,從葬山伯之墓。

濟寧九曲村祝員外因無子外出讀書,整日“嗟嘆不已”,祝員外的女兒名叫祝英臺,從小聰明伶俐、為了解除父親憂愁,她便女扮男裝到鄒縣嶧山讀書。

祝英臺從九曲村赴嶧山讀書,過西莊、馬坡、吳橋,入柳蔭之鄉,遇到了同去嶧山讀書的梁山伯。梁祝二人柳蔭駐足相遇,相見後情投意合,便一同到嶧山讀書。

在嶧山讀書期間,二人同吃、同住,為掩飾女子的身份,祝英臺三年不解衣服,憨厚善良的梁山伯也從來沒有察覺。

千古爱情永流传 微山湖畔的梁祝传说

“……邾國故城鄒縣嶧山上,儒家講學美名揚。嶧山求學眾所望,各路弟子爭嚮往……梁山伯和祝英臺結故友,她就在紅羅嶧山念文章……”這是山東琴書《梁祝下山》中的唱詞。在山東琴書、山頭花鼓戲等民間藝術中,都有有關梁山伯和祝英臺在嶧山求學的內容。另外,《鄒縣誌》、《嶧山志》中有不少與梁祝傳說相關的記載。

嶧山成就了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對才子佳人,可以說是“梁祝愛情的搖籃”,是“蝴蝶升起的地方”。嶧山上有關梁祝的傳說也有很多,甚至很多奇石,山洞,也附會上樑祝的內容,三問石、梁祝讀書洞等等,有的美麗浪漫,有的悽婉迷人,傳說也罷,事實也罷,都從側面印證了這段故事。

梁祝二人同窗三年,梁山伯的敦厚善良,深深打動了祝英臺,使她對梁山伯產生了愛慕之心。雖然梁山伯也喜歡祝英臺,但因為不知英臺是女子,便一直以兄長愛護弟弟的態度對待英臺,學業完成後,梁山伯應祝英臺之邀,到祝英臺家中拜訪,才知道祝英臺為女子,懊悔不已,感情也不能自拔,變向祝英臺求婚,但因此事祝英臺父母,已將她許於馬家,祝英臺已無法答應梁山伯的要求,梁山伯回家後相思成疾,不到一年便鬱郁而死。就在馬家迎娶祝英臺的當天,祝英臺也因思戀梁山伯而死在家中。馬家迎親的隊伍也只能空車而返。鄉黨士夫謂其令節,經多方商議,把祝英臺葬於梁山伯墓中,使他們二人死後能從葬山永遠相伴。

千古爱情永流传 微山湖畔的梁祝传说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千古傳頌深深愛,山伯永戀祝英臺。”這則悽美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在中國民間已流傳了一千多年。

我們透過祝英臺女扮男裝,能更深一步地把握到社會進步中要求男女平等意義;梁祝的悲劇,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封建禮教的黑暗及傳統包辦婚姻對人性的摧殘。“化蝶”其實頌揚了人間愛情的美好和肯定了人們對自由愛情的嚮往。

在馬坡,聽村裡的老人們說:“在以前,梁祝這樣的自由戀愛是不被家族勢力容忍的,他們認為不光彩,而且對馬家來講,在迎娶當天新娘病故也被認為晦氣,因此這一帶一直保留著三姓不通婚的習俗。”當地也不演梁祝戲,這些都有力地證明了梁祝傳說與馬坡淵源頗深。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不論如何,關於梁祝故事發生地的爭論已不是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拂去歲月塵埃之後,人們能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當下正在發生的“梁祝故事”,不會再是悲劇,而是能結出瑰麗果實的愛情之花。(記者 盧德斌)(文中配圖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