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變了!未來什麼樣的孩子更吃香?

近日,全國各大高校一年一度的自主招生再次紛紛拉開大幕,各校招生政策有哪些新特點?對於中小學人才培養具有怎樣的導向意義?自主招生在高考改革的進程中居於什麼位置……帶著問題,記者近日採訪了部分高校招辦負責人、有關專家及知名中學校長,探討自主招生未來走向及對中小學人才培養的影響。

文科類競賽被淡化

隨著清華、北大等知名高校公佈2018年自主招生簡章,全國各大高校紛紛拉開本年度自主招生大幕。儘管全社會都在為“奧賽熱”降溫,著力減輕學生負擔,記者梳理各校簡章發現,在可享受降分錄取優惠的報名條件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信息技術五大學科競賽獲獎依然炙手可熱,九成以上參與自主招生的高校認可五大學科競賽成績,各校優惠降分一般為10~60分。

相對於理科需學科競賽獲獎的“硬槓槓”,在自主招生選拔中,對文科學生的評判標準依然“不明晰”。儘管各校在簡章中對人文類競賽獎項等級有說明,但對可供參考的具體文科賽事卻鮮有提及。新概念作文、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等以往被提及的主流文科類賽事,受到一定冷落。一些高校在招生簡章中,對文科生申報條件表述為在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上“有突出才能和極大潛力”。

儘管需要學生、家庭和學校投入包括時間、資金在內極高的成本,但不少有實力的學校仍然堅持做學科競賽,一方面為了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在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自主招生變了!未來什麼樣的孩子更吃香?

與往年相比,今年科技創新類賽事成為不少高校青睞的新寵。據不完全統計,60%以上高校都認可科技創新獎項,尤其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學生電腦製作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等。

清華大學自主招生的申請條件分為研究創作、突出才能、學科奧賽。清華大學招辦主任劉震表示,學科競賽條件只是作為申請條件之一,並不是唯一條件,滿足其他條件,如科技發明、研究實踐、文學創作、創新與設計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現的考生,同樣可以報考。

特長生培養仍吃香

從目前的高中教育來看,人才出口主要有三類:一部分學生參加高考統招;一部分在校期間參加金帆或體育等專業團、隊的訓練,走特殊專長類人才招生;還有一部分學生進入高中設置的實驗班,主要參加高校自主招生。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蹟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北京市也明確2019年底徹底取消小升初特長生招生。

自主招生變了!未來什麼樣的孩子更吃香?

有教育界人士分析指出,小升初取消特長生和高考取消特長生加分目的在於進一步規範高考招生,減輕因盲目跟風給學生帶來的學業負擔。因此這並不意味著學校不培養特長生,學校應滿足不同學生髮展的多元需求,為確有需求的學生提供藝術、體育或科技類課程和訓練指導,這類學生將來仍可報考高校相關專業。

據瞭解,首師大附中的專業精修課程、自主研修課程恰恰是在幾年前取消奧賽保送的情況下建立的。首師大附中校長沈傑表示,學校設計此類課程的初衷是發現孩子的潛能,學生基於個人興趣,在前期進行基礎性瞭解和學習的基礎上,自主決定專業精修和自主研修課程來深入拓展。近些年來,首師大附中學生在競賽方面的成績凸顯,一方面是來源於課程的支持,另一方面與學校對學生興趣發展的關注有很大關係。

自主招生變了!未來什麼樣的孩子更吃香?

近日,記者在一些知名高中校的中招開放日活動中瞭解到,與往年招生規模相比,不少高中學校特長生的招生比例並沒有降低,一些學校還增加了特長生招收比例。以北師大實驗中學為例,該校2017年計劃招收特長生63人,佔當年普通班招生人數的15%。2018年計劃招收特長生74人,佔普通班計劃招生人數的20%。

一些中學校長也表示,隨著中高考改革的逐步推進,高校招生方式日漸多元化,學校將繼續加大特長學生培養力度,為更多學有所長和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平臺和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