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大山村種的獼猴桃成為村民致富果

金秋10月,息烽縣養龍司鎮大山村的獼猴桃園裡,一個個獼猴桃已經墜在了枝條上,在園內務工的大山村村民們正面帶笑臉的採摘著獼猴桃。

息烽大山村种的猕猴桃成为村民致富果

大山村老人正在採摘獼猴桃

2014年,貴州林宜居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入駐息烽縣養龍司鎮大山村,通過“公司+村集體經濟+農戶”和“公司+農戶”的模式,大力實施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引導當地群眾發展獼猴桃400畝,涉及該村20餘戶100餘名群眾。

“以往種植玉米一畝大約有1200元的收入,現在種植獼猴桃一畝竟能高達10000元的收入,相比之下,收入竟達到了7000元至8000元的差距”大山村支部書記銀凱烽說道。群眾不僅有固定收入,還可以在園區內務工,通過這種經營模式,使得公司、村集體經濟、農戶得到互利共贏,群眾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息烽大山村种的猕猴桃成为村民致富果

大山村小孩對著獼猴桃滿臉笑容

正在採摘獼猴桃的蔡顯國向記者介紹,“我將7畝土地全部流轉給公司,公司每年按照300元/畝的標準,付土地流轉費約2100元,同時和妻子在林宜居公司務工,每年工資收入4萬多元,這換作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在家鄉就能就業,既能照顧家裡老老小小,又不用背井離鄉,國家政策多好啊!”

林宜居公司負責人銀築介紹,“2017年獼猴桃產量約20萬斤,產值300萬元,今年產量比去年有所下降,但好在獼猴桃大面積掛果,也有15萬斤獼猴桃可以走向市場,預計產值225萬元。同時公司帶動群眾就業160餘人,其中貧困戶、低收入戶30餘人,累計發放工人工資約120萬元。”下一步,公司將搶抓時間,利用農村電商、網絡媒體擴大銷售,真正的利用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息烽大山村种的猕猴桃成为村民致富果

大山村獼猴桃碩果累累

除了大山村以外,林宜居公司採取同樣模式引導當地群眾發展獼猴桃2000餘畝,涉及該鎮茅坡、螞蝗和小寨壩鎮石橋、排杉的300餘戶群眾。同時,養龍司鎮光華村、江土村、新橋村還以村集體資金70萬元入股林宜居公司,每村每年保底分紅2萬元。待獼猴桃達產後,公司按60畝獼猴桃純收益的70%進行分紅。為該鎮轄區內實現富美鄉村、促進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鋪墊堅實的基礎。

主辦:息烽縣新聞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