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處處不如人,為何能贏得最終勝利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劉邦,在秦朝末年所有的農民起義隊伍中,劉邦的隊伍絕對不是最強大的,說不是最強大可能有點不準確,更精確的說法是他處處不如人。可是就憑著這處處不如人的起義隊伍,他卻一路連敗強敵,最後以黑馬的姿態,徹底的贏得了最後的勝利,那麼,他為什麼能贏呢?難道他有主角光環?

劉邦,處處不如人,為何能贏得最終勝利

至於為什麼說劉邦處處不如人,首先我們來看看起義隊伍頭頭的出身,劉邦是徹徹底底的農家子,祖上八輩子都沒出過一個名人,而他自己也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小混混,也沒有受過什麼正規的教育,學識上只能說不是睜眼瞎吧!兵法謀略什麼的,更是一塌糊塗,他身邊的人都是和他出身差不多的,唯一出身好點的就是他老婆,但也不是什麼名門,沒什麼底蘊。再看項羽,楚國名門之後,雖然當時秦始皇已經把楚國給滅了,但是時間還不長,換而言之就是秦國還沒有徹底消化掉楚國。而且楚地人怕的是始皇帝,可不怕他兒子,秦二世在楚地的影響力可能還比不上項羽,所以項羽起義的大旗一立,響應的人特別多。這一點是劉邦所做不到的,劉邦振臂一呼,響應的只是沛縣的地痞混混,以及他兒時的小夥伴。

劉邦,處處不如人,為何能贏得最終勝利

項羽出身名門,所受的教育自然非常完整,不論是文的,還是武的,都能甩劉邦八條街。再說年齡,劉邦起義的時候,都已經四十多將近五十的人了,古代的壽命大家也知道,劉邦那時候都已經是一名老頭了,半隻腳已經跨進棺材裡了,誰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命活到爭霸結束。而項羽呢,正處於一個男人的黃金時期,又兵強馬壯,怎麼看怎麼比劉邦有優勢。

劉邦,處處不如人,為何能贏得最終勝利

劉邦弱小的時候甚至要躲在項羽的翅膀底下求生存,可見項羽當初強勢到什麼程度,可惜爭天下是一場持久戰,而項羽卻沒有隨著事態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策略,以至於把自己所有的優勢都丟了。而劉邦呢,卻不斷調整自己,以至於強弱對比發生了變化,勝利的天平自然就移到了他這一邊。首先,劉邦這個人非常聰明,或者說熟悉普通老百姓的心理,所以在起義一開始,他就非常重視宣傳,他一直宣稱自己的白帝的兒子,既然是神仙的兒子,身上自然有天命。有見識的人自然不信任他這套說法,但是普通老百姓信啊,既然要投奔一支起義軍,自然要投奔有天命的人。所以儘管劉邦最初的時候實力非常弱小,但是他拉隊伍拉的特別快。

劉邦,處處不如人,為何能贏得最終勝利

雖然一個士兵能起到的作用非常小,但是十個,百個,千個,萬個,那就不一樣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質變,劉邦的隊伍也是這樣。然後,劉邦非常重視人才,他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總能聽得進去別的意見,比如,蕭何說韓信這個人不一般,劉邦就立刻擺平了其他人,任命資歷、年齡都不如人的韓信當大將。

劉邦,處處不如人,為何能贏得最終勝利

在這一點上項羽就差遠了,最典型的就是鴻門宴,項羽聽從謀士的意見,本來決定在宴會上殺了劉邦,但是他又臨陣反悔了。有這樣一個反覆無常的頭頭,謀士的能力能發揮的很少,所以,除了一些死忠,很多謀士都不待見項羽,所以在謀士這一塊,雙方的對比也是在逐漸發生變化的,但是項羽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劉邦,處處不如人,為何能贏得最終勝利

然後是個人名聲經營方面,劉邦是個混混,喜歡好吃好喝、美女珠寶,但是經過手下人提醒之後,他立馬從阿房宮裡搬了出來。而項羽則不一樣,項羽這個人非常勇武,殺起人來就止不住腳步,關鍵還沒人能勸的了他,反秦的時候,他殺了秦國二十萬投降的士兵,對於這樣的殺神,很多人都不待見他,畢竟秦二世已經夠殘暴了,很多人都不想送走了一匹狼之後,又迎來一隻老虎。

劉邦,處處不如人,為何能贏得最終勝利

再看劉邦,劉邦年輕的時候出手就非常大方,年歲上來以後,再加上手上也有,出手就更大方了,而且他還不殺降兵降將,所以很多人就認為他非常仁厚,經歷過秦朝的暴君之後,大部分人都非常渴望一個行事作風仁厚的皇帝。得民心的人得天下,這個道理在什麼時候都適用,可能是因為明白了這個道理,在烏江的時候項羽拒絕了渡江。

劉邦,處處不如人,為何能贏得最終勝利

渡江之後項羽固然能從頭再來,但是沒有民心,再來一遍也只會失敗,除了犧牲更多的性命以外,他什麼也不會得到。所以,小編認為,項羽輸就輸在從不肯改變行事作風上面,劉邦則贏在隨時都在變上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