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不能再想方設法讓居民借錢,這個問題已經非常突出

12月26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聯合發佈了《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下稱“國家資產負債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發佈會上介紹了資產負債表中的一個分支——槓桿率。

李揚強調說結構性去槓桿要堅持,從去槓桿到結構性去槓桿,再到穩槓桿,現在又回到結構性去槓桿,可以說中國去槓桿的政策已經漸趨穩健、理性和協調,這同時也意味著中國的去槓桿是長期的。

“前一段時間大家對央行的穩槓桿的政策解讀不當,說已經沒了,可以加槓桿了,我們說這是不對的。由於中國經濟是一個債務驅動型經濟,這個任務很艱鉅。”

詳解各部門槓桿率

非金融部門槓桿率極不穩定

2009年後中國非金融部門槓桿率跳躍性增長,到了2016年提出了去槓桿後,2017、2018年走勢才比較穩定。對比日本、歐洲、美國的情況,他們的非金融部門的槓桿率走勢是比較一致的,但是中國卻上升得很快。從2017年末開始出現下降,從157%下滑到2018年三季度末的154.5%。這個數據說明當前的形勢:經濟狀況不好,企業不願意負債,銀行不願意貸款,可能反映的是這種情況。

日本、美國、歐洲作為發達經濟體,他們企業的槓桿率是非常平穩的,甚至危機時期也沒有產生劇烈的波動。然而,中國企業的槓桿率卻非常不平穩的,特別是最近這幾年,跳躍性的上升,後來滑坡式的下降。也說明,中國企業的財務狀況是不穩定的。中國要向發達經濟體邁進,需要穩定企業部門的方方面面,包括財務結構、所有制結構等。其中,穩定企業的治理結構是首要的。

居民槓桿率不斷上升

中國居民的槓桿率是在不斷上升的,數據顯示,居民債務已經上升到46.2萬億,槓桿率從2017年的49%上升到2018年三季度的52.2%,並且還在持續上升。

李揚還認為,需要換一種計算居民槓桿率的方式:分母用GDP有一些問題,要將分母替代成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由此得到的數字是85%。美國次貸危機之前居民部門的槓桿率為103%,從趨勢來看中國正在逐漸靠近,居民部門的風險在增大。

日本和歐洲居民部門的槓桿率也相對穩定,這是發達經濟體的另一個特徵:居民財務結構比較穩定。美國是不穩定的,因為不穩定,所以出現了一次危機。但是美國的居民槓桿率也在危機爆發後出現了下降,下降後又進入和其它發達經濟體同樣的軌跡。

“居民部門的槓桿率不能再上了,不能再想方設法讓居民借錢,這個問題已經非常突出。”李揚呼籲道。

李揚介紹說,他的團隊有一個數據顯示,中國當前存款、貸款增長率都下降了,中國宏觀的經濟結構中居民是儲蓄者,但這個趨勢下去,未來居民可能變成非儲蓄者,最終發展成不可收拾的結果。

政府部門

相比於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中國的政府槓桿率上升較為平緩。也是因為次貸危機居民、企業的槓桿率下降,這當中有一部分是由政府買單,導致政府部門槓桿率上升,美國出現危機時,由政府出錢,讓私人部門度過難關,於是才能看到私人部門的槓桿率很平,政府部門槓桿率很高的情況。日本的情況也類似,日本政府債務很高,借債也是為了讓私人部門度過難關的。

債務風險仍在積累

李揚表示,結論是從總體來看,中國的槓桿率處於中等水平,總體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結構上有問題,因此現在的結構性去槓桿是針對中國國情的去槓桿戰略。

但是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經濟債務驅動型的。所以中國的去槓桿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當前的債務密集度還在上升,也就是說中國的槓桿率還在上升。只要仍然靠債務來支持經濟增長,槓桿率還會上升。

這個情況在全球都存在,債務風險仍在積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2018年4月,全球債務水平超過320萬億美元,超過2007年237億萬億,增長83萬億,現在全球金融動盪,帶動實體經濟也在動盪。而對比全球的情況來看,我們的債務問題並沒有改善。

衡量宏觀槓桿率有兩個指標,一個是實體經濟的槓桿率,另一個是M2/GDP。目前,實體經濟槓桿率和M2/GDP的槓桿率開始有了區分,開始分岔,有了剪刀差,這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從中國的兩個宏觀槓桿率走式的差別上可看出中國金融結構的變化。

去槓桿是長期的

因此,中國去槓桿現在看來是長期任務,將包括以下五個重點:

第一,國企,特別是殭屍企業,關於《進一步做好殭屍企業級去產能企業債務處置的通知》強調了去槓桿,企業去槓桿的重點在國企,國企去槓桿的重點在殭屍企業;

第二,地方政府,這個問題較為複雜,牽涉到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係等等;

第三,大資管,從去年11月到今年,關於大資管的風風雨雨基本是塵埃落定了。落定的資管的架構不至於造成新的恐慌,還會讓資管行業正常發展;

第四,風險處置,所有這些都需要算賬、騰挪、衝抵。槓桿率中有很多的是非經營型、非贏利性的,這部分是要填的,所謂殭屍企業就有很多的不良資產。就是在這個意義上,用國家資產負債表架構討論金融風險是對的,因為這個表會告訴你,有多少資產可以用來處置債務。

第五,槓桿率是債務對GDP之比,有分子對策和分母對策兩條,這兩個對策是矛盾的。分子對策減,分母對策又得加,中國是債務驅動型經濟,要想讓GDP上來就要債務增加,所以這兩個是矛盾的,這也決定了去槓桿是個長期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