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我國北方冬季下雪天氣比較常見,當然對於南方部分地區冬季還穿短袖逛街是沒法比的。人們在雪天行車都比較困難,車速不能太快,因為輪胎很容易出現打滑的現象,並且剎車距離也變得更長。最近就有朋友問小酷,在雪地行車是前驅好還是後驅好?下面小酷就為大家分析一下,希望對大家冬季行車能夠有所幫助。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汽車的前驅和後驅是什麼意思?

我們通常所說的汽車前驅和後驅,指的是驅動輪的位置。以前輪驅動的就是前驅,以發後輪驅動的就是後驅。發力點不一樣,說白了,前驅是拽著整車走,後驅是推著整車走。

前驅車的優點:由於發動機前置,動力經變速箱、差速器後直接由半軸傳遞給左右前輪。這就使得後排的空間更大,乘坐舒適性更好。同時,加工成本和維護費用較低。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前驅車的缺點:由於重心靠前,緊急制動時“點頭”頓挫明顯;驅動力稍差。上坡時重心後移,前輪附著力降低。

後驅車的優點:後輪驅動,驅動力突出;整車重心分佈均勻,行駛和制動更加平穩。一般後驅比前驅乘坐要舒服一些!一些高檔車都是後驅多一點!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後驅車的缺點:傳動軸和差速器影響整車空間佈局,後排空間被迫壓縮;加工成本和維護費用較高。

那麼在雪地行車時,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更大呢?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首先,估計很多南方的朋友在理解上還是有誤差,真正的雪地(就是剛下過雪,路面雪很厚,很虛)沒什麼危險,勻速開別突然剎車或者加油門,沒有什麼問題。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冰雪天氣真正的危險是在雪被壓瓷實或清掃後,地面再稍微都點薄冰,路面可以看到反光,這種路面就比較危險,這個時候後驅和前驅區別就能體現出來了。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在有薄冰的道路,汽車在同等條件下的優勢:四驅>前驅>後驅。前驅稍微比後驅好點,四驅的最好。但是不管什麼驅動,在雪路一樣都會打滑的。這個時候最好慢些,速度如果超過60,再有ABS還是EPS都是白搭!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前驅車比後驅車佔優勢,是因為即使都打滑,前驅的車也就上不去而已,沒有啥社會危害性。但後驅的車一加油就會左搖右擺了,他要是一打滑甩尾,方圓5米之內不能出現其他車輛,根本沒法上路。所以,前驅司機還能使使勁拼一把,後驅的司機就不太敢拼了。如果有哈爾濱司機朋友就知道了,下完雪後驅車都不敢往外開。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當然也有人會說,後驅的公交和大貨車,在冰雪路面比轎車和SUV開得都猛,剎車還特別好使。這是因為公交貨車自重大,輪胎大且多,摩擦力比小轎車強多了。但如果是坡度大而且有冰的路面,就算公交和大貨車都不敢亂來的,別的車就更不用說了。

雪天行車小竅門

冬天完全靠技術經驗的,冬天還開後驅車的確實是很有能耐的,但是不能拿夏天的駕車經驗來處理冬天的冰雪路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雪天行車小竅門。

調整行車模式(動力輸出)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如自動擋的一般都帶有雪地模式的,這個時候就可以切換了。而手動擋的可以用二擋去起步,因為一檔齒比較大,所以發動機傳輸到驅動輪的扭矩也就大。如果是二擋起步再加上手動強制的話,就會降低發動機給驅動輪的扭矩,這樣就可以降低打滑的幾率。自動 擋的雪地模式也是這樣的原理。

更換雪地胎、加裝防滑鏈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首先雪地胎的胎面材質比較柔軟,輪胎表面還有金屬釘,使其比普通輪胎產生更大的摩擦力。在較為寒冷且容易積雪的地方,也有很好的通過性和安全性。當溫度低於10℃時,雪地胎由於材質的原因,其表面會變得更軟,從而使其在雪地裡獲得更好的抓地力。普通輪胎正好相反,越冷越硬。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防滑鏈是依靠扎入地面的金屬鏈條,提供了一個與輪胎滾動方向相反的強大摩擦力,相當於“撓著地”往前走。但是,在剎車時ABS系統不允許車輪抱死,所以金屬釘與地面的反作用力無從發揮。在這種情況下,防滑鏈對剎車制動就沒什麼作用了。所以冬天行車最好的措施就是雪地胎+防滑鏈了。


雪天行車,前驅和後驅誰的優勢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