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高官被杀,国家重镇沦陷,竟是欠薪引发的荒唐案?

全省高官被杀,国家重镇沦陷,竟是欠薪引发的荒唐案?

如果要评选近代西方戏剧史上的经典讽刺喜剧,必须有《钦差大臣》。

《钦差大臣》,沙俄时代戏剧大师果戈里的经典力作,创作于1836年,作品以一个小官吏冒充钦差大臣,在偏远小城招摇撞骗的荒唐故事,把沙皇俄国官场上下的贪腐丑态,痛快淋漓的吊打个遍,上演后就引发轰动效应,连前来观剧的沙皇尼古拉一世纪,都差点看背过气去。随后两个世纪里,该剧更被多国改编出多个版本,每一版都火爆异常。其歌剧版也被中国电视节目改编,荧屏上火了好些遍。

不过,早在距离这部经典喜剧诞生五个世纪前,即中国元朝末年时,元朝河南开封,就爆发了一场真实的“钦差大臣闹剧”。而且,比起戏剧舞台上的荒唐戏谑来,这场中国版的“历史原型”,却是荒唐到极度血腥。

这个事件,就是元顺帝至正五年(1339)年的一场惨烈动乱:假钦差事件。

一:欠薪激发的野心

“假钦差事件”的始作俑者,是当时元朝官场的一位小人物:行省掾史范孟。

范孟,又名范孟端,河南杞县人,家境十分穷困。但青年起的范孟,就胸怀远大志向,更通过艰难打拼,一度进了京城御史台做小吏,然后又经过数年摸爬滚打,却无奈官场黑暗,越努力越倒退,竟又被一撸到底,贬到家乡杞县做小吏。

全省高官被杀,国家重镇沦陷,竟是欠薪引发的荒唐案?

理论上说,在元朝做小吏,也是个十分滋润的工作。由于元朝行政监管体制松散,小吏们吃拿卡要机会极多,外快油水通常不差。但这滋润日子,一般只属于家世背景深厚的牛气小吏,放在范孟这样的穷小吏身上,日子当然是越熬越苦。以至于人到中年时,忍够了的范孟,还曾像《水浒传》里坐牢服刑时的宋江一样,一怒写诗发牢骚:“人皆谓我不办事,天下办事有几人?袖里屠龙斩蛟手,埋没青锋二十春。”满满的悲愤情绪。

在这番悲愤哀叹后,范孟也终于熬到了机会,他昔日在御史台的同事,突然调到河南行省担任守省御史。看在往日情分上,这位御史大人大手一挥,就把范孟调到开封,提拔为河南行省掾史。别看这只是个小官,但对于做了二十年小吏的范孟来说,职位待遇都上了一大截,简直是人生的一大步。

可熬出头的范孟,才高兴了没几天,却又遇上了悲催现实:官职是提拔了,也只是空有名分,拜元王朝此时低效的行政所赐,他的待遇问题丁点没解决, “行省掾史”该有的工资,白白拖欠了好几个月。在为这点可怜的工钱跑断腿后,

范孟彻底绝望了,咬牙切齿的说出一句狠话:“我必杀若辈。”

他说的“若辈”,可不止是哪一个官员,而是那些骑在他头上作威作福多年的,整个行省的高官们。

区区一个小官,竟要杀这么多高官!范孟是不是疯了?冷静下来的范孟,脑筋却飞速转动,开始策划一场中国古代史上空前的“高智商犯罪”。

全省高官被杀,国家重镇沦陷,竟是欠薪引发的荒唐案?

二:冬至夜的惨烈屠杀

为了这个疯狂的计划,范孟找来了自己的朋友霍八失等四人做助手,给他们交代了一个奇特的行动方案:冬至夜的时候,行省的高官们就会胡吃海喝,霍八失你们几个人,就冒充京城来的钦差,直接去行省的台中堂就好。我再把这些高官们,全都骗到台中堂来“拜见钦差”。只要他们人一到,咱们就抄家伙,一口气把他们全杀掉。

没有任何凭证,只凭衣服装扮,就假装钦差混入行省中堂,几句话就骗当地官员来送死?

元朝至正五年(1339)冬至夜,这个计划开始执行:霍八失们大摇大摆端坐在台中堂,范孟急火火跑去骗人,这些高管们的反应,竟比范孟想象中还蠢:正在欢快饮宴间,一听“钦差大臣”来了,这群官员们竟是毫不辨真假,扔下酒杯筷子,颠颠的就跑来拜见,满怀期待的跳进范孟设计的火坑里。

接下来的事情,也就毫无悬念:一翻脸的范孟们,立刻拿起铁骨朵等凶器,朝着这些昔日高高在上的官员们狠砸。一群蒙圈的官员们,瞬间倒在了血泊之中:河南行省平章月鲁不花(从一品),河南行省左丞劫烈(正二品),河南行省总管撒思麻(正三品),河南行省万户万者不花(正三品),都事拜住(从七品),全都在这场劫难里被杀。

整个河南行省的高官,几乎全被一口气杀光。

长出一口恶气的范孟,接下来又干出了更疯狂的事,直接由冒充钦差的霍八失假传旨意,“任命”范孟为河南都元帅。然后范孟就不停作威作福,一边四处巡视,杀掉不服从自己的官员,一边又调兵遣将,封锁了河南行省与外界的一切水陆交通,还大摇大摆跑回家乡祭祖,摆足了土皇帝的架势。元王朝无比重要的河南行省,竟以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轻松成了范孟等人的囊中物。

全省高官被杀,国家重镇沦陷,竟是欠薪引发的荒唐案?

可笑的是,事情都闹到了中原沦陷的地步,闻听急报的元朝大都官员们,竟还都是满脸蒙圈。是该剿灭还是招抚?如此十万火急的大事,满朝官员们竟还都磨洋工,谁都拿不出个主意。就干看着范孟们上蹿下跳。

幸亏当时河南行省的省宣使冯二舍,觉察到范孟还有这帮“钦差大臣”不对劲,一番旁敲侧击,终于弄清楚这帮人的底细——什么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什么范孟都元帅?全都是些骗子!查明真相的冯二舍,果断联合都镇抚出兵,一番出其不意袭击,把范孟一伙人干脆利落擒杀。元大都的官员们还在扯皮时,“沦陷”的河南行省,就这么“收复”了。

回过神来的元王朝,随后又打着清查“假钦差案”的幌子,在河南行省大兴冤狱,各级官员借机敲诈勒索。蒙冤而死的无辜者,前后竟有数千人之多。这场荒唐的事件,就以如此血腥的方式结束。

三:预埋元朝灭亡的伏笔

小官范孟策动的“假钦差事件”,乍一看过程,可谓匪夷所思,但参考此时元朝的吏治,却是丁点不奇怪。

经过自元初开始,元王朝日复一日的腐化,元顺帝年间的元王朝,早已是人浮于事。激发范孟作乱的“欠工资事件”,放在当时互相扯皮成风的元王朝,实在不是个事。

更触目惊心的,却是元朝当时的腐败,以元朝文人叶子奇的话说,元朝官场上的贿赂勒索早已成风,参拜官员要“拜见钱”,节日要“人情钱”,诉讼要“公事钱”。各级大小官员,都是“漫不知忠军爱民为何物也”。这些钻钱眼里的官员,哪里还有负责任的精神?就算顶头上司被杀,只要有钱拿,当然也就跟着混。后来事态平息,前来“善后”的官员,更把这场丑剧当做捞金机会,大兴冤狱继续讹诈,满眼就是钱钱钱。

全省高官被杀,国家重镇沦陷,竟是欠薪引发的荒唐案?

荒唐的“钦差大臣”事件,折射的,就是一个行政严重瘫痪,腐败到骨头里的元王朝。这样不可救药的王朝,自然也不出意外,陷入十一年后,元末农民战争的熊熊烈火里。

可笑的丑剧背后,是笑不出来的,历史沉重的反思!

参考资料:《续资治通鉴长编》、《庚申外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