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秋瑾齐名,红色教育基地——刘青霞故居

与秋瑾齐名,红色教育基地——刘青霞故居

刘青霞故居大门

与秋瑾齐名,红色教育基地——刘青霞故居

与秋瑾齐名,红色教育基地——刘青霞故居

刘青霞蜡像

刘青霞(1877~1923年),原姓马,安阳县蒋村人,辛亥女志士。辛亥革命前后,她被选为北平女子法政学校校长、北平女子学务维持会会长、北平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和河南国民捐事务所总理。

刘青霞把全部心力都倾注在推翻清朝和建立民国的事业上:她在尉氏县创办了河南省第一所私立女校——华英女校;以巨资支援同盟会河南分部成立大河书社;辛亥革命河南起义时她又有巨额捐助;她还拿出9000两白银在贾鲁河上修筑歇马营大石桥一座,造福乡里,赢得了群众的称赞。有“南秋北刘”之誉。

与秋瑾齐名,红色教育基地——刘青霞故居

故居俯视图

刘青霞故居是刘青霞在开封的住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和历史纪念意义。

故居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并排两座三进四合院,距今138年,是中原地区不可多得的典型清末民居。

故居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坐北向南,两个院落左右对称,共六个小院构成一个整体,单体建筑24座,共有房70余间。建筑布局以上房中轴线为主线,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布局严谨。

故居房屋檐、廊、柱、隔、门、窗多为木制,坚实牢固,门敞窗明,加上清一色的青砖,碧玉素裹、雅而不俗,是一处颇有特色的建筑群。

故居所处的刘家胡同、贤人巷、南教经胡同围合的历史街区基本保持了当时的街道机理、民居院落格局,对故居及所处历史街区进行整饬,就可形成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街区,使游人既可领略到民俗民风,又可游览清幽古巷、追忆古城风貌。

与秋瑾齐名,红色教育基地——刘青霞故居

故居院内景象

故居与国内名声显赫的山西省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遥古城及巩义市的康百万庄园等文物古迹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具有更大的开发前景和优势。

故居作为刘青霞生活及奋斗的实物载体,不仅使人民群众直观了解到她传奇的人生,而且对于当今社会也具有积极的教育和借鉴意义。刘青霞故居先后被开封市、河南省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焦裕禄干部学院、开封市委党校授予现场教学基地,同时也是河南工业大学、黄河水利学院、开封大学等多个院校的教育实践基地。

与秋瑾齐名,红色教育基地——刘青霞故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