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英勇就义,百余日后,曾审问秋瑾的县令为何会上吊自杀?

1907年10月29日,曾审问过秋瑾的县令李钟岳在家中悬梁自尽,此时距离秋瑾就义仅百日,而当李钟岳的自杀消息传出后,全国舆论一片哗然,纷纷猜测李钟岳为何会上吊自杀。

秋瑾英勇就义,百余日后,曾审问秋瑾的县令为何会上吊自杀?

李钟岳,安丘县谋家河村人,1855年他出生在当地的一个书香门第,按照所有古代读书人的理想,他从小饱读诗书,18岁中秀才,39岁中举人之后再中进士,按照道理来说,李钟岳的这个履历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在从官生涯的数十年中,养成了一身浩然正气。

1907年,秋瑾与光复会的同志商量决定在浙江,安徽两地举行起义,而就在这年,秋瑾返回自己的家乡山阴县,决定在自己的家乡起义,后因叛徒告密,起义失败,秋瑾被捕。

李钟岳是一个好官,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早就仰慕秋瑾的才学,并且经常用秋瑾的诗来教育自己的儿子,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对人说“以一女子而能诗,胜汝辈多矣”字里行间,无不表示出自己对秋瑾的钦佩。

秋瑾英勇就义,百余日后,曾审问秋瑾的县令为何会上吊自杀?

秋瑾被捕后,李钟岳很是震惊,他想方设法的准备保住秋瑾,在当时绍兴知府贵福的强烈要求下,李钟岳并不情愿的抄了秋瑾的家,不过他为了防止查出更多革命党的人,他故意不搜查秋瑾自己住的小楼,因而抄家一事并没有什么成果。

1907年7月14日,不得已,作为县令,他有责任审讯秋瑾,待人将秋瑾喊来后,李钟岳对她非常尊敬,不仅特例为秋瑾安置座位,并且也没有对她大声呵斥,而是以故人般的交流,两人交谈后,李钟岳让人拿来纸笔,让秋瑾写一句诗,秋瑾见此,挥笔写下了世人传颂的一句诗“秋风秋雨秋煞人”而之后的审讯中,李钟岳对秋瑾革命一事只字不谈,两人只是聊秋瑾的前半生,以及她的理想,审讯进行了两个小时,整个过程如同李钟岳会客一般。

秋瑾英勇就义,百余日后,曾审问秋瑾的县令为何会上吊自杀?

李钟岳对于秋瑾的尊重,终究是惹恼了清政府的要人,知府贵福要求对秋瑾严加审讯,并且立即处斩,李钟岳以证据不足反驳,不过贵福却说“这是浙江巡抚的命令”对此,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大数级那真的是没办法了,1907年7月15日凌晨三点,李钟岳哭着对秋瑾说“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谅之也。”

四点秋瑾英勇就义,李钟岳同意了秋瑾临死前的要求,不枭首,刑后不剥衣服。

秋瑾英勇就义,百余日后,曾审问秋瑾的县令为何会上吊自杀?

秋瑾死后,李钟岳的灾难随即而来,贵福觉得在秋瑾一案中李钟岳过度的偏向秋瑾,于是上书朝廷将他革职,回到家后的李钟岳一直郁郁不乐,反复念叨“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愧疚之心感天动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有了殉身的念头,之后他几次自杀未遂,被家人救起。10月29日,再也支持不住的李钟岳在家中悬梁自杀,而此时仅离秋瑾就义百余日。

秋瑾英勇就义,百余日后,曾审问秋瑾的县令为何会上吊自杀?

革命是要流血的,为了和平,总归是有人要死,秋瑾作为其中的典范,真不愧为一代豪杰,李钟岳作为曾审讯秋瑾的县令,他以身殉秋瑾,无非是自己心中愧疚到了无法弥补的阶段,只能,造化弄人,如果生在现代,李钟岳当真是一个好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