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报告摘要

近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整体保持快速增长。但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在政策维持现状的局面下,预计2019年消费增速抬头趋势仍不乐观。2018年,CPI同比增速重回2时代,预计2019年促消费政策出台、新的个税标准落地、消费的结构性变化等因素将对CPI形成一定支撑,商品价格上涨趋势有望维持。

从零售行业细分业态看,新零售概念提出后,超市行业逐渐成为线上巨头拓展线下渠道的主要方向,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提升,新开门店数量持续大幅增长;受益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升,国内中高端产品消费需求提升,可选消费持续回暖,百货零售业经营困难局面逐步改善。零售行业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整体稳中向好,多数百货公司和超市企业带来了新模式和新业态形式,营业收入规模和利润水平迎来了大幅增长。行业回暖推动资产、收入和利润规模扩大,债务负担较轻,经营性净现金流保持稳定。

展望2019年,联合评级认为,经济增速预期不会出现大幅转变,随着行业转型和整合步伐的加快,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消费升级的带动下,传统零售企业盈利能力或将维持。财务方面,零售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和企业杠杆率水平将维持稳定;受租金和人力成本上涨影响,企业毛利率水平可能有所降低,期间费用率相应提升,经营效率可能出现小幅波动,总体信用状况将维持稳定。

一、行业内主要业态形式

零售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下游产业的位置,是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提供生活资料的行业,零售行业与宏观经济联系密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变化、货币政策、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关键经济要素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零售行业的发展状况。零售行业主要业态包括超市、百货、购物中心等,销售商品包括高端奢侈品和生活必需品,考虑到定位高端消费的奢侈品销售业态较易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定位生活品必需品的快销业态受到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小,零售行业存在一定的弱周期性。

目前我国零售市场业态形式较为丰富,传统的百货和超市依然是中流砥柱。近年来购物中心快速崛起,与传统百货不同的是,购物中心将一种全新的集购物、生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消费形式带入大众视野,成为快速为广大群众所推崇的商业形态。购物中心运营管理的重点是业态组合的配置和租户管理的效果,并以经营租户为主,通过物业、商务的统一管理,为众多商家的分散经营创造统一营造的购物环境和顾客服务保障体系。购物中心通过不同的经营、管理和盈利模式上的创新,更加注重顾客的消费体验,集吃喝玩乐、教育、体育、医疗、生活等为一体,通常购物中心的体量几倍于百货,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停车面积也都具有较大优势,如今已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去处,相较于传统百货更能吸引具有潜在购买需求的顾客的同时,由于消费体验的关系,购物中心抗电商冲击的能力更强。

便利店是超市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后从中分化出来的一种零售业态,其突出特点是便利性。距离、购物、时间和服务上的便利是近年来便利店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同于大型超市,便利店面积小、单品少、服务半径短,以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具体来看,通常大型购物中心中已集成大型超市,零散时间前往大型超市会遇到交通方面的问题。另外,品种繁多的商品消耗了购物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人们需要一种能够满足便利购买需求的小超市来填补空白,而无人值守便利店和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出现更把这种便利性发挥到了极致。


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二、行业整体运行状况

在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预计2019年社会零售消费总额增速抬头趋势仍不乐观;但大部分必需消费品销售总额增速仍企稳回升,CPI重回2时代,预计2019年促消费政策出台、新的个税标准落地、消费的结构性变化等因素将对CPI形成一定支撑,商品价格上涨趋势有望维持

2017年,我国经济整体平稳运行,全年四季度GDP增速稳定在6.9%水平,CPI自二季度起明显回升,随后波动上行。2018年一季度GDP增速继续保持6.8%水平,经济运行持续平稳,直至三季度小幅下滑至6.7%。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也进入下行通道,2018年第三季度为7.9%,较上年底下降0.40个百分点。GDP增速的持续放缓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行将迫使社会消费面临下行压力。

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同比增长10.20%,增速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在中国经济进入“L”型走势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贡献度不断提升,成为实质上托底经济的重要变量。进入2018年,居民消费增速明显滑坡,消费增速跌至两位数以下,2018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8.3%,创下2003年6月份8.3%以来的新低。2018年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299.30亿元,累计同比增长9.30%,较上年同期下降1.1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4,702.10亿元,累计同比增长6.90%,较上年同期下降1.60个百分点,增速下滑较为明显。

究其原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主要是受汽车和地产系消费回落拖累,而大部分必需消费品零售总额并未出现明显下降。汽车和地产主要系受政策和行业规律的影响,随着房地产价格见顶,监管从严、去杠杆等导致居民压制消费冲动、削减汽车消费。2018 年 1~7月,社零中下降幅度较大的是汽车,其次是地产系,家电、家具、装潢销售增速分别同比下降 0.3、2.5和 2.7 个百分点。但从其它项看,烟酒销售增速同比提升 0.7 个百分点,纺服销售增速同比提升 1.4 个百分点,金银珠宝销售增速同比提升 1.9 个百分点,日用品销售增速同比提升 4.4 个百分点,书报销售增速同比提升 1.4 个百分点,中西药品销售增速同比降低3.0 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销售增速同比降低3.9个百分点,化妆品销售增速同比降低 0.2 个百分点。整体看,大部分必需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仍企稳回升。


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自2018年2月起,CPI重回2时代,8大类别CPI连续3个月全部上涨,改变了此前很长时间波动或持平的状况,9月CPI当月同比增速达2.5%;各分项中,食品、居住、医疗保健是构成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食品CPI同比增长3.6%,增速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预计2019年促消费政策进展、新的个税标准落地、消费的结构性变化等因素将对CPI形成一定支撑,商品价格上涨趋势有望维持。


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随着消费者购买力不断提升,消费升级正在进行。我国消费结构正在逐渐从传统消费向新兴消费转移,同时过程中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市场中的产品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中高端产品占比逐步提升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仍以食品、居住等传统消费为主,但收入的不断上升为消费升级带来了基础,而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则使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更为迫切,给消费升级带来动力。

在我国的低线城市,消费升级正在进行。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来看,近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高于城镇居民。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元,同比增长8.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396元,同比增长8.27%。从人均消费支出来看,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两个百分点,可见低线城市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得到提升。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消费支出为10,955元,增速为8.14%;城镇居民人均可消费支出为24,445,增速为5.92%。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的同时,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在转变,对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在不断提升,更倾向于选择有品牌背书的产品而非以往的杂牌;同时,市场中的产品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中高端产品占比逐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频次由低频转向高频,购买力不断提升,国内优质的品牌服饰跟随购物中心进行渠道下沉,扩大了渠道规模和数量,收效明显,未来将持续受益于低线城市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增长红利。

反观一二线城市,2010~2017年,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分别为93.5%及40.5%;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居民的房贷收入比从2007年的38%猛增到2017年的75%,居民储蓄率一度下滑。这导致我国居民负债逐年提升,2017年的居民杠杆率已经达到49%,深圳地区已经达到148.2%。由于较高的生活成本和生活压力对于消费带来了明显的挤出效应,使得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不愿支付较高的品牌溢价,更倾向于高性价比产品,一定程度上存在“消费降级”。

但消费分级并不意味着消费降级。“消费降级”意味着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即花费更少支出在不必需环节。但从恩格尔系数看,长期以来一直在稳定下降,截至2017年,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纷纷达到历史最低的28.60%和31.20%;而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上的支出近年整体上升,医疗保健上的支出上升比较明显。中国消费市场发展不均衡,消费结构差异大,消费分级的状态将长期存在。

国内中高端消费需求提升,可选消费持续回暖,实体零售业态升级,百货零售业经营困难局面逐步改善

消费升级带来的中高端消费的提升是百货行业业绩复苏的重要原因。化妆品、珠宝和服装通常是百货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自2017年以来,化妆品和珠宝零售额增速回暖趋势明显,尤其是近期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为百货行业业绩复苏提供动力。此外,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和电商倒逼的压力下,百货零售企业凭借自身多年积淀,加快转型变革,起到了一定效果。具体方式有包括根据消费市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加速业态升级,从顶层设计、区域布局、商业模式重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战略性调整,同时深度整合供应链,全面升级渠道能力。

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意识到,要实现零售转型,除需自身进行升级改造以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之外,同时还要与互联网公司或大型电商合作,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流量共享,同时也可以结合会员数据和消费数据,让用户画像更加清晰,从而实现精准营销。


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超市行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新开门店数量持续大幅增加

2017年,零售行业持续回暖,超市行业也随之水涨船高,据统计,14家超市上市企业2017年实现营收总额2,939.5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839.30亿元同比增长3.53%;净利润总额49.6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4.6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09%,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新开门店方面,2017年,14家超市上市企业新开门店合计1,169家,门店总数突破10,000家至11,010家。其中,永辉超市开店数量最多,达到332家,截至2017年底,永辉超市门店总数为806家,其中绿标店298家、红标店281家、永辉生活200家、超级物种27家。此外,联华超市、中百集团和红旗连锁新开店数量均超过100家。作为营收冠军的高鑫零售开店脚步放缓,2017年新开大润发17家,相比2016年的33家下降幅度较大。尽管对部分亏损门店进行了清理,但华联超市仍以3,421家门店高居榜首,较2016年门店数量减少197家。


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购物中心和便利店作为新兴业态,符合当前消费习惯和消费升级趋势,近年来发展迅速

购物中心作为从百货衍生发展而来的一种商业形式,2017年,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面对调控压力,商业地产迎来了资本的青睐,购物中心发展快速。2017年,我国购物中心数量为5,176家,同比增长10.79%,据联商网数据中心统计,2017年全国新开业的大型商业项目多达323家,新增商业建面体量4,189.9万平方米,大型项目平均建面近13万平方米,大型化趋势明显,符合当前消费升级形势。

而便利店作为从超市中分化而来的行业,其业态定位主要是面向学校、社区、办公楼等商圈,以满足顾客便利需求为主,近年来也持续保持较快的规模扩张速度。2017年,我国便利店行业市场规模达1,900亿元,较上年提升23%,门店数量超过10万家,同比增长13%,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一二线城市依旧是增长热点。便利店的普及和优化为其带来了更低的价格弹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专营零售方面,珠宝零售行业业绩提升,电器类零售巨头加速低线市场布局

消费升级及品牌化趋势利好钻石及镶嵌类珠宝,消费场景扩展进一步推动珠宝饰品消费。随着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和消费群体年轻化,未来珠宝消费者将更注重产品的装饰属性和纪念意义,预期钻石镶嵌首饰产品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向发达国家首饰消费看齐。黄金珠宝自2016年四季度起出现明显改善,近期全球避险情绪提升,黄金配置需求得到释放,带动黄金珠宝行业周期加速向上。

受益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相对较高增速、新型城镇化带动人口结构变化、户均耐用品拥有量较低、电商冲击影响较弱等多项利好因素,三四级市场(经济较不发达城市、县及县以下乡镇、农村市场)家电3C消费具备更大潜力。但随着乡镇居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专卖店落后的商品服务能力已难以满足其需求,苏宁、国美、京东等零售巨头纷纷以自营/加盟模式进军低线市场。苏宁于2015年开始以自营(苏宁易购直营店)+加盟(苏宁易购服务站加盟店)模式进军三四级市场,截至2017年末公司拥有苏宁易购服务站直营店2,215家。京东家电在2018战略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县镇村已经开设了将近8,000家京东家电专卖店,2018年京东计划在全国将再开7,000家乡镇家电专卖店,使京东家电线下专卖店的数量增加至15,000家。

电商冲击见顶,新零售带领实体零售复苏,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过去数年,实体零售在快速崛起的电商的冲击下似乎找不到发力点,销售增长甚至一度停滞,而在2017年新零售的影响下,互联网零售企业开始向线下开疆辟土,实体零售则积极拥抱新变化,扩大自身优势。在此背景的带动下,从50家、百家零售企业销售数据看,2017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显著复苏。互联网零售企业向线下转移给实体零售企业带来新机会,也给实体企业提供了新模式,有些企业加入阿里生态圈或其他生态圈,成为生态闭环的其中一环,成功实现“互联网+实体”的操作布局。

网络零售持续高速发展,市场地位继续巩固

电商竞争格局方面,2017年我国B2C网络零售市场(包括开放平台式与自营销售式,不含品牌电商),天猫依然稳居首位,在市场中的份额占比为52.73%,较2016年下降4.97%;京东占据32.5%份额,较上年提高了7.1%,紧随其后;唯品会的市场份额为3.25%,继续保持第三;排名第4~8的电商是:苏宁易购(3.17%)、拼多多(2.5%)、国美在线(1.65%)、亚马逊中国(0.8%)、当当(0.46%);其他电商平台占2.95%,总体看,网络零售行业仍然是京东和天猫双寡头竞争格局,其他电商对龙头企业的冲击力度不大。

交易方式方面,2017年移动网购产生的交易额占整个网络零售交易额的71%。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在移动端的体验愈发多样化,同时,发自移动平台的社交电商进入高速发展期,拼团、分销、导购等社交模式打开新的电商流量入口。截至2018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为7.88亿,巨大的人口和网民基数持续给互联网电商带来红利。

未来,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将促使品质化电商模式快速发展,电商应更加注重如何满足消费者日益提升的对产品品质和服务的需求。同时,移动端消费体量的不断扩大将推动社交电商的发展。

总体看,2017年,经济运行平稳,社会消费企稳回升,带动百货、超市等零售行业的回暖,盈利能力显著提高,同时,电商地位继续得到巩固。伴随消费结构升级,零售企业正在加快转型步伐,推出多元化业态模式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和服务需求。

三、新零售元年开启,零售企业加快转型步伐

所谓新零售,即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新零售打通了线上线下消费闭环以及数据沉淀,将更多的消费场景植入到传统零售业态过去未曾涉及的领域,其中以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以及永辉超市的超级物种为代表的新物种快速发展、迅速风靡。相比于传统商超,新零售物种以较高的线上订单占比打破了传统零售企业的坪效瓶颈和盈利模式。此外,互联网企业布局线下零售带来了技术赋能,使人、货、场可完全数据化、更加智能化,并衍生出诸如无人零售等新业态模式,资本纷纷涌入,推动技术迭代创新,配合更符合当今市场需求的经营模式,组成了新零售的内核。

受电商冲击的影响,在经历了前几年经营的困难局面后,传统百货和超市企业意识到面对消费结构升级,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已成必然之举。多数企业选择与互联网企业或电商合作向多业态模式发展。同时,电商也快速向线下市场开疆拓土,超市行业成为主战场。

新零售概念最早由马云提出,阿里自然成为先行者,先后完成对银泰商业、苏宁云商、联华超市、三江超市、新华都和高鑫零售的入股,构建线下超市联盟。同时以其盒马鲜生带来的高流量为依托,同时推进线上及线下业务。随后腾讯入股永辉超市,利用其卓越的流量优势创造价值。新零售行业现已形成双雄争霸的阵营,业态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盒马鲜生

盒马鲜生作为阿里新零售的先锋和样板,长期以来一直被产业界和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和讨论,盒马鲜生在成立之初就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力图打造“餐饮体验+生鲜超市+门店配送”新零售生态。盒马鲜生打破传统零售门店功能,定位集超市、物流配送、体验互动和餐饮为一体的复合功能体,其本质是对传统零售业和线上线下生鲜电商模式的升级和改造。

产品层面上,盒马鲜生定位于高品质,以买手制作为主要抓手,即坚持品质第一,新鲜度第一,坚持食品安全,生鲜食品全部买断经营。针对不同的单品,盒马采取不同的模式加强供应链体系建设,标品和知名厂商深度合作,开发独家联名款等。生鲜品类深入产地直采,与当地农村合作社、协会、合作商等合作,依托阿里集团资源进行采贩,通过包机等形式快速供应至门店,保证食材新鲜度。


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盒马鲜生依托阿里巴巴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能够实现人货场的数字化全打通,在用户体验、精准营销、选品管理、智能选址等多个斱面都能积累起明显优势,从而提升整个零售链路的效率。2017年推出了线上和线下无缝链接的操作系统—ReX OS operation system,包含了整个门店的生产系统、配送系统、销售系统、加工中心系统和后台作业系统。目前依托ReX OS系统科技推出的首个商业化产品—ReXPOS智能收银机已经在门店全面上线,能够实现快速收银、智能防损和人脸识别等。将近73%的收银已经通过自助收银来实现,货损率降低了60%,同时减少了大量的人力投入,降低了36%的排队时长,提升消费体验。

截至2018年8月底,盒马鲜生在全国14个城市开设门店数量达到64家,除一线城市外,盒马也已经进入了苏州、杭州、成都、贵阳、西安、武汉、南京、福州、宁波等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实现了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六大板块的中心城市布局,覆盖人口达1,500万。盒马鲜生计划2021年将进驻全国所有的一二线城市及发达的地级市,开设门店达百家,服务3亿消费者。在营业额和盈利能力方面,盒马鲜生1.5年以上的门店单店日均销售额超过80万元,单店坪效超过5万元,其中,线上销售占比更是超过60%。对比传统零售巨头沃尔玛,2017年沃尔玛在中国市场441个门店的总营业额为802亿元,平均每个门店的日均营业额为49万元。相比之下,盒马鲜生的受欢迎程度已经远超传统超市。

总体看,盒马鲜生依托阿里巴巴强大的资源配置和科技研发能力,打破传统零售门店功能,提升消费体验,近两年来门店数量快速扩张,未来发展前景向好。

超级物种

永辉超市是中国大陆首批将生鲜农产品引进现代超市的流通企业之一,被国家七部委誉为中国“农改超”推广的典范,永辉已发展成为以零售业为龙头,以现代物流为支撑,以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为两翼,以实业开发为基础的大型集团企业。2017年1月1日永辉超市隆重推出主打“餐饮+超市”结合的新业态超级物种,结合永辉的生鲜供应链优势和消费者对新鲜、高端食材的消费需求,推出了包括鲑鱼工坊、波龙工坊、盒牛工坊、麦子工坊等在内的8个工坊。

超级物种门店数量已超过50家,覆盖城市超过13个。


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超级物种各工坊均由独立团队负责,自负盈亏,与永辉超市共享供应链,借助其门店网络进行扩张。各工坊团队相当于永辉超市的合伙人,需要向永辉缴纳租金,计入运营成本。此外,各工坊的利润需要按一定的比例向永辉分红。永辉超市相当于各个工坊的投资人,控股各个工坊并提供多项支持,包括供应链和物流资源,帮助门店扩张,项目孵化,从而抽取利润。工坊式自营餐饮品牌依托永辉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完善的物流体系,提升商品品质把控能力,同时加强成本控制,使得商品价格稳定可控。

超级物种也应用了大量前端科技,店内商品采用水墨屏电子标签,可实现后天同步后台更改,提升效率的同时还能节省人力成本。电子标签的使用便利了仓储管理,和ERP系统结合使用,随时查看库存变动,降低管理难度。此外,自助收银系统也入驻超级物种,缩短结账时间,减轻人力成本,与盒马鲜生不同的是,超级物种支持永辉卡、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方式。

总体看,超级物种主打“餐饮+超市”结合的新业态,采用合伙人制度,依托永辉超市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业态不断丰富。

盒马鲜生vs超级物种


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均具有各自独特优势,盒马鲜生支付宝的用户基础依托阿里集团研发能力,大通线上线下数据闭环,线上优势明显;超级物种依托合伙人制度,有效控制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共享股东永辉超市的强大供应链体系和京东的物流优势,加速线上线下扩张。

展望2019年,在新零售的战场上,阿里系和腾讯系将继续利用其流量、数据和技术优势加快布局速度,抢占市场资源,竞争将更加激烈,业态形式也将不断丰富。

四、行业政策

零售行业受宏观经济景气度影响大,呈现一定的政策效应;政府鼓励电子商务,促进以消费新热点、消费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升级

2017年,我国社会零售总额增速放缓,各业态分化明显,但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我国消费结果正逐步升级,推动零售行业回暖。同时,商务部等部委也给出相应规划和政策扶持,在电商、物流、新零售、外贸和供应链等方面均出台了实质性政策,给零售行业的复苏打入强心剂。

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总体看,政府积极鼓励零售行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支持零售行业升级转型。

六、零售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状况

百货行业方面,2017年,56家上市百货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846.55亿元,合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8.38亿元,其中有36家公司营业收入上涨,33家净利润水平上涨。2017年营收超过100亿的百货公司共有18家,其中百联股份2017年营收总额为471.81亿元,位于榜单的第一名,同时百联股份也是榜单上唯一一家营收超过400亿的企业,重庆百货、供销大集分列榜单的二三名,营收分别为329.15亿元和277.9亿元,大商股份、王府井、天虹股份、鄂武商A、南京新百、金鹰商贸、豫园商城位于榜单的四到十名。


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从榜单上看,前10名除重庆百货和大商股份营收有所下降之外,其他企业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净利润前10名中只有百联股份出现下降,其余9家皆有所增长。其中,供销大集2017年营收增长最快,2017年供销大集营收同比增长91.52%至277.90亿元;净利增长最快则是金鹰商贸,取得了213.00%的增长至12.78亿元。

超市行业方面,高鑫零售营收继续领跑,以1,023.2亿元遥遥领先,成为唯一一家全年营收破千亿的企业;永辉超市、联华超市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全年营收分别为585.91亿元、252.25亿元。此外,步步高、中百集团、京客隆、华联综超以及家家悦营收也超过百亿。14家企业中,有8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占比为57.14%,增幅普遍不明显,仅永辉超市和步步高增长超过10%,其中,永辉超市涨幅为19.1%,一方面得益于其加快开店速度,另一方面来源于老店营收的增加;步步高涨幅为11.51%,主要系新开超市门店40家、百货门店3家以及收购梅西商业有限公司所致。

盈利方面,14家超市上市企业其中11家企业实现盈利,12家企业净利实现正增长,

2017年平均盈利3.54亿元,平均净利增幅18.30%,高鑫零售和永辉超市仍分别以27.93亿元和18.17亿元的净利润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带动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提高。华联综超和卜蜂莲花实现扭亏为盈,其中卜蜂莲花是在连亏五年后终于实现盈利,而净利润出现重大转向主要得益于其严控成本,卜蜂莲花2017年商店配送及营运成本减少1.84亿元,行政费用减少1.36亿元。新华都、人人乐和联华超市则未能扭转亏损局面,其中人人乐由于门店集中调整,转型的新业态门店尚处培育期的原因,未能实现盈利,对比龙头企业营收净利双增长的局面,盈利能力进一步被拉开,行业分化程度加剧。


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电商方面,2017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继续快速发展,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分别是:市场规模不断地扩大、区域结构逐步优化、业态多元化、消费品质化趋势显现、示范体系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农村电商促进精准扶贫取得了新成效以及“丝路电商”助推企业“走出去”。2017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71,751亿元,同比增长39.1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6%,较2016年的14.9%提高了4.7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达到5.48万亿元,同比增长2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比上一年提升2.40个百分点。

总体看,2017年以来,百货和超市行业明显回暖,企业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网络零售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有所放缓。

六、零售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本报告筛选了58家零售行业A股上市公司以及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京东商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为样本(以下简称“样本企业”),以此分析零售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资产规模持续扩大,龙头企业的资产规模优势突出

从资产情况来看,2017年,样本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快速增长,从195.42亿元增长至234.79亿元,同比增长20.15%,如剔除海外上市的电商龙头阿里和京东,增速则放缓至10.84%;截至2018年9月底,样本企业平均资产规模303.02亿元,较2017年底增长29.06%。其中,资产规模千亿以上的公司共3家,分别为阿里巴巴、京东和苏宁易购,超过一半的样本公司资产规模在100亿元以下,零售行业中大型企业的规模优势十分突出。


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财务杠杆持续下降,债务负担较轻

从负债和债务情况来看,截至2017年底,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中位数为54.18%,较2016年提高1.83个百分点,截至2018年9月底为53.00%,杠杆水平有所下降。零售行业重资产投资较少,对债权融资需求不大,上市公司债务负担较轻,展望2019年,企业杠杆率水平有望维持。

存货周转速度有所下降

从经营效率来看,随着零售行业回暖,行业内企业营收情况有了明显改观。零售行业一般销售大众消费品,因此毛利率与存货周转率存在一定负相关关系,因此,2017年,样本企业存货周转率为24.43次,较2016年下降27.64%。样本企业平均应收账款也随之增长,截至2017年底为5.89亿元,较2016年增长25.99%,阿里和京东的应收款规模对样本数据统计有较大影响,分别为72.84亿元和163.59亿元,若将其剔除,样本企业平均应收账款则降为2.02亿元,较2016年增加88.63%。展望2019年,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企业经营效率可能出现小幅波动。

营业收入规模增长较快,盈利能力基本保持稳定

从盈利情况来看,2017年,样本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227.74亿元,较2016年增长25.84%,阿里和京东营业收入远高于其他样本企业,若将其剔除,则平均营业收入降为129.97亿元,增速降为12.94%;样本企业平均净利润为14.21亿元,较2016年增长60.72%,值得注意的是,阿里2017年实现净利润640.93亿元,超过其他样本企业净利润之和,对行业净利润水平存在明显拉动效用,净利润为负的企业共计5家,较上年减少1家;样本企业平均销售毛利率为25.07%,较上年增长0.63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为21.26%,较上年增加0.13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近年来基本保持稳定;从收入分布情况来看,2017年,营业收入千亿以上的公司共3家,分别为京东、阿里巴巴和苏宁易购,营收规模在200亿元以下的企业占样本的86.67%,其中50亿元以下区间的公司数量最多(24家),相比2016年,收入分布情况变化不大。总体看,2017年,随着行业的回暖,零售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规模增长明显,盈利能力有较大提升。展望2019年,经济增速预期不会出现大幅转变,随着行业转型和整合步伐的加快,传统零售企业盈利能力将得到保持;考虑到日益增长的租金费用和人力成本,零售企业销售毛利率可能有所下降,期间费用率可能有所提升。


2019年零售行业展望:消费升级助力行业复苏,新零售提供新动力


经营性现金流保持净流入且规模持续增长

从现金流来看,剔除未按照国内准则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阿里巴巴和京东,2017年,样本企业平均经营性净现金流为3.92亿元,较上年减少32.92%,苏宁易购受小额贷款、保理业务发放贷款规模的增加影响,经营性净现金流由正转负,从38.39亿元降至-66.05亿元,对该指标影响较大,若将其剔除,则样本企业平均经营性净现金流为5.14亿元,较上年的5.21亿元变化较小;2018年1~9月,经营性净现金流为0.08亿元,剔除苏宁易购后为1.02亿元。零售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量水平保持稳定,预计2019年不会出现较大变化。

偿债能力指标一般

从偿债能力来看,2017年,样本企业流动比率为1.09倍,较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截至2018年9月底为1.23倍,短期偿债能力一般。2017年,样本企业EBITDA全部债务比中位数为0.39倍,较上年的0.41倍有所下降,截至2018年9月底为0.30倍,长期偿债能力一般。

总体看,零售行业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整体稳中向好,行业回暖推动资产、收入和利润规模扩大,债务负担较轻,经营性净现金流保持稳定,偿债能力一般。预计2019年,零售企业偿债能力将保持稳定。

七、行业展望

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平稳,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放缓,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传统零售企业(如百货和超市)加快转型步伐以适应当前市场形势,通过对门店进行改造等顶层设计方式重新迎合消费者,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加快向线下市场进军步伐,与传统百货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新业态不断涌现,吹响新零售号角,市场呈现出“新消费、新零售、新生态”的特征,业态配比、商品结构持续优化。

互联网和大数据将成为零售行业的助推剂

零售行业未来的大趋势是企业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以实体门店、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为核心,通过融合线上线下,实现商品、会员、交易、营销等数据的共融互通,将向顾客提供跨渠道、无缝化的购物体验。2019年,传统零售企业将继续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通过打通线上线下资源,协力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消费体验。

完善社区零售网点发展

目前我国社区零售业发展网点的规划存在一定的不足,国家也将此纳入了城市发展的战略之中。广州、重庆、武汉以及深圳等多个城市都采取了积极措施将社区零售业的发展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之中。社区零售网点在满足社区居民基本消费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品牌效应和优质服务来增强终端消费者的忠诚程度,同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也可根据终端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进行自有产品开发,满足消费者更为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线上线下融合、多业态跨界协同,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体验

在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单纯依靠商品销售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未来的零售行业将继续朝多业态、多领域聚合式、协同化方向转型。“新零售”时代,零售企业将围绕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展开,各类商业综合体将聚合教育、亲子、医疗、健身、旅游、商务等更加多样化的服务业态,从以往单纯的购物中心逐渐转型为体验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体验。

社区零售业态有望快速发展

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预计我国实体零售将延续平缓发展态势。在场地租金快速增长、企业利润下降的大环境下,缩小门店面积成为实体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便利店、精品超市、社区型购物中心等社区商业将成为零售企业寻求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伴随我国社区零售整合化、全渠道发展进程逐步加快,投资成本低、成熟周期短的社区零售业态符合新形势下消费市场的客观需求。

总体看,消费作为我国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动趋势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近两年受房地产政策影响,我国居民杠杆率居高不下,居民储蓄率下降,挤压居民消费空间,拖累后房地产周期消费,对零售业形成压制。百货和超市作为零售业最主要的业态形式,受经济周期和地产系消费影响有限,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推动我国零售行业升级转型步伐加快,电商冲击见顶,盈利能力明显改善。展望2019年,经济增速预期不会出现大幅转变,随着行业转型和整合步伐的加快,传统零售企业盈利能力将得到保持。财务方面,零售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和企业杠杆率水平将维持稳定;受租金和人力成本上涨影响,企业毛利率水平可能有所降低,期间费用率相应提升,经营效率可能出现小幅波动,总体信用状况将维持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