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版:如何找到离家出征,再没回来的抗日军人

经常遇上读者给我留言,他的爷爷,叫某某名,那里人,多少岁,当年被抽壮丁出去打仗,……至今都没回家,渺无音讯,希望你帮我找找,告知他的下落。

……这样找自己先辈,是属于没心没肺的。

也遇上过有心的后裔多一直追踪祖、父辈的踪迹,但没什么结果。

当年当夕,乱世如麻。找一个活的人都难,别说现在过了七八十年,朝代更迭,通过资料查找一个失踪军人的下落,找不到很正常。

民国军人,即使将官,在历史上留下真实有效的信息也不见得多,尤其是北洋时期的将官,相当部份什么都没留下,遑论校尉、士官、士兵。

时有朋友托付,帮忙找某个民国军人资料云云。要求很笼统,其实我也很惘然,不知道从何找起,什么才算资料。感觉他们认为每个民国军人,都有一篇传略和相册在我电脑里,像百度一样,随手检索,就能全部弹出来。

误会了,即使接收原国防部战史编撰委员会资料的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也不具备这样的馆藏资源。所以只能尴尬地回绝,这事不答应则显得不近人情,但答应了不去做,则是言而无信。做不认真,则是待人不诚。若帮忙,时间精力投入是无底洞,实在没办法。

但普通人对文献与档案茫无头绪,找起来确实如大海捞针,不知道如何下手。结合我个人对文献见识及阅档经验,于本文介绍一些有效的资料及途径,只是能力有限,所述肯定不是最准确有效的办法。


寻人第一件事情,首先要落实被寻军人的身份要素,如他的姓、名、字、年龄、籍贯、 学历,通讯地址,这是固定他身份的要素,不然可能会认错人。不要以为不会认错人,寻找的过程中认错人是十有八九,正常得很。见过有人把军法总监何成浚挂在正厅当成自己祖父,天天烧香……我看他都烧出感情了,没吭声。

1、姓、名、字、年龄、籍贯、 学历等身份要素,须全部按照民国时期为准,特别是籍贯。

2、姓:一般不会引起什么歧义,民国习惯,军人可以改名,但不换姓。

3、名字:很有可能会改,我目测民国军人一成以上的人会改名,包括军官,理由有N种。比如迷信改名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运;或者觉得这样可以骗过在生死簿上打XX阎王爷。还有在地方上犯事,作奸犯科之后逃亡,还有逃赌债……总而言之,各种理由,不一而足。

军官也改名,很多如雷灌耳的将官,最初并不叫后来的名字。如薛岳、张发奎、李汉魂……这里面有个规律。好听,威武,意涵十足的名字,八成是后来自己改的。

所以,在军队使用的名字,与家中族谱上记载不一致很平常。

北洋时期战乱乃频,军队制度粗糙,军队里面文书档案还不细致,同名也不管。国民政府的政权逐渐稳定之后,便开始着手进行军队的正规化建设。这个时期军人改名,是制度的强制性。

原因是中国人同名太多,按照1933年颁布的陆海空军籍条例规定,军人获得军籍时需要避同 名,避名原则不论秩位,只论入军籍先后与年龄大小。而且改什么名字,不是本人说了算,由军籍主管部门根据别号改,没别号跟据字改。一旦改定,不能再改。

所以首要条件,是知道所寻找人,在军队里使用的名字,不然会被坑死。

4、年龄:这个可以模糊一点,虚岁和周岁之间的差别没问题,相差五六岁以上则不行。

5、籍贯:这是大问题,很多军人寄籍别处,所登记的籍贯不一定家乡原籍。

6、通讯地址:这个更麻烦,民国社会建设未完善,很多军人家住还没通邮的山乡。我看民国各种同学录中登记的永久通讯地址,颇多写着XX镇XX商号转。这多半是与其相熟亲朋好友开的商号店铺,所以籍贯一般只能落到乡镇圩场一级,到不了村寨。

7、学历:少尉以上军官,才能谈学历。

寻找将官:

按照一般规律,军令系统的将官资料比较多一点。谷歌一摁,怎么也会搜到几条信息。军需监系统的将官,不一定能搜索到。

寻找资料的优次顺序,我想第一是照片,尤其是戎装照,然后才是文字资料。找军人照片存在性可能最大的地方就是同学录,找同学录首先要按其籍贯、年龄,判断出他可能就读的军校与期别。

北洋时代将官的同学录,先从省内的陆军小学、将弁学堂、武备学堂、陆军讲武堂、陆军速成学堂下手。查省外的资料,从陆军中学、陆军预备学校、保定军校寻踪。

国民政府时期的将官,找中央军校(黄埔军校)前七期的同学录。第八期之后的毕业生,1949年之前不要想太多,资历不够的,除了极少数几个,绝大部份升不到将官。

找到同学录也要看运气,一看是不是册上有名,二看有没照片。

很多人言之确凿,我爷爷就是读过该期军校,为什么没名字呢,同学录是错的……同学录由同学组成的编撰委员会编印,自己同学不会错搞的。为什么没有,答案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没毕业。严格施教的军校,淘汰率各期不一样,一般一成以上。

还有些期别的同学录,即使有名字,却无该生照片,黄埔前几期同学录,名字下面空白无照的,比比皆是。

修正版:如何找到离家出征,再没回来的抗日军人

黄埔第四期同学录,随手抽一页,河北石仲和同学与河南的候靖轩同学,就没照片,阵亡乎? 离队乎?病殁乎?不而得知。

如果同学录没有照片,先别着急。

你的先辈从军校毕业,见习期满后只是个小排长,离升将官还远,漫长的军中搏杀生涯等着他,他还要去读书的。不要误会凭着北伐前期打几场烂仗,就可以升将军。北伐后升将官的只有胡宗南、黄杰等几个妖孽,大部份同学都得回炉,读军校办的军官班、高教班及陆军大学等。这些班队同学录,都可以试试寻找。

兵战凶危,不要真以为凭黄埔半年的培训,蒋校长就敢把上万人枪交给他打理。

修正版:如何找到离家出征,再没回来的抗日军人

如果各种同学录上都没找到照片,就找名字。

一九三六年全军整编,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出版一套四册《陆海空军任官名簿》。这套名簿要感谢辞修将军,当年整编是他主管,现在名薄的扫描版,也是扫他的藏书。

《陆海空军任官名簿》里面,从少尉到上将,都登记在册,如果上面没找到名字。就去找国民政府的军政公报,如果公报也查阅不到相关信息(国民政府的军政公报,即使少尉任官任职也要公布),那就对不起,你们家的前辈,是不是军官,还真不好说。

不在册有没有,当然有。按抗战前编列200个陆军师,一个师少尉以上的军官四五百人,还有海空军,全军约十余万军官,这里没录完。


修正版:如何找到离家出征,再没回来的抗日军人

这本是1947年出版的《现役军官资绩簿》,一共四册五本,现役军官佐从上将到少尉,基本在册。

修正版:如何找到离家出征,再没回来的抗日军人

这是一九四六年编印的《将官(监)退(除)役名簿》,这本名簿一共三册,载有除退役全部将官名录……抗战胜利后,为减轻人民的负担,国家大量裁减部队,不但裁切遣散士兵,将官也裁。所以南京发生六百余位被裁切的将官因生活困难,跑去中山陵哭灵,向孙文遗体投诉国家对他们照顾不周。

修正版:如何找到离家出征,再没回来的抗日军人

《第九军官总队通讯名册》,一共记录了第七战区近八千位编余官佐的信息。

将官之外,为了安置各战区裁编下来的军官,国民政府军事当局于1945年9月起到次年1月,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1个军官总队,分别收容编余官佐和无职军官还有部分抗战阵亡的军官遗属,这部份共有二十余万人,每个总队都编有通讯名录。这是很多基层军官参加抗战工作的证明,也是他们在历史上留下最后的文字记录。

修正版:如何找到离家出征,再没回来的抗日军人

既然有《第四路军各机关部队职员录》,那么其他每一路军,都会有类似的职员录。

一九三六年,整编的不止中央军,各地方军也在整编备战。

地方军整编一般是编为第X路军,“路军”又称“路”,源于中原大战中央军的临时编组,路是负责战役规模的战斗,一般在战后即取消。但国军在十年内战(他们叫戡乱)中把它作为部队编组规模,一直保留到一九三八年取消,改制为集团军,路的级别大于军,设置总指挥,以方便指挥其他临时配属作战的部队。顺便说一句,第八路军原来是广东部队的番号,李济深和陈济棠都任过第八路军总指挥。

第四路军是一九三六年,陈济棠六一事变失败下野后,中央军事委员会颁发给广东部队的番号。《第四路军各机关部队职员录》是由其军务处编印,里面按照序列番号,将医院、军垦、畜牧场、军校等后勤辎重单位都编录,每个主官名字下,附有字、年龄、学历、籍贯、永久及现在通讯地址。

修正版:如何找到离家出征,再没回来的抗日军人

《第一集团军职员录》

在全军整编之前,各地方部队也有自己序列,编制不一定与中央军相同,他们也会编印部队职员录,图为一九三三年,广东陈济棠部队的实力集结《第一集团军职员录》。里面有全集团军编制及营一级以上的官佐名录,特殊部队细到每一个人,比如名录上就有广东空军每一个飞行员的名字。相应各省部队,如桂军、滇军、黔军、川军、晋军等大大小小的军事集团,肯定也有一本类似的化名册。

如何寻找校尉官

现在被寻找最多的群体,集中在校官与尉官这个范畴。而且多数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八期之后的毕业生。

注意,黄埔军校有很多分校的,北伐时期在潮州、长沙、武汉办过,后来撤销。

九·一八后,于一九三三年第在洛阳开办一分校,轮训东北军的下层军官。抗战爆发后,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相继开办。其中四、五、六三所军校是将原来地方军的军校挂牌换名。这些黄埔各分校毕业的学生才是抗战骨干,依靠校本部的毕业生每年千把两千人的毕业生,浑身是铁又能捻几根钉?

找人,首先要搞清楚家中先辈是读那间分校,不能听风就是雨,一说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就一头钻进校本部的名单使劲找,然后失落地发觉并没有。

一般情况下,要按照贵籍贯与隶属的战区找学校。

比如河南、河北的籍贯找一分校;湖南、江西属于第九战区,找武冈二分校;闽浙去找三分校;广东佬去贵州找四分校,云南去昆明找五分校,广西佬找六分校。各沦陷区及陕甘籍贯的,找宝鸡七分校。湖北、安徽找八分校。九分校在新疆乌鲁木齐,没人会去找。

一般学生毕业后,分配方向大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地回战区的下辖部队,少量会抽调到其他部队,如抗战后期组建滇缅方向的远征军,便是从各分校抽应届毕业生充任下级军官。

也有很多校尉级别的军官是行伍出身,所谓行伍就是当兵出身,没经正式军校培训。他们能当上军官,一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二也得经过各级机构办的教导队与各种训练班的培训……就像现在提拔行政官员一样,提拔任职前一般先踢去党校煲一煲。你不去可以的,不提拔。

修正版:如何找到离家出征,再没回来的抗日军人

如从第十九集军司令部许良弼中尉的官佐履历表中可以观察到,他于一九二八年二十一岁时,加入第四军教导队受训,一直混到一九三七年初,才晋步兵中尉。杂途出身,不是一般人想像那么好升官的。

校尉阶层的资料,一则存在军校同学录,二则在该部队的档案。如果该部队文书资料完整,你运气好的话,会在该部档案卷宗里面,看见你先辈手填的履历表,更好运的话,还附带照片(他在部队里,绝对不止一次填写过N份履历表,这个和现在差别不大,想想你填过多少表格),还有各种升、调职务的任免名录。你能找到该部队的“日日命令”查阅则更佳。

国军各部队的档案资料,大部份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七八七全宗里面。全宗的意思是,二挡所有这方面的资料都里面,该全宗一共有五百多米排架。但并不代表全体国军部队的档案就一定在里面。七八七全宗,并不完全。

抗战时期的军校,并不是各分校每一期每一本同学录都有照片。抗战打到中后期,物资枯竭,能印本文字的同学录就不错了,还想带照片。即使是成都校本部,十六期之后同学录,印刷质量没办法和战前比,甚至连二十年代都不如。以广东的四分校为例,其前身燕塘军校印刷的同学录,印刷质量与今天无异,一水的铜版纸四色印刷。

如何寻找士官

士官多数由略微识字有点文化的精锐士兵提拔,这个群体非常庞大,没办法全部在正规军校训练,大都是由战区、集团军、军、师部自办训练期长短不一的教导队或训练班进行训练,期满后下部队任副班长或班长。这些训练班也会有一本同学录,名字单个排列,照片多为合影。

修正版:如何找到离家出征,再没回来的抗日军人

这是罗卓英第十九集团军办的通讯训练班同学录其中一页,一共八个人,这还算人少的。四战区第二挺进纵队教导队的同学录,三十人一起合影。一百多人,几张照片搞掂,文字信息另编。能找到这些训练班同学录,也是大善。

一般说,不经军校正式训练的士兵,在军中升职天花板是准尉副排长,他们协助军校毕业的少尉排长训练士兵与作战。绝对不能凭家族的传说和个人的主观愿望,乱给自己的先辈升官,不然失去正确的途径与方向,找不到人的。

士官群体的名单踪迹,存在于各部队的文档之中。他们的资料真很难找,我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如何寻找壮丁

抗战胜利后,根据军政部统计。全面抗战八年,全国抽壮丁约一千五百万人。这部份人数目是如此的庞大,如何找他们的下落,想想就头皮发麻。

唯一的机会,就是到籍贯所在地档案局,在民国档案里查找国民兵团卷宗。若档案保留完整的话,常备队的名册,逐本查阅。

常备队是由需要交付部队征招的壮丁组成,按期分批走,一般都有名册。封面上会注明交付部队番号,表格内每个壮丁都由名字,年龄与籍贯组成,籍贯一般写来自第几区第几保第几甲,保甲对应名称在县志上随便一查就有。

壮丁有名册记录,是一九四〇年推行新县制后,行政改革的结果。这便是所谓的“抗战建国”措施之一。一九四〇年之前的壮丁花名册,我没见过。(一般县市现存的民国档案,一九四〇年所之后产生的档案量,占民国档案总量七成)。

修正版:如何找到离家出征,再没回来的抗日军人

修正版:如何找到离家出征,再没回来的抗日军人

一九四二年,广东连县交付独立工兵二十七营新兵名册。

如果在交付部队的过程中,壮丁因病殁、逃亡,或意外死亡,一般都在名字下附有注解。事实上抗战时期的兵役情况是办得最烂,最令人诟病的,各种黑幕与狗屁倒灶的事情比比皆是。但那是另一个范畴,本文只说普通正常的情况,个案与极端的例子,不在叙述的范围。

壮丁交付部队后,普通士兵的下落,就无能为力了,我找不到可能存在的寻找规律与追踪途径。万分之一的希望是,他的名字有可能出现在该部队的立功受赏,或者阵亡、失踪、受伤的名单上。

八年全面抗战中,很多惨烈战斗中国军队成建制地全军覆没。命都打没了,遑论保留文书,所以很多时候,真的没办法找。

台北的忠烈祠,从辛亥革命算起,有名有姓,不过是四十二万余人。而抗战中,中国军队阵亡一百二十多万,其余的名字哪里去了。不是不想记下来,是他们的名字与身体在烽火硝烟中一起被焚烧成灰烬。有时候看见同学录里一张一张洋溢着青春的脸,躺在历史的长河里无声无息……真是疼难自遏。

附带声明:找人别找我帮忙,去新浪博客找“静思斋”的主人:于岳先森,不然肯定会耽误你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