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修,七分養

很多車主買車後都會很關心保養的問題,畢竟車都買了,保養不能省,一旦出問題了還不是自己扎心有花錢?但是汽車保養究竟是該看里程還是看時間呢?你真的懂嗎?


三分修,七分養


一般來說,車輛的保養有小保養和大保養之分。

“小保養”主要包括更換機油、機油濾清器以及進行常規檢查。大家都知道汽車發動機是需要潤滑的,但隨著汽車的行駛,機油中的基礎油和添加劑會發生變質和失效,因此為了保護髮動機,需要定期更換機油。即使汽車行駛距離不長,為保障車輛性能都需要做這樣的常規保養項目。

“大保養”是相對小保養而言的,除了更換機油和機油濾清器以外,通常還需要更換空氣濾清器和汽油濾清器。另外,還會根據車輛的使用情況,按需要更換制動液、防凍液、變速箱油、火花塞、發動機正時皮帶、發動機冷卻液、轉向助力液、制動器、電瓶、輪胎等等關鍵部件。


三分修,七分養


保養間隔到底誰說了算?

在質保期內,汽車廠家說了算。汽車廠家在將一款新車推向市場的時候,是經過多次嚴格實驗的。

根據實車實驗制定適合本款汽車的最保守的保養間隔。同時大部分的廠商規定,如果不按保養手冊規定進行保養,將不享受質保。所以在質保期內,建議按照廠家推薦的各種配件和保養間隔,去4s店進行保養。

出了保質期,保養間隔視汽車實際情況而定,反正也不能指望廠家會再幫你換什麼免費的配件,可以找一些口碑好的汽修店自行保養,要知道價格和4s店還是差很多的。

開得多的看里程

有的車主開車開得比較頻繁,工作日上下班,週末出去玩,長假還喜歡自駕遊,行駛里程多,就可以按照行駛里程去保養,比如說,5000公里、1萬公里、1.5萬公里一次。大部分車型都是每5000公里進行一次常規保養,如果你一年行駛超過10000公里,就按行駛里程保養。到了5000公里就去保養,與時間無關。

也有的車型是10000公里進行保養的,以保養手冊為準。


三分修,七分養


開得少的看時間

也有些車主基本不開車,或者是長期放置,一個月開不了幾次,一年到頭也跑不了5000公里的,這樣的情況就可以按照行駛時間來進行保養。行駛里程少就可以一年才保養一次嗎?當然不是!

一般汽車的保養時間是三個月(或半年),但是如果你實在跑的里程少之又少,就按照半年保養一次。沒怎麼開過,為什麼3個月或者半年也得更換呢?有時間限制的主要原因在於各種油液。油液與空氣接觸後會被氧化,氧化會導致失效。

擁有良好的駕駛習慣且大部分是長距離行駛,保養間隔可以適當延長。駕駛習慣不好,再加上經常在市裡,或是短途行駛,則應採用稍短一點兒的保養間隔。當然了,最短也應該是廠家推薦的間隔時間。


三分修,七分養


在你的車輛保養手冊上有詳細的使用注意事項和保養方法,車主應仔細閱讀才能保證車輛處於良好的使用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