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一位國資監管幹部用“GREAT”標準“畫像”世界一流企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國有企業改革明確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新目標。你心中的“世界一流企業”是怎樣的?今晚,小新要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這是一位國資監管幹部用“GREAT”標準“畫像”世界一流企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國有企業改革明確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新目標,這既是對五年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國有企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既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囑託,也是廣大國有企業幹部職工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中央企業更要積極響應這新時代的“動員令”和“衝鋒號”,主動對標、正視差距,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率先躋身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行列,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大國重器應有的貢獻和擔當。

結合對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實踐的理解和認識,筆者形成並提出對世界一流企業標準的GREAT分析框架,試圖為中央企業所要致力於成為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描繪一個相對精準的“畫像”,使中央企業能夠精準對標補短板,明確思路措施創一流。

夜读丨一位国资监管干部用“GREAT”标准“画像”世界一流企业

G(Governance):公司治理完善

公司治理各主體之間權責明確、各司其職、有效制衡、協調運轉,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科學高效,是世界一流企業的共性標準和重要基礎。但要特別強調的是,我們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模式,不能簡單奉行“拿來主義”,而要紮根中國情境、結合中國實際,去深化對世界一流企業公司治理的理解和認識,緊跟時代步伐去發展和完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要處理好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的關係,明確權責邊界,做到無縫銜接,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

這實際上是在國際公認的公司治理最佳實踐基礎上,對我國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公司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中央企業所要致力於成為的世界一流企業,必須是在具備國際公認的優秀公司治理水準基礎上,很好地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將“特”的優勢發揮到最佳。

夜读丨一位国资监管干部用“GREAT”标准“画像”世界一流企业

R(Respected):受到廣泛尊重

在經濟社會不同發展階段,在不同國家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做起來的企業很多,伴隨產業興衰、技術變革而跨越式發展的企業很多,憑藉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先進商業模式在全球範圍內所向披靡,觸角遍及世界各地,財務報表數字持續華麗亮眼的企業也很多。真正偉大的企業要配得上“世界一流”四個字,需要有一個比企業規模、經營業績等顯性指標重要得多的標準,就是受到企業員工、競爭對手、供應商和消費者等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廣泛尊重。

尊重不是憑空而來的。影響企業受尊重程度最重要的四方面要素是:產品與服務、歷史與傳承、價值觀與文化、企業家與團隊。一流的產品與服務是企業立身之本,也是受尊重的根基;豐厚的歷史積澱與持續傳承,是企業經得住市場和時間檢驗的顯著標志;被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是最能引起共鳴、最能形成粘性的企業基因;偉大的企業家與人才團隊,是企業最寶貴的核心資源。

中央企業所要致力於成為的世界一流企業,必須在具備傲視群雄的經營業績基礎上,能夠因其產品和服務、歷史與傳承、價值觀與文化、企業家與團隊而受到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種族與文化的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廣泛尊重。

E(Execution):超強執行力

世界一流企業,無一不具備堅決而明確的企業戰略。但相比戰略本身而言,能夠堅定不移、不折不扣的執行戰略、落實戰略更為難能可貴。美好的願景,超前的規劃,高深的戰略,沒有執行都等於零。超強的執行力,才是真正拉開平庸企業與偉大企業差距的分水嶺。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治國,也適用於治企。過去不少中國企業迷信國際知名諮詢公司和券商提出的各種天花亂墜的戰略規劃、融資計劃等,似乎以為請了世界一流的中介機構,自己就離世界一流只有一步之遙。不容否認,很多戰略目標的設定、發展路徑的規劃等也確實描繪了美好的藍圖。但為什麼那麼多的“以市場換技術”最後變成了市場丟了技術也沒拿到?為什麼那麼多的“N年再造一個A企業”“N年後超越某巨頭”最後淪為黃粱一夢?根本原因就在於缺乏強大的執行力。再深挖一步,之所以缺乏執行力,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資源配置散、管理鏈條長、管控能力弱、運營效率低。

中央企業必須清醒認識到戰略執行比戰略本身更加重要。要通過精簡管理機構、壓縮管理層級、優化資源配置、增強管控能力、提升運營效率等一系列組合拳,逐步形成強大的執行力,確保戰略目標的落實落地,讓世界一流不只是停留在口號上。

A(Aggressive):銳意改革進取

企業和人很相像,都有一定的個性,有的保守,樂於守成;有的激進,敢試敢闖。每個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會體現不同程度的個性偏好,並不總是在兩個極端點上。但對於世界一流企業來說,相對而言,銳意改革進取,有一定的闖勁兒,是應具備的重要條件。

世界一流企業的“江山”要靠硬碰硬的實力去打下來,沒有完備的策略和強烈的進取心,是不可想象的。同樣,一味的固守勝利果實,想保住“江山”的心態,也是很多企業跌下神壇的根源。企業發展需要時刻具備危機感,樹立起“不改革,下一個倒掉的可能就是我們”的危機意識。銳意改革進取,是初創企業快速成長的助推器,是成熟企業預防“大企業病”的靈丹妙藥,是領軍企業避免大意失荊州的錦囊妙計。

深化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銳意進取只有持久戰、沒有大結局。中央企業要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必須把銳意改革進取的精神融入血液和基因中,時刻自省,持續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華麗蛻變。

夜读丨一位国资监管干部用“GREAT”标准“画像”世界一流企业

T(Tendency):引領趨勢發展

武林高手的最高境界,不是手握天下秘籍、掌握各種絕世武功,而是能開天闢地、獨創一派,引武學之風氣,領武學之趨勢。世界一流企業的最高境界,也要超越前述的各種“術”的層面,而進入“道”的層面,這種“道”就是要能夠引領行業產業發展的趨勢,甚至是帶動整個經濟社會領域的顛覆性變革。

人類歷史上能夠引領趨勢發展、推動重大變革的企業無不躋身世界一流企業行列,比如計算機時代的英特爾、微軟、思科,互聯網時代的蘋果、亞馬遜、谷歌,等等。學習模仿、跟隨趕超,固然也能夠成為世界一流,但總還是處於順勢而為、因勢而動的水平。如果能夠創造趨勢、引領趨勢、馭勢而作,就可以進入企業發展的最高境界,實現更高維度、更高水平的領先。當前,以雲計算、大數據等為基礎的人工智能時代已經開啟,如何推出革命性的產品和服務,如何創新發展、佈局未來,都值得全球企業,特別是致力於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認真思考。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要想不受大勢順逆之侷限,就要自身去開創和引領趨勢發展。中央企業近年來在科技創新、技術積累等方面有著良好基礎,因此更要致力於成為一流中的一流,即能夠引領行業產業趨勢發展,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發展變革。

GREAT五個英文字母組合在一起有偉大、卓越之意,分開來看即形成上述五個維度的世界一流企業標準的分析框架。

面對新時代新目標,中央企業必須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危機感、緊迫感,以義不容辭的態度、時不我待的精神、奮發有為的作風,銳意進取,大力創新,真抓實幹,深化改革。用達標“GREAT”的實績鋪就通向“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之路。

文 ·國務院國資委改革辦 李鵬飛 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