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

武當山,中國道教聖地,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位於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東接聞名古城襄陽市,西靠車城十堰市 ,南望原始森林神農架,北臨高峽平湖 丹江口水庫。[1]

明代,武當山被皇帝封為“大嶽”、“治世玄嶽”,被尊為“皇室家廟”。武當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的“五嶽之冠”地位聞名於世。[2]

1994年12月,武當山古建築群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被整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2007年,武當山和長城、麗江、周莊等景區一起入選 “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2010至2013年,武當山分別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入選最美 “國家地質公園”。[4-8]

截至2013年,武當山有古建築53處,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遺址9處,佔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全山保存各類文物5035件。[9-10]

武當山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武術,是中華武術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張三丰集其大成,開創武當派。

“武當”之名最早出現於《漢書》中。

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

武當山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武當縣。

漢末至魏晉隋唐時期,是求仙學道者的棲隱之地。

唐貞觀年間(627年—649年),唐太宗詔武當節度使姚簡到武當山祈雨而應。敕建“五龍祠”。乾寧年間(896年—897年),武當山列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自唐代後,武當山就得到歷代封建皇帝的重視,封號武當,使其地位崇高、名聲顯赫。

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師張留孫向世祖忽必烈奏報武當山後,忽必烈大信其道。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當福地”。

明代永樂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張信、駙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璡、禮部尚書金純等率20餘萬軍民,工匠大修武當山。永樂十五年(1417年)封為“大嶽”,高於五嶽之上。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歷時12年,敕建的大嶽太和山大小宮觀33處落成。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封為“治世玄嶽”,把武當山尊為至高無上的“皇室家廟”,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的“五嶽之冠”的顯赫地位標名於世,被列為道教第一名山。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陸傑提督重修武當山宮觀。

1956年,湖北省將全山古建築群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金殿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2月22日,紫霄宮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3年,國務院把武當山太和宮、紫霄宮列為全國重點宗教活動場所。

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

武當山

1988年1月,“治世玄嶽”石牌坊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12月15日,南巖宮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12月17日,“武當山古建築群”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1年7月,玉虛宮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5月,啟動武當山玉虛宮修繕工程。

2012年,武當山啟動武當大興600年20餘項大型系列活動。

2012年7月25日,五龍宮景區正式投入開發建設。

2012年8月1日,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遇真宮頂升工程正式啟動。

2012年9月27日,武當山玉虛宮修繕落成。[11-13]

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

武當風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東接歷史名城湖北省襄陽市,西靠車城十堰市區,南依世界自然遺產神農架,北臨南水北調源頭丹江口水庫。

地理座標為:東經110°56′15″—111°15′23″,北緯32°22′30″—32°35′06″[14] ,古稱“方圓八百里”,總面積312平方千米。[15]

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

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

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

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

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

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

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

© 2018 Baidu - GS(2016)2089號 - 甲測資字1100930 - 京ICP證030173號 - Data © 長地萬方

地質地貌

武當山周邊高峰林立,天柱峰海拔1612米。武當山山體四周低下,中央呈塊狀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巖﹑板岩和片岩構成,局部有花崗岩。岩層節理髮育,並有沿舊斷層線不斷上升的跡象,形成許多懸崖峭壁的斷層崖地貌。山地兩側多陷落盆地,如房縣盆地﹑鄖縣盆地等。[16]

氣候特徵

武當山處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南北過渡屬性,從丹江水庫沿巖至天柱峰頂,氣候的垂直層帶明顯,兼有豐富多彩的局部小氣候,大體可分三層氣候區。高層:即朝天宮至金頂,海拔1200-1612米,年平均氣溫7.7-10.0°C之間,無霜期163-194天;中層:即紫霄宮至朝天宮一帶,海拔750-1200米,年平均溼度10.0-12.0°C,無霜期194-222天,降水量995-1106毫米;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太子坡、武當山集鎮一帶,年平均氣溫12.8-16.0°C,無霜期222-254天,降雨量843-995毫米。景區溫和氣溫的成因,是因武當山以隔江相望的秦嶺東延伏牛山作屏障,東有起伏的崗巒,減緩了南襄隘道沿漢江西貫的冷空氣,中有漢水調節,故水域附近冬暖夏涼。[17-18]

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

武當雲海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武當山有植物758種。水杉、珙桐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樹種;銀杏、香果樹、篦子三尖杉、金錢松、山白樹、榧樹、水青樹、杜仲、胡桃、鵝掌楸等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樹種,其中,南巖老虎巖前的一株銀杏樹,胸徑1.35米,高約20米,樹齡約600年以上,被譽為“武當銀杏之王”。天竺桂、華榛、金錢槭、領春木、天目木蘭、蝟突、天目木姜子、厚朴、青檀、白辛樹、紫莖、楠木、紅椿、核桃楸、豆腐柴、刺五加等被列為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樹種。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草藥中,武當山有400多種,被譽為“天然藥庫”。據1985年藥用植物普查,全山藥材有617種,較名貴的有天麻、七葉一枝花、絞股藍、何首烏、靈芝、黃連、天竺桂、千年艾、巴戟天等。[19]

動物資源

武當山有鳥類130種,獸類49種,昆蟲1055種,金錢豹、獼猴、豺、水獺、金貓、大靈貓、小靈貓、青鼬、林麝、鬣羚、斑羚、雀鷂、普通鵟、燕隼、紅巢、領鵂鶹、灰林鴞、長耳鴞、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勺雞、鳳頭鷹、大鯢等被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19]

主要景點

武當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臺等勝景,風景名勝區以天柱峰為中心有上、下十八盤等險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頂”和“金殿疊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