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變的後漢:北漢世祖劉崇舉兵伐周,後周太祖郭威遣使訪遼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134篇

續:《 》

乾祐四年(後周廣順元年,公元951年)1月19日,劉崇繼承後漢皇位後的第三天,嗣君劉贇被後周太祖郭威殺害的消息傳到太原。劉崇聞訊昏厥於地,醒來後頓足大哭,連聲道:“當初恨不聽從李先生之言,錯殺忠良!”

裂變的後漢:北漢世祖劉崇舉兵伐周,後周太祖郭威遣使訪遼

他口中的“李先生”是太原少尹(行政副長官)李驤。郭威率北軍返京“兵諫”時,李驤就勸劉崇火速調兵遣將,集河東全力出其不意作雷霆一擊。趁郭威無暇西顧,諸侯觀望的大好時機,揮軍直取河陽,進逼洛陽。惟其如此,郭威非但不敢輕行篡逆,四方藩鎮也必能以興復漢室為念。

不料,郭威棋高一著,請出太后這尊“神”,佯裝擁立劉崇的兒子劉贇為帝。利令智昏的劉崇果然上鉤,為使劉贇順利即位,竟將李驤一家殺死,以向朝廷表明心跡。

如今劉贇枉死,劉崇愧悔無及,即日下詔為李驤平反昭雪,立祠祭奠。

同時,徐州也有急報送到。奉劉贇之命留守的武寧戰區右都押衙(節度使官署主任)鞏廷美和都教練使(戰區訓練總監)楊溫誓死不降。郭威震怒,飛詔催促新任節度使王彥超發兵圍城。

鞏廷美等人先向毗鄰的泰寧軍節度使慕容彥超求援,可是,慕容皇叔在七里店一戰中脆敗,逃回兗州後驚魂未定,遷延不決。因此鞏廷美才山長水遠地遣使赴太原告急。

劉崇與宰相鄭珙和趙華等重臣會商,決議出師緩解徐州方面的壓力。千里奔襲徐州肯定不現實,只有“圍魏救趙”,攻郭威所必救。即使徐州最終陷落,至少也能營建進兵中原的橋頭堡,為光復兩京創造有利條件。

進軍方向有三,東面的成德戰區、西南的建雄戰區和東南的昭義戰區。

成德與河東相距最近,但成德是抗遼前線,重兵雲集。戰區大帥武行德身經百戰,當年曾劫持遼軍軍械,襲取孟州,迎高祖劉知遠進京,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而且,成德首府鎮州離汴京太遠,緩不濟急。

劉崇君臣均不願戰旗東向。

裂變的後漢:北漢世祖劉崇舉兵伐周,後周太祖郭威遣使訪遼

鄭珙建議攻打昭義,該鎮節帥常思年紀老邁,威勢不再。隱帝末年,他隨郭威平定李守貞等“三藩之亂”時,就因畏敵不前,貽誤戰機被褫奪軍權。而建雄軍節度使王晏足智多謀,乃是勁敵。更由於昭義地理佔優,朝破昭義,可夕至西京洛陽。

趙華卻向劉崇進言,劍指建雄。理由是太原到建雄中樞晉州,可從汾水順流而下,無論是行軍還是補給都很便捷。所謂兵貴神速,自然以建雄為首選。

二人持論力爭,劉崇一時難以抉擇。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近衛軍總司令)、皇子劉承鈞入見,呈上一封密信。發信人是遼國西南面招討使潘聿捻。

劉崇對潘聿捻倒有幾分熟悉,後晉滅亡時,他曾受遼太宗耶律德光偽職,任橫海軍節度使。遼軍北撤,他也難以立足,不久便棄鎮而逃。不想成了遼國西面屏藩。

劉承鈞躬身道:“父皇,這潘聿捻入遼後擁戴耶律兀欲入繼大統,兀欲即位後酬功,將姐姐嫁給他。魏王趙延壽一死,潘聿捻儼然成了漢臣領袖。此次來信恭賀我皇登極,希望兩國冰釋前嫌,結為友盟。”

隨即,劉承鈞近前一步,低聲說道:“據他透露,郭威擬差遣左千牛衛大將軍朱憲攜厚禮訪遼,欲同遼帝罷兵言和。”

裂變的後漢:北漢世祖劉崇舉兵伐周,後周太祖郭威遣使訪遼

劉崇冷笑一聲,說道:“郭威素以抗遼興漢為號召,甫一稱尊便改弦更張,不怕為天下所笑!”

鄭珙在旁說道:“不然。此一時,彼一時,事有經權,擇而行之。漢高祖有匈奴白登之圍,唐太宗有灞橋突厥之盟。郭威效法前賢,其志可知,陛下千萬不可小覷!”(待續)

參考書目: 脫脫等《遼史》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