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怎麼寫,沒有哪個老師講的這麼清楚,老師家長學生都點贊

一、記敘文想考察什麼

1.有無住把握記敘要素、線索、順序、人稱、詳略。

2.文章的思路、結構和層次。

3.文章的主旨。

4.揣摩理解關鍵詞、句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及作用。

5.文章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及寫作技巧。

6.是否會讓讀者在閱讀中有所體驗體驗及啟示。

7.有無結合內容個性化表述,有無學會思考和質疑。

記敘文怎麼寫,沒有哪個老師講的這麼清楚,老師家長學生都點贊

二、知識梳理

1.什麼是記敘文

記敘文是以形象生動的記敘、描寫來間接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體。中考考查課外記敘文,包括一般的記敘文,還有散文和小說。

2.記敘文的分類

(1)寫人的記敘文,從事件中分析人物,在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點。如《我的母親》《背影》《阿長與山海經》等。

(2)寫事的記敘文,記敘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或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如《社戲》《風箏》《羚羊木雕》等。

(3)寫景狀物的記敘文,抓住寫景手法,景物特徵,分析作者情感。如《春》《濟南的冬天》等。

記敘文怎麼寫,沒有哪個老師講的這麼清楚,老師家長學生都點贊

三、常見題型解析

(一)題目設題:題目的含義、題目的作用、擬題、尋找線索等。

1.標題含義

(1)一語雙關的題目最容易考查其含義,表層意從字面上很容易把握,深層意要聯繫全文甚至主旨方可把握出。

(2)運用修辭的題目也容易考查含義

思路:一語雙關,表面上指……,又指……。概括了……的事件,表達了……的情感,暗示了……的主旨。或者:運用……修辭,寫出……。

 2.標題作用

(1)內容上:(同題目含義)點明……、概括……事件、表達了……感情、表達了……主旨

(2)結構上:是否是線索,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3)形式上:新穎獨特,吸引讀者

3.擬題

(1)以核心人物為題:《老王》《藤野先生》;

(2)以核心事件為題:《登上地球之巔》;

(3)以核心事物為題:《風箏》;

(4)以季節為題:《春》《濟南的冬天》;

(5)以獨特的視角為題:《背影》《臺階》;

(6)以主旨為題:《偉大的悲劇》;

(7)以情感命題:《愛》;

(8)以線索為題:《羚羊木雕》。

4.尋找線索

(1)線索主要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時間、地點、作者的情感等。

(2)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記敘文怎麼寫,沒有哪個老師講的這麼清楚,老師家長學生都點贊

(二)情節設題

1.概括全篇內容

思路:人物+事件+結果,時間、地點、經過可以略去;起因可以有,結果一定要有。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表現了(讚美了、揭示了)……。

【峻峰教育易講堂老師提示:人物眾多時,找出主要人物;抓住主要事件(插敘的事情排除掉);如果有兩件主要事情,都要概括出來。】

 2.概括部分情節

(1)概括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思路:先劃分出情節的各個階段,再進行概括。防止出現誤將高潮當作結局,或把經過當作結果的情況。

(2)劃分層次。

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按事情發展過程劃分(找各個事件)。另外,總分總結構(“掐頭”,找出總領的句子;“去尾”,找出總結的句子)

3.梳理心情(感情)變化

思路:先劃分出情節的各個階段,再進行概括。防止出現誤將高潮當作結局,或把經過當作結果的情況。注意完善情節鏈、完善變化鏈。

記敘文怎麼寫,沒有哪個老師講的這麼清楚,老師家長學生都點贊

(三)人物形象設題

1.分析人物的形象

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通過分析典型事例來分析人物形象;二是通過對人物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肖像描寫等)方法的分析來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質。

思路:抓住文中抒情議論句,體會作者情感,用讚美(貶斥)的語言概括。是一個……的人。從文章……看出來。要巧借文章中的詞語是否要結合內容分析

2.描寫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等。另外還有側面描寫(通過對周圍人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和細節描寫(即特寫鏡頭,以突出人物心情或品質)。

思路:這句話運用了……的描寫手法,寫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評價人物形象

思路:性格特徵+評價

常有兩種題型:有模板;沒有模版。(有模板,如“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語言風格)先寫出人物的優秀品質,再昇華、讚美。語言要簡潔,優美,富有激情。

4.揣摩心理

出題類型:補寫心理

思路:明確人物此時此境應有的、合理的心理內容。

注意:語言表述時要注意人稱,很多題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稱“我”,寫人物的內心獨白(考試中建議用第一人稱)。如用第三人稱,則是在陳述人物心理。

記敘文怎麼寫,沒有哪個老師講的這麼清楚,老師家長學生都點贊

(四)句子設題

1.重點句子理解(作用)

峻峰教育易講堂老師提示: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考慮。這句話寫出了……(內容),結構上起到了……的作用。有利於突出……。(往主旨上靠攏)

2.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

開頭:總領全文;引出下文;為全文設置了……的情感氛圍;為下文……的情節做鋪墊;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興趣等。

中間:承上啟下;與上文的……呼應;引出下文的……;總結上文,引出下文,為……做鋪墊。

結尾:照應開頭;照應題目;首尾呼應,回味無窮;總結全文,突出、深化……的中心。

過渡句:承上啟下,使文章結構嚴密,氣勢貫通,前後呼應,條理分明。

3.描寫句理解(作用)

(1)人物描寫句

人物描寫方法:外貌、語言、動作、心理。

人物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峻峰教育易講堂老師提示:這句話運用了……的描寫手法,寫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社會環境描寫句

峻峰教育易講堂老師提示:這句話寫出了當時社會……的特點,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引出了下文……情節。(推動了情節發展,或為下文敘事描寫作鋪墊)

4.文采句賞析(表達效果)

峻峰教育易講堂老師提示:修辭(+闡述)+內容+情感,運用了……的修辭手法,……地寫出了……的內容(動作、心理、神態等),表達了……的情感。

記敘文怎麼寫,沒有哪個老師講的這麼清楚,老師家長學生都點贊

(五)段落設題

同句子理解(作用)一樣。要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考慮。

思路:這一段寫出了……,突出了……(內容),對下文起到……(結構)的作用。注意段落位置不同,結構作用不同,表述語言有所不同。

1.開頭段作用

開篇點題,統領全文;引出下文,或為下文……作鋪墊;渲染氣氛,奠定基調;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2.結尾段作用

總結全文,歸結主旨;卒章顯志(畫龍點睛),點明題旨;深化或昇華主旨,強化作者情感;言有盡而意無窮,引發讀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思,餘味無窮;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呼應開頭,首尾圓潤,渾然一體。

3.環境(景物)描寫段

思路:這段話寫出了……的景物特徵,渲染了……的氛圍,突出人物……的性格。烘托了人物……的心情等。(回答要具體)

4.中間(非開頭結尾)段落

過渡段: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內容,引出下文……內容;承上,總結上文……內容;啟下,引起下文……內容

鋪墊段:為下文……作鋪墊

(六)詞語作用(妙處/表達效果)

1.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常考的詞語有動詞、形容詞、副詞;褒義貶用、貶義褒用;語境詞等。

思路:聯繫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引申義、比喻義、雙關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使不明瞭的明瞭;將比喻、象徵還原)。……一詞原指……,文中指……,起到了……的作用,寫出……心情,表現了人物……性格,表達了……的情感,突出了……的中心。注意結束時最好有綜合性評價語。

2.問某詞能否去掉,或調換另一詞。

思路:首先,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情況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時);其次,解釋詞義,比較兩個詞含義上的差別,並結合句子分析為何要用該詞或哪個表達效果更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好在哪裡);最後,不用或調換後,語境有何變化(不好在哪裡

3.指示代詞的指代內容。

思路:就近、就前原則。

如“路上,我一直在想,這個孩子應該回家,家長應該接納他,認可並鼓勵他。只有這樣,他才能活得快樂,才能走向夢想。”“這樣”指的是什麼?“這”是近指,“那”是遠指,這句話中指掐面文對家長的要求。

4.詞語指什麼,根據語境推到判斷出所指。詞語是否矛盾,有些詞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實際上各有所指,寄寓深刻的用意。

(七)記敘順序設題

1.順敘: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時間)記敘。

2.常考的是倒敘、插敘的辨識及其作用。

插敘的作用:這段插敘,補充了……的內容,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使文章內容更翔實,故事情節更曲折,人物形象更豐滿。

倒敘及其作用:有兩種倒敘形式:第一種是首尾照應,中間回憶。這種形式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第二種是把事情的結果寫在前面,這種形式的倒敘作用是設置懸念、先聲奪人的效果。

記敘文怎麼寫,沒有哪個老師講的這麼清楚,老師家長學生都點贊

(八)表達技巧設題

1.寫作手法作用

(1)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出特定的情感,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0)設置懸念(如使用設問):引起讀者的注意與思考,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使文章情節曲折。

2.材料組織。

思路: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如:本文為何詳寫甲,略寫乙?(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甲最能突出這個中心意思,所以詳寫;乙雖然與這個中心有關,但關係不大,所以略寫。(2)乙是人們所熟知的,不言自明,所以略寫;而人們對甲的瞭解比較少,所以詳寫。

3.表達方式的作用

(1)議論: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抒情: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3)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種類:肖像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對話)描寫、心理描寫、景物描寫、場景描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

景物描寫的作用:交代背景、推動情節發展、渲染氣氛、突出人物性格、襯托人物心情

記敘文怎麼寫,沒有哪個老師講的這麼清楚,老師家長學生都點贊

(九)其他角度設題

1.語言特色。

注意分析時要結合具體語句,選用適當的詞語進行概括,如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等。

2.開放題:讀了本文之後,你有何感悟?請聯繫生活實際談一談。

答此題一定記住三個要點:聯繫文章內容;聯繫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悟。

基本格式為:正如文中所說……我在生活中也有過類似的體驗……我想……

更多更有用的學習乾貨親情奉獻

小編老師整理資料辛苦,只是希望幫到更多家長和同學。

轉發、評論、關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