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丟人國家並非英國,曾是地球上霸主,卻求著被他國吞併

二戰最丟人國家並非英國,曾是世界霸主,卻求著被他國吞併

對於戰爭都是有很多不確定性的,如果我們認真的對戰爭有所瞭解的話,我們就應該知道在一場戰爭中戰勝方不一定是最後的戰勝方。就比如二戰,我們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和日本都失敗了,他們是戰敗國,但是對於現在來說,德國和日本算得上是一流的國家,而英國和法國雖然在二戰的時候有很多殖民地,現在看來他們勉強算得上是一流的國家。

客觀的來講,雖然說英國在二戰的時候表現特別的不好,他們在裝備和人數上遠遠的超過日本軍,但是在馬來西亞的戰場上他們卻被日本軍追著打,還有一場戰爭中,他讓法軍作為自己的擋箭牌,自己卻逃跑了,英國還是保持了大國的風範。在友軍之中,它沒有美國和蘇聯的軍隊強,但是在世界上,它的影響是非常的大。其實最丟人的不是英國,而是法國。

我們可以看一看法國的歷史,他們就相當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世紀的時候,法國就打敗過一次英國,這就是著名的“諾曼征服”,這一事件加快了英國的封建化程度,之後建立的英國諾曼底王朝是向法國稱臣的。在14世紀的時候,英法兩個大國打了116年的戰爭,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百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英國失去了對法國的控制,法國語,因此走向了歐洲陸霸之路。在17世紀的時候,法國進入巔峰死時期,由此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法國人向來比較能打,它的歷史成績都是非常的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軍隊僅僅損失了1/10的兵力就投降了,可以看得出來,相當的尷尬。法國把一部分地區白白給了德國。在那個時候的法國人就好像把自己的仇人請到自己的家裡中一樣,而且還是好酒好肉的供養著。

雖然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一味地向法國索取,但是兩國的人民還算比較和諧。其實欺負法國的不僅僅有他的敵人,還有他的盟軍。英國害怕法國對他有極大的威脅,於是在丘吉爾的授權之下,英國海軍開到了法國軍艦的地方,並且還發出命令恐嚇法國。法國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於是就奮起抵抗,最終還是失敗了。

都已經這樣了,但是法國紳士們不記仇。在1956年的時候,法國總理訪問英國的時候提出了要求:法國與英國合併,這個要求當時都十分的震驚,並且法國接受讓英國女王成為這個國家的元首。其實他提出這個要求,在當時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當時法國內憂外患,法國可能是非常的疲憊,想找一個方式解決,於是就提出了這個要求。

當法國提出這個要求後,英國是非常的高興,但是考慮到國際上的影響,經過慎重考慮之後還是拒絕了。誰也不會想到曾經不可一世的法國,如今卻落得如此地步。歷史真的很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