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共享經濟已死?真共享經濟已到來?

共享經濟的時代真的在到來嗎?

放眼望去,這年頭,是個物品就能被 “共享” 了。出行有共享單車、共享汽車,手機沒電了有共享充電寶,下雨了有共享雨傘,旅遊可以住共享民宿,困了可以睡共享床鋪…… 我們彷彿已經進入了共產主義。

然而實際上,我們所見到的大多數「共享經濟」,不過都是掛羊頭賣狗肉,以共享為名做著租賃的生意。

從真共享到偽共享?

“共享經濟” 原本也不是新鮮事物,這一領域最具代表性兩家公司 Airbnb 和 Uber 問世都已有 8、9 年之久。房東和車主們利用閒置的房間、車輛獲得收益,使用者可以用較為低廉的價格享受到服務,大家各取所需,那個時候的共享經濟還是很純粹的。

不少觀點認為,“共享經濟” 路子跑偏,要算在摩拜、ofo 這些共享單車頭上。但其實從 Uber 與滴滴、易到幾家的補貼大戰開始,共享出行的本質就已經改變了。大量的專職司機湧入平臺,讓車主們利用車輛閒置時間賺取外快的說法也早已被人拋諸腦後。

偽共享經濟已死?真共享經濟已到來?

共享經濟定義?

通過為他人提供閒置資源和閒置技能服務來獲取報酬的一種創業方式,供給方和需求方同時創造價值,這就是共享經濟。

注意這裡強調的是 “閒置”,即供給方所出租的資源,應是自己閒置的,從這一點來看,很明顯如今的滴滴早已不屬於這類範疇,認真對照來看,順風車倒是真正的 “共享經濟”。

而對於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後來者而言,“共享經濟” 四個字更像是一層華麗的包裝。

客觀來講,無論是無樁模式還是電子鎖,共享單車確實有其創新所在,也切中了人們短距離出行的痛點,因此才會有今天的火爆局面。但與此同時,它也成功地偷換了 “共享” 的概念。

偽共享經濟已死?真共享經濟已到來?

小黃車 ofo 可能一開始還是抱著做共享的念頭的。按照他們在官網的規劃,ofo 希望在未來不生產自行車,只連接自行車,還鼓勵用戶將自己的單車加入 ofo,換取免費騎行權益。

然而,代工廠接到手軟的訂單顯示 ofo 應該是已經忘了自己說過的話了。前不久連大名鼎鼎的鳳凰自行車都成為了 ofo 的代工廠,拿到了一份 12 個月內不少於 500 萬輛共享單車的訂單。建議 ofo 還是把官網的理念宣傳頁的文案換成 “ofo 希望在未來不生產自行車,只連接代工廠與自行車” 比較合適。

偽共享經濟已死?真共享經濟已到來?

(圖片來自:網易新聞)

其他的共享單車廠商也在做著拯救自行車製造廠的事。自打共享單車火了以後,各大自行車廠都開啟了瘋狂加班的模式,騰訊科技根據各供應商的產能,預計僅摩拜和 ofo 在 2017 年的投放量就將達到 3000 萬輛。

由企業集中採購車輛並將其使用權銷售給顧客,摩拜們的做法本質上與傳統的單車租賃企業並無兩樣,跟與 “共享” 二字根本不沾邊,但這卻為後來者指明瞭一條道路。不管三七二十一,似乎只要跟 “共享經濟” 掛鉤,就能搏得眼球,贏得資本青睞。

將商品放到線上,開發一個 app,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共享經濟大軍中的一員。所謂的共享雨傘、共享床鋪、共享汽車莫不如是。

偽共享經濟已死?真共享經濟已到來?

(圖片來自:搜狐)

3 萬把共享雨傘押金 19 元,半小時收費 0.5 元,雖然投放了沒幾天,就全部被人拿回家,但這應該是一段經典的營銷案例,必將載入中國銷售史冊。

這是前不久新浪微博 CEO 王高飛(@來去之間)的一條熱門微博,雖然他據說的事情真實性有待考證,但卻也道出了這些所謂共享經濟實乃醉翁之意不在酒。

最有爭議的當屬今年以來在投融圈搶盡風頭的共享充電寶了。原本與 “互聯網 +” 沒有什麼關係的充電寶,就因為搭上了共享經濟的快車,瞬間成了下一個風口。

偽共享經濟已死?真共享經濟已到來?

(圖片來自:鳳凰科技)

雖然模式與共享單車類似,各家企業也爭先恐後宣佈獲得融資,但是在這個時候,關於這類經濟體實際是偽裝風口的租賃生意的言論已經日益增多,對於它是否為剛需的質疑也不時出現。

經濟學家郎鹹如此評價共享充電寶:

這就是一種租賃,我沒看出有任何的創新。

為什麼企業都爭著上共享經濟的車?

精明的商家強行套上 “共享經濟” 之名,顯然不只是為了追趕潮流,更重要地是給投資人講個好故事。

Airbnb 和 Uber 為用戶灌輸了 “共享經濟” 的概念,而摩拜和 ofo 的成功則炒熱了這一概念。

共享經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眼下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絕對是如今最受資本青睞的概念之一。摩拜和 ofo 的估值均超過了 10 億美元,飽受爭議的 “共享充電寶” 中,小電科技、街電科技、Hi 電科技三家的融資總額達到了 7.5 億人民幣。

既然單車、充電寶租賃可以變成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那麼把膠囊旅館變成共享床鋪,把租書店變成共享書店,鍵盤試用變成共享鍵盤,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偽共享經濟已死?真共享經濟已到來?

(圖自:每日經濟新聞)

所以儘管形形色色的行業都在蹭共享經濟熱點的套路已經被識破,但各種讓人意想不到的租憑服務還是繼續大言不慚地以 “共享 XX” 的名號相繼出現。

偽共享經濟已死?真共享經濟已到來?

湯姆 · 斯利在《共享經濟沒有告訴你的事》對於共享經濟發展過程有過這樣一段總結:

起初共享經濟互換的是社區、人與人的交往、可持續性和共享,現在它卻成為億萬富翁、華爾街大鱷和風險投資家的遊戲場。

這不,連最符合共享經濟模式的 Airbnb,都在要求房東們按酒店的標準改造房子了,Uber 的司機都被法院判定為全職員工,現如今恐怕沒有什麼是 “真共享經濟” 了。

這些企業已經離原本的共享經濟越來越遠了。

規範化商業化不意味著變糟糕,愛範兒寫這些也並不是為了「唱衰偽共享」,我們只是想說清楚一件事情:共享經濟到底是什麼,以及,我們離真正的共享經濟時代,還有多遠。

>>>>共享經濟的本質

共享經濟利用了存量市場中被閒置的資源,提高了整個社會的資源和勞動力使用率。

從商業模式上看,共享經濟是藉助平臺實現C2C的資源共享,共享經濟正是起到了平臺的作用,連接起閒置商品所有者和技能使用者,創造出商業價值。

當然,如今的共享經濟更多是C2C的平臺,激活社會C端的閒散資源和勞動力,例如Airbnb是個人房源的共享平臺、Uber是個人車輛的共享平臺、面對面是個人技能的共享平臺。

>>>>"共享零工經濟“來臨

共享經濟的下半場革命一定來自知識的共享,技能的共享,通過共享知識技能,實現閒置勞動力的共享,腦力的共享,解決科技進步帶來的就業壓力。

以中國的“面對面”APP為例子,它是一個讓人們把自己沒時間或者沒空去做的事情外包出去給別人做的個人到個人的平臺,同時也幫一些時間靈活、想去做點不是坐在辦公室裡的事情的人找到新鮮事兒去做並賺錢,面對面讓中國“共享零工”經濟時代來臨。

偽共享經濟已死?真共享經濟已到來?

面對面“共享零工經濟”看中了勞動力市場,中國人的思維開始對全職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年輕一代則更想將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大洗牌,未來的失業者將超5000萬人,卻沒有足夠的崗位給他們。

偽共享經濟已死?真共享經濟已到來?

而面對面卻能解決這些問題,它提供的是像快遞似的系統,哪裡有需要,哪裡就零工工去幫助顧客,這樣能確保工作順利完成,並且價格也很具競爭力。所以面對面為成千上萬的人提供了工作崗位的機會。

偽共享經濟已死?真共享經濟已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