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在衡水中學演講: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張雪峰在衡水中學演講: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01

前段時間朋友家孩子高考,群裡轉發了一個張雪峰在衡水中學演講的視頻。

在演講中,張雪峰為家長解決了一個難題。

家長問:孩子不想好好學習怎麼辦?

其實辦法很簡單,帶孩子去四個地方看看。

第一個地方是汽車客運站,第二是火車站,第三是高鐵站,第四是飛機場。

看看去這四個地方的人差距,看看這些人穿什麼樣的衣服,說什麼樣的話,有什麼樣的素質。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出來了。

閉塞擁擠充斥著香菸味的客運站,條條綠皮火車駛向遠方的火車站,年輕人有序排隊的高鐵站,還有西裝革履衣著靚麗的機場。

你能選擇的交通方式是哪一種?你想要選擇的方式又是哪一種。

出行方式有高低,人也有三六九等,而不努力將來也只會有一種出行方式。

好好學習才能學會在網上購票,買到舒適又便捷的高鐵票,不用在過年時大半夜的去買一張回家的火車票;

努力讀書才能擺脫窮苦人的命運,有能力有資本去買機票乘飛機,在他人躺在臥鋪上打盹的時間就已經飛到目的地了。

有能力的人用錢換時間,沒有能力的人用時間換錢,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麼大,而讀書是一個人最低的門檻。

02

小說《黑的雪》中有一段話:

人的命運就像天上飄落的雪花,它們原本都是潔白無暇,落在何處卻不能自由選擇。

生來平等,而人是有區別的。

你羨慕富二代的出生就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已將站在在人生的賽道上。

無法抗拒的差距不是比賽停止的理由,人生只會一樣的開始,而你能做的只有奔跑。

東野圭吾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張雪峰在衡水中學演講: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記得今年的高考狀元,是一個在工地上領到北大錄取證書的男孩。

7月22日,雲南考生崔慶濤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時,正和父母在工地上幹活,剛上四年級的妹妹在一旁玩耍。

面對郵政帶來的通知書,崔慶濤旁邊一個盛水的白色塑料大缸前仔細的洗乾淨手,然後接過自己的通知書,認真的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在工地幹活苦嗎?苦

考上北大開心嗎?開心

為什麼開心呢?

還不是因為上學要輕鬆的多,還不是因為只有考上大學才能給家庭帶來更好的生活。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有些人很小就體驗到了生活的辛苦,也就學會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另一個高考狀元說過這樣的的話:“跟在地裡幹農活相比,坐在教室裡讀書是最幸福的事情。”

03

張雪峰的話確實很有道理,我們教育的一大難題,就是如何把成年人慘痛的教訓告訴下一代,並讓他們相信。

工地裡的高考生理解成年人的不容易,而溫巢裡的孩子沒有體驗的機會,這就需要父母將生活的真相帶到孩子的面前。

可怕的是父母沒有說出真相的勇氣,總是習慣將最光鮮的一面展示給自己的孩子,以至於很多孩子看不到生活的本質。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真正的教育是生活的本質,真正的愛是牽著手去教育。

在知乎看過這樣一個帖子:你見過哪些“驚豔”的教育方法?

有個5歲的泰國小孩鬧著不想上學,怎麼勸都沒用。於是他媽媽就請了一天假,帶他去街上撿垃圾賣錢。

最後撿到了2公斤塑料瓶。男孩把撿來的瓶子按照廢品收購的市場價賣給媽媽。賣了2泰銖,約0.4元RMB。

孩子想坐車時,媽媽說,錢不夠。孩子想吃零食時,媽媽說,錢不夠,那我們就必須找到更多的瓶子來賺取更多的錢。

最後,媽媽問,“你想像這樣工作還是去學校?”

疲憊的男孩大聲宣稱:“我想上學!”

講再多遍道理都不如讓孩子親身體驗一次來得深刻。懂得了賺錢不易,才能懂得上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真正的教育是:蹲下來講話,抱起來交流,牽著手教育。

而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張雪峰在衡水中學演講: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04

一開始的車站的問題,我想肯定會有人反駁,說誰誰誰沒上過大學不還是天天坐飛機跑國外,又有誰誰誰名校畢業不還是混的不如自己。

這些人總喜歡在特殊裡面找一般,從個例裡面尋找規律。他們不知道個例的存在就並沒有代表性。

有一個人噎死就要因噎廢食嗎?看了一個成功人士的秘笈就會成功嗎?不現實的。

就像《摩登家庭》裡說的:一百萬個退學的學生裡,才出一個喬布斯,你知道有多少人變成沒工作的失敗者嗎?

而且根據相關數據顯示:

碩士學歷以上的家庭比高中學歷家庭的富豪比例高三十倍。

博士學歷的人比高中學歷的平均收入高六倍。

也就是說,學歷和收入相當於成正比,舉個例子,如果你高中畢業,月入四千,那麼你讀到博士的同學大概月薪兩萬四。

我們總是不願意庸俗,但社會很現實,更高的收入才能擁有更多的選擇。

其實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可以多一點選擇,在可以坐飛機的時候也可以選擇做高鐵,而不是隻能一次次的做長途大巴。

同一座城市,有人只能選擇揹著包裹忍受煙味,有人卻可以選擇在乾淨有秩序的機場依次等候;

同樣的上學,有家長為了能有學上,大半夜的排隊送禮只為了能進家附近的公立小學,而有人卻可以根據教學質量選擇適合的學校。

同樣的生活,有人為了樓底下的廣場舞費勁心計也擋不住大媽們的熱情,而有人直接明智了選了樓上的小高層。

只有讀書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擁有更多的選擇。你的孩子可以擁有更多的選擇,而這一切取決於作為父母的你。

帶你的孩子去各種車站走一走,他們會看到各種地方的差距;帶你的孩子去不同的小區看一看,你現在面對的生活也是他們即將面對的。

讓孩子知道生活本來的樣子,感受工作的辛苦,他們自己就會做出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