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晚會《我們的四十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盛大舉行

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盛大举行

12月14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文藝晚會《我們的四十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華社發

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40年改革開放的輝煌歷程,在舞臺上幻化成歌、舞、詩、光、影、戲,譜寫了一曲向昔日致敬的詩篇,唱響了一首向未來進發的壯歌。

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文藝晚會《我們的四十年》,12月14日晚在人民大會堂上演,12月1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晚會以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征程為主線,全面展現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三次歷史性跨越。

文藝工作者向時代和祖國的一次集體致敬

縱觀整場晚會,上篇凝聚了對改革開放40年來人和事的深刻記憶,下篇抒發了全國各族人民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壯志豪情,特別是《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江山》《新的天地》四部時代感極強的作品,帶領觀眾重溫了改革開放的歷史。

“本次晚會是文藝工作者對改革開放理解和認識的大檢閱。”據晚會總導演楊笑陽介紹,參與本次文藝晚會的演職人員表現出極高的熱情,無論是90歲高齡的李光羲、89歲高齡的郭蘭英,還是僅有4歲的小演員,無論來自香港的成龍、張明敏,還是來自澳門的小朋友龍紫嵐,無論是張國立、劉勁、張凱麗、吳京安、吳剛、溫玉娟、秦海璐、佟麗婭等影視演員,還是殷秀梅、閻維文、雷佳、張傑、張靚穎等聲樂演員,聽到晚會的召喚後,都立刻推掉自己手上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晚會排演中。他們不挑角色,也不管有沒有臺詞,都自願走上舞臺,因為心中只有一個願望:一定要參加到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的晚會中來,為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的偉大變革高歌吶喊!

1997年演唱過《走進新時代》的張也,這次再次登臺演唱這首歌曲。“今天唱這首歌的感受跟當年完全不同。這些年,不僅自己的年齡、閱歷增加了,更目睹了祖國發生的鉅變,親身經歷了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所以我再次演唱時滿懷深情、眼含熱淚。”張也頗為感慨地說。

參加了晚會的演員劉勁,晚會結束後仍然難掩激動的心情,在朋友圈分享了很多晚會排練中的照片,他這樣寫道:“只要生活在1978到2018年這段時間裡的中華兒女,就一定會對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充滿深深的感激和永恆的敬意。”作為一名80後流行音樂歌手,張靚穎為自己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感到幸福,她直言:“能夠參與這樣的晚會非常榮幸。”

打破傳統晚會結構,形式內容讓人耳目一新

100餘分鐘的晚會,如何展現改革開放40年的壯闊歷程?

本著以創新帶動創作,以創新帶動藝術呈現的跨界融合,以創新引領舞臺藝術行業發展的原則,主創團隊堅持藝術創新,推動晚會模式取得突破。

比如,首次採用主題放射性結構,打破了一歌一曲一報幕的晚會模式,放大了40年改革開放進程中典型的共同記憶,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共識;首次在類似晚會中以平民視角講述平凡故事,反映不平凡的40年的風雨歷程;首次在類似晚會中採用戲劇人物化的貫穿方式,使得晚會具有了故事性,並將戲劇的邏輯貫穿整臺晚會;再如,音樂短劇形式的運用、一批新的音樂作品推出、新的舞臺投影科技和前沿柔顯科技在晚會中的運用等,都讓晚會的感情線索更加清晰,時代感更強,成就體現得更充分,表達形式更加接地氣。

為了讓觀眾有更直觀的感受,主創團隊充分運用文學、音樂、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藝術樣式,吸納現代創意、融匯現代科技、融合新媒體技術等多種表現手段,儘可能地把40年改革開放的成果、歷程都在舞臺上具象化。比如,晚會用一個“大雜院”裡的人物貫穿整個故事,觀看時觀眾代入感極強。在表現我國農業多年豐產豐收的音樂情景短劇《希望田野》中,昔日沉默在大雜院裡的老槐樹,此刻已在希望的田野上舒展濃蔭,展露蓬勃生機,象徵著通過改革開放富裕起來的億萬農民,跨入了一個長盛不衰的黃金期。

整場晚會,演員飽含深情地演,觀眾也飽含深情地看。觀演後,年齡大些的觀眾說:感覺震撼人心,喚起了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中年觀眾則反映:晚會是對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偉大曆程的回顧和致敬;青年觀眾則說:晚會既有膾炙人口的曲目,也有耳目一新的演繹,最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時代的變遷,更感受到了新時代的氣象。觀眾們普遍認為:通過晚會形象地演繹,尤其是通過“那個大院”裡的人40年兩張全家福照片的對比,我們深深地領悟了改革開放是實現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必由之路的深刻內涵。

“所有創新的背後體現的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和工作導向,節目製作沒有落入‘大製作’‘奢華晚會’的窠臼,整個晚會簡約而不簡陋,恢宏大氣而不奢靡,起到了一定的導向性、代表性、示範性作用。”晚會總撰稿朱海說。

藝術之根扎進了生活,扎進了人民

“這些年,大型晚會上新創作歌曲一般不超過三首,而這次超過一半以上的歌曲為原創歌曲。”朱海說:“這說明我們的藝術之根扎進了生活,扎進了人民,扎進了時代的洪流中。”比如,晚會歌曲《脫貧宣言》從詞到曲醞釀一年多,作者心懷貧困地區人民群眾,不斷深入脫貧攻堅一線,將所見所感凝結成樸實文字,在一次次交流中熱淚盈眶,心懷激情,激勵自己不斷打磨作品,直至“詞語凝練了,語意精準了,情感濃厚了”,最後“感染力也就出來了”。

“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為了燃起創作人員對改革開放的深入瞭解,晚會主辦方先後組織主創團隊到國家博物館集中參觀“偉大的變革”——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型展覽,赴深圳、廈門、浦東、雄安新區等地採風考察,與當地群眾面對面交流,實地感受神州大地40年來發生的偉大鉅變。晚會音樂組成員、作曲家印青說:“以前,有些採風的確存在著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等問題,而這次我們的主創人員是真聽、真看、真想、真觸動。所到之處,無不為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的巨大變化所震撼。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手所觸的鉅變,讓大家心生共鳴,藝術靈感和創作熱情便汩汩而出。”

此外,晚會領導小組本著好作品是“改”出來的工作原則,帶領主創人員從一開始就狠抓文案的表達。進入晚會合成和審查階段,晚會大到結構調整,小到背景畫面的一個鏡頭、某句臺詞中的一個字,經歷了大小300餘處的調整和修改。

楊笑陽說,晚會排演時間很緊張,雖然每次修改都會讓幾千人的演職員隊伍感到忙亂甚至疲憊,但大家毫無怨言,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要為紀念改革開放40年擔當擔責”。(本報記者 韓業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