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千禧一代的未來


聊聊千禧一代的未來


昨天有一個在美國留學的朋友家的孩子諮詢我,問我他如果畢業回北京發展的話,如果不能解決戶口問題該怎麼辦?

他問的很真誠,但這讓我思緒良久。

作為特別有紀念意義的改革開放40週年,2018這一年過的格外顛簸。

特朗普開始瞎胡來,中美貿易戰第一次搬到桌面上開打,至今也未見有握手言和的苗頭;似乎人口紅利到了頭,各種經濟下行的言論開始出現;90後已經步入準30歲年齡,80後則開始真真假假洗澡照鏡子清油膩……在各種雜音中辨識,原來焦慮每年都發生,今年似乎特別多。

不過實話實說,焦慮氾濫的主要原因,其實是自媒體氾濫了。

當然,在這些不太好的消息背後,也有好消息,那就是以易洋千璽為代表的新世紀出生的一代已經成年,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邁進了大學校園。他們是第一代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中走向成年的新人,不但家庭經濟條件遠優於80後和90後,更重要的是從小的信息獲取能力都要遠勝於之前的兩代人。

對於這些千禧一代來說,在他們成年的第一個國慶節聊一聊他們的未來,會顯得意義不一樣。

不聊三觀,只聊社會現實,對於千禧一代之中條件較好、起點較高的那一部分人——這部分人的在千禧一代中的比例要遠高於80後與90後——來說,現在要思考三個關於將來安身立命的最重要的問題:

自己適合做什麼?

國內與歐美哪個更適合自己?

如何看待在國內一線城市的"漂"的生活?

改革開放40年,成就有目共睹,中國人的三觀也與時俱進了很多。但不得不說,有一個教育問題至今仍相聚西方國家較遠,那就是關於孩子的未來職業規劃。

孩子的職業規劃其實也就是未來的社會角色規劃、個人價值規劃,這本應該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戰略規劃,但傳統思維影響,不管家庭條件優越與否,中國家庭在這方面還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大部分孩子都是上大學之後,甚至在大學畢業之後才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想做什麼工作。

當然,成長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千禧一代,他們在"自覺人生規劃"這一點上,要比90後有優勢太多。但是,這種優勢也同樣帶來了劣勢,那就是信息氾濫,誘惑太多。所以,前輩榜樣的故事還是值得聽一聽。

先說一個既與國慶相關,也是當年頗具代表性的條件優越創業者。

在千禧一代剛剛開始出生的2000年1月1日,李彥宏成立了百度公司。在成立公司前不久,他受邀作為優秀留學生代表參加了1999年的國慶大閱兵觀禮,至今正好19年。

聊聊千禧一代的未來


提李彥宏這個案例,是因為他的創業經歷是因為很具有代表性:起點較高,但專業與興趣不太匹配,在美國求學期間決定放棄學業,面臨在中美髮展的選擇,回國後的北漂階段創業維艱 ……

百度是BAT之中最具科技含量的互聯網公司,搜索離人工智能最近,這一點已經被大眾所熟知。但是,其實很多年輕人並不知道李彥宏在北大的專業與他的計算機偏好並不相符。

李彥宏的父母是普通的工人,他在北大讀的是圖書情報專業,在多年之後才改名為信息管理專業,但李彥宏最熱愛的卻是計算機,他是靠一心三用(本科學業、計算機課程與考託福)走上了美國留學之路。這在當初的大學生群體之中還是比較少見的。應該說,李彥宏當年對人生規劃是自覺的。

在這裡不得不插一句,從事互聯網行業的一大衍生好處,就是這個行業最具學習熱情,無論是做內容、做市場還是做管理,都可以把對人類心理的研究成果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包括李彥宏、馬雲,以及非常多的優秀創業者都曾經講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在一個領域持續投入一萬個小時後成為天才,是因為愉悅感的支撐;人只有在興奮的狀態中去鑽研一個領域才會做出令行業矚目的成績。

所以,第一個問題應該由"你適合做什麼"改為"你嚮往做什麼"?

李彥宏就是這樣,早就沒有了衣食之憂的千禧一代也應該是這樣。

目標確定之後就是付諸行動,下面就要思考後面的兩個問題了:選擇在美國發展還是中國發展?回國能接受"北漂"(大城市從零開始奮鬥的代稱)生活嗎?

說實話,對大多數美國留學生來說,現在的北京戶口要比美國綠卡難辦。

但是,中國的社會環境縱有萬般不如意,創業環境卻明顯比美國要好。

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爆發,讓中國的互聯網行業超越了美國的前輩,而這種超越是從資本、規模與方法論的全方位超越;另外一方面,中國的地域差別、階層差別明顯而巨大,社會還遠未進入"固化"階段,這在客觀上為創業者提供了足夠的想象空間與商業模式探索空間。這兩方面之外,還有一個國人感受不深卻必須要提及的是,中國的優秀科技公司的全球化戰略正在鋪開,這是一片藍海,留學生們正可以在該領域大顯身手。

所以,說祖國為千禧一代實現人生理想準備的基礎設施非常好,甚至比美國的同齡人要好,這話並不誇張 。

所以,擺在千禧一代面前的問題,還是自身是否有創業激情。

在這方面,無論是從紐約州布法羅大學放棄博士學位的李彥宏,還是從外經貿部辭職下海的馬雲,都可以說是青年標杆。

特別是李彥宏,當時還因為美國綠卡的問題而險些拿不到北京戶口,並且還要四處借錢託關係來創業。而且,李彥宏創業的時代,並沒有現成的商業模式可以參考,沒有那麼多風投等著給你送錢,甚至沒有人理解你做的事情。

與19年前相比,中國現在的創業環境實在是太優越了。實際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確實迴流到了國內。

總之,千禧一代的物質生活起點與信息獲取起點,是迄今中國幾代人之中最高的。但是,站在建改革開放40週年的國慶日去思考,他們是不是因為揹負的優越感太多,而比父輩們、祖輩們、兄長們的創業精神要少一了些,是不是人生的激情反而更少了一些?

其實,作為上個世紀的最後一年,1999年發生的世界大事遠比2018年多的多:克林頓性醜聞案件審判、日美汽車企業合併、葉利欽辭職、中國完成加入WTO談判……

時隔19年之後,雖然速度有所放緩,但中國的經濟在歐美人眼中仍舊在高速增長。而在互聯網360度改造傳統行業的大背景下,中國的社會還在持續發生著深刻變革。這個時刻,如果為了戶口,住房之類的原因放棄了青春拼搏的機會,那真是辜負這個時代了。

19年前開始北漂奮鬥的互聯網創業者,已經為千禧一代指明瞭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