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長懟民校”的癥結在於“角色錯位”

“女科長懟民校”的癥結在於“角色錯位”

(新聞截圖)

近日,一則時長近5分鐘的視頻在江蘇無錫當地熱傳。視頻中,一位被指是梁溪區教育局某科長的“藍衣女子”,圍繞公辦學校、民辦學校等話題發表了個人觀點,並曝出各種“內幕”,被謂之“懟民辦學校”。目前,該局已約談該工作人員,並要求其對“言論失實部分”做出道歉。(4月29日澎湃新聞網)

其實,“女科長懟民辦學校”,不過是媒體為吸人眼球而“強加”的新聞標題。事實上,這名女科長不過是說,適合孩子的教育和學校“才是最好的”。倘若單從論點來看,無疑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之所以謂之“懟民辦學校”,或指其為舉證而爆出的某些“內幕”,似帶有明顯的傾向性,這就是對公立學校及民辦學校的一褒一貶。

譬如,這名女科長先是向現場學生家長灌輸“適合孩子的教育和學校才是最好的”,然後話鋒一轉,冒出一句“除非所在學區公辦學校真的很差勁”。其言外之意是,通常情況下,公立學校“才是最好的”。為此,她還以“(公立學校)一年兩次運動會必須搞”為例,來證明就讀公立學校“有益於孩子的全面發展”。

“女科長懟民校”的癥結在於“角色錯位”

(新聞截圖)

相比於對公立學校的諸多“溢美之詞”,這名女科長在評價民辦學校時,卻顯然更側重於“負面信息”。如以“再好的民辦,也有不好的老師”作為“開場白”,從而為接下來曝出諸如“某明星民辦學校教師流動很快”、以及“有的老師其實來自某外來務工子女學校”等所謂“內幕”留下“伏筆”。

平心而論,這名女科長之所以如是說,無疑是基於眼下人們多持“民校即名校”的看法,對民校情有獨鍾,故而欲與公立學校“正名”。何況,他的上述言談似無明顯紕漏,甚至不少還富含哲理。即便是如“民校教師流動很快”等爆料內容,既可看作是“隊伍不穩”,也能解讀為“充滿活力”,故而筆者也很難判定其究竟是“揭短”還是“首肯”。或許正是基於此,相關視頻曝光後,網上並未“罵聲一片”,相反,點讚的倒不少,認為這名女科長“說了大實話”。

而網友的“寬容”,無疑讓原本一度很緊張的女科長頓時“鬆了一口氣”,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然而,在筆者看來,不管有多少網友“力挺”,也無論其言辭是否無懈可擊,作為當地教育部門的一名科長,其言談舉止中表露出的傾向性,實在有悖其應有的大局觀,故而不僅要道歉,還當進行反思。

“女科長懟民校”的癥結在於“角色錯位”

道理很簡單,身為當地教育局的一名科長,無論對民辦學校,還是公立學校,可謂“手心手背都是肉”,理當“一碗水端平”,而非獨為公立學校“站臺”。事實上,這名女科長對公立學校不吝溢美之詞,而對民辦學校則一味揭短,不過是藉此替公立學校“造勢”罷了。說到底,女科長之過,首先在於“角色錯位”。

此外,這名女科長那些所謂“揭短”的“大實話”,看似“滴水不漏”,實則有誤導之嫌。譬如,她所言“某民校教師流動很快”,以及“有民校教師來自務工子弟學校”,儘管也言明只是“某校”及“某教師”,但置於其傾向性明顯的語言環境中,再加上其諸多暗示,以致傳達給公眾的信息,無疑會由“定指”變為“泛指”。也就是說,原本只存在於個別民校的現象,轉瞬間就被“放大”成了“常態”。

如此一來,這名女科長無疑給眾多學生家長傳遞了這樣一組信息,即民辦學校不僅教師隊伍不穩定,而且素質也不理想。倘若這類信息通過口耳相傳,以及網絡擴散,再加上此番話出自教育部門官員之口,無疑會對當地民辦學校構成一定的“殺傷力”。事實上,儘管當地教育部門一再聲稱女科長的言論只是“個人觀點”,但在當地學生家長心目中,卻無疑會視為“官方信息”,從而不利於當地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

眾所周知,民辦教育作為整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故而,鼓勵和引導民辦教育的發展,無疑是各級政府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名女科長所謂“大實話”的背後,既是對民辦學校的歧視,更是角色上的錯位及導向上的偏差,無疑當予以糾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