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幾點看病技巧,那帶娃看病就輕鬆不少,兒科大夫心裡話

新手父母本身對於帶娃就是一件辛苦的事,如果寶寶生病更是束手無策,自然到醫院找醫生也說一頭霧水,現在是秋冬季節,寶寶患病的可能性比其他季節多,除了平時多關注靠譜的兒科科普內容外,還需要懂得如何輕鬆就診,柯大夫結合自己臨床遇到的家長就診狀況,和大家作個分享,有助於寶寶及時就診,早日康復。

掌握這幾點看病技巧,那帶娃看病就輕鬆不少,兒科大夫心裡話

首先總結一下孩子就診看病主要解決什麼問題

有時在門診遇到有些家長,問了半天,都不知道自己這次找醫生需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比如主要是發熱?海上咳嗽?還是腹瀉?還是嘔吐等待,一些術語也就是“主訴”。現講主要症狀,發生時間,主要症狀的特點是如何?比如發燒3天,體溫波動情況,最高體溫是多少?是否寒戰?用了退燒藥物,體溫是否退到正常等等,再講是否伴有咳嗽流涕等等。再講次要的症狀伴隨的症狀,別主次不分,這樣會干擾醫生判斷。

因為文化程度或者表達差異,直接影響到寶寶疾病的判斷。表達準確的家長醫生很容易從臨床病史就能做明確臨床診斷,也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檢查麻煩。這是家長方面原因。

另外有些孩子無法表達或者孩子無法準確的表達,比如很多孩子胃疼常常表達為心前區疼痛,以為是心臟出了問題。

孩子生病,最好知曉孩子病情的監護人或者保姆帶醫院去看醫生,而不要委託不知情的其他人送醫院就診。

除非急救,預約掛號可以讓您輕鬆不少

除了急診急救情況下,一般情況,建議預約掛號,提前瞭解一下醫生口碑和評價,如果有發燒那怎麼辦?可以再家中先吃退燒藥物,現在互聯網如此高速發展,您還天還沒亮就去排隊掛號,別現場傻傻得等,減少寶寶排隊等候時間,這樣就減少交叉感染的機率。

掌握這幾點看病技巧,那帶娃看病就輕鬆不少,兒科大夫心裡話

準備好寶寶病歷本和就診卡

如果複診一定記得帶就診過的病歷,尤其就診醫生非常討厭很多家長老忘記病歷,每次帶一本新的病歷,醫生有要花很長時間回憶和詢問病史,醫生不可能記得您孩子詳細病史,因為他每天看很多病人。

記得帶老病歷,有助於醫生判斷藥物療效或者更改治療方案,如果是出院寶寶複診請帶上出院小結。就診卡最好市民卡或者一卡通,方便就診時結算或者機器自動結算,減少重複排隊,同時也不要頻換更好就診卡。

同時也卡里預先存錢或者綁定支付,減少反覆排隊。

就診必須守時守信

預約掛號需要半小時到醫院,醫生其實很討厭就診遲到的病人,有家長預約第一個上班時間看病,但是人很遲到達醫院,人人都這樣,就沒有次序,到了時間一大堆病人圍在診室,他說他早,她說她早,相互爭吵情況還不少。

掌握這幾點看病技巧,那帶娃看病就輕鬆不少,兒科大夫心裡話

與醫生有良性有效互動

在寶寶看病過程中應該與醫生有良性有效互動交流,有點責任心的醫生會告訴您很多信息包括主意寶寶病情,複診時間,對口服藥物劑量,時間必須知曉,對各個藥物有大楷瞭解,主要起什麼作用,有效特別用藥也需要特別說明,需要家長了解我什麼需要使用這個藥物。醫生再和家屬溝通中也需要認真聽,積極回應。別接電話,經常打斷醫生,有問題可以等醫生講好了,再問。

理性選擇醫生

這點很多家長都會不理性,當然選擇有很多病人找的醫生,其實也反映醫生是大家喜歡的,但是醫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不要盲目跟從。在醫院呆久了,大大增加院內感染可能。所以理性選擇醫生也很重要。如果寶寶症狀嚴重需要急救直接到急救中心急診兒科就診,不要因為等等而耽誤病情救治。

掌握這幾點看病技巧,那帶娃看病就輕鬆不少,兒科大夫心裡話

聽從醫生意見和建議

孩子年齡越小,有些症狀表現越不典型,出了家長提供詳細病史,醫生認真查體外,有時還需要輔助檢查,來輔助驗證醫生判斷。比如同樣是發熱症狀的小嬰兒,可能尿路感染,中耳炎,膿毒血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但尿路感染的寶寶如果媽媽細心可能發現寶寶尿尿會哭吵,中耳炎可能發現寶寶老喜歡抓耳朵等。當然很多不典型表現還需要通過輔助檢查才能進一步明確。比如有些嘔吐頻繁的寶寶,也需要通過血氣分析,急診電解質,血常規超敏crp,血糖或者腹部超聲等檢查來評估寶寶水與電解質情況和初步明確病因,排除一些急腹症,所以有些寶寶不典型表現時,家長應該聽從醫生意見和建議做一些合理必要輔助檢查,以免延誤病情。別自以為是,比醫生還懂,找來網上某度上東西和醫生理論。

可以選擇相對貴點的特需門診

如果專科難道比較大,專業水準很強的,可以選擇特需門診,雖然價格貴點,但是服務和醫生專業水平,交流溝通時間也相對寬裕,同時減少等候時間。

掌握這幾點看病技巧,那帶娃看病就輕鬆不少,兒科大夫心裡話

其實沒有絕對完美的就診看病技巧,更多的是在於家長認真看護孩子病情,理想又客觀的選擇醫生,信任理解醫患關係,我想醫生也會回饋您更多微笑和優質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