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一个登场的为什么不是张角,也不是刘关张,而是大青蛇?

李艳勤


这是小说家一种写作手法,归根结底再推而广之,《三国演义》开头以叙事评论引入正文,在大青蛇之前,作者先感叹了天下治久必乱,分久必合的道理,从战国七雄再到刘邦斩白蛇,西汉被王莽所篡,光武中兴,再到东汉末,乱象渐渐出现,而这乱象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黄巾起义,深究起来却根在朝廷,如果天下百姓生活富足,谁会提着脑袋做玩命的生意?根在朝廷哪里呢?作者在开篇前二段便步步引入并展开议论:根在宦官专权,青蛇暗指宦官。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皇帝一看惊倒,左右忙扶回宫,百官也惊得四处奔走闪避,非常有喻意的引入,据毛氏父子评注说,“惟虺惟蛇,女子之祥”,认为蛇指类似女子的宦官。(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蛇也是阴暗隐晦的象征,古人的记载也喜欢这样记述叙事,如左传记载春秋小霸郑庄公死后,儿子忽继位为昭公,子突不甘心君位被夺,筹谋夺位,而在子突回国争位前夕,郑国城门口便出现二蛇争斗的事。


汉末外戚势大,汉质帝驾崩,刘志被大将军梁冀迎入南宫即位是为桓帝,梁冀人称跋扈将军,看皇帝不顺眼只有一个字杀,刘志上位后也惶惶不可终日,势单力薄无人可为援,只好信任身边人,最亲近的除了血亲便是宦官了,桓帝便依靠宦官单超等诛杀梁冀,并翦除其党羽。封中常侍单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为列侯,号称五侯。(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从此,朝政转入宦官之手。

其时尚有其他外戚继续掌权,和朝中大佬清流与宦官相持,桓帝皇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互为援应,朝政在三方角力下,危而不颠,随着皇帝信任的加深,宦官与士大夫越斗越烈,出现了党锢之祸,士大夫清流遭到大清洗,宦官彻底掌握政权,连外戚如何进等也不得不与宦官交好才得以立足。而宦官平日生活在深宫,不知民生民间疾苦,比只会空谈的书呆子更糟糕,把持朝政又施政无方,乱象不可避免。所以,三国之乱看似起于黄巾,根源实是宦官乱政,这一乱,致天下乱,才会群雄割据,三国争衡。


南方鹏


大青蛇就是黄巾贼首张角张宝张梁的师父,也就是那个神秘的鹤发童颜的碧眼神人。蛇随风,碧眼神人离开张角三兄弟时随风消失。蛇眼是绿色的,虽然大青蛇修炼后,有了很高深的功力,但是眼睛还没有修炼到人眼境界。汉灵帝是真龙天子,汉灵帝是真龙,龙是蛇修行到一定境界,身体生出四肢,头顶长出龙冠,就是真龙。大青蛇突然盘在景帝龙椅上,趁灵帝一惊之际,摘掉了灵帝的真龙龙冠。真龙灵帝已是人身,龙冠看不见但神在。没有了龙冠的灵帝己不是真龙之身了。大青蛇把偷来的龙冠种在还未出生的刘备家院子里,这棵龙冠长成一棵状如华盖的大树。大青蛇就在刘备父母家投胎转世了,生下的刘备就是大青蛇转世。刘备是带着前世记忆投胎转世的,刘备六七岁时,按理说,怎么也轮不上刘备来当皇帝,可刘备却对邻居们说:哪天我当了皇帝,我要用这棵状如华盖的大树,当作我乘坐的华盖。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大青蛇早知道张角张宝张梁学会法术日后必反,这时大青蛇刘备已经二十岁了,刘备便借平黄巾之乱为名,谋取刘家汉室江山。因为有了张角三兄弟的先大乱天下,大青蛇刘备就不会背上乱国篡位的恶名,而且大青蛇刘备确实是汉室刘家的旁系皇叔,大青蛇刘备一直打着匡护汉室的旗号,大青蛇刘备谋取刘家汉室江山就一切都是那么地名正言顺了。大青蛇刘备的一切都是有预谋有计划的。带着前世大青蛇记忆的刘备,花花肠子特别多,十分冷血,关羽伐魏势危,大青蛇刘备毫无兄弟结义情义,坐看关羽自生自灭。张飞死了,大青蛇刘备毫无表情地吐出四个字:张飞死了?就再也没有下文了。关羽是黑虎精转世,张飞是野猪精转世,在投胎转世之前,大青蛇和黑虎精野猪精早就对夺取刘家江山谋划己久,时机一到,三人便相继带着记忆投胎,后来又按原定计划三人聚一起桃园三结义,开始了谋取刘家汉室江山的行动。大青蛇刘备不是修行的真龙,偷来的龙冠最终没用,大青蛇刘备最终没有达到目的。





华学志6699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这是《三国演义》开篇的章名,述说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连续不断,国家势力、日趋疲弱,又逢大旱、赋税不减。刘备、关羽、张飞三位仁人志士,相遇街市,因其意气相投、言行相依,便选在一处桃花盛开的园林,为了一个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以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举酒结义,对天盟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话说,走投无路的贫苦百姓在张角的号令下,发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以宗教形式组织的农民战争,向官僚地主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然而作者却用大青蛇和天降异象来作为文章的开始,来表示汉朝即将发生动乱、汉室即将走向衰亡。公元168年,洛阳皇宫温德殿竟然突然刮起了一阵邪风: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
这个场景,很容易让人想起汉高祖刘邦起义的时候,斩了白蛇,而青蛇的出现,还盘坐在龙椅之上,表明汉室已经开始摇摇欲坠、行将就木,汉灵帝就是汉朝的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了,作者告诉读者们,天道有轮回、天理有循环,王朝即将易主。当年刘邦斩白帝之子,造就了四百年的江山;到了东汉末年,终究有因果、报应来了,要血债血偿,这份祸端还是降临在了他的子孙后代身上,有种造化弄人的感觉,冥冥之中似乎正应了天意。


挥弓探幽


《三国演义》的开篇先是简单介绍了东汉末年的政局,时灵帝当政,宦官曹节专权,朝野内外一片昏暗。紧随其后的便是写到了题主所说的大青蛇的故事,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

这段描写非常之形象,青蛇于殿梁飞下,盘坐于龙椅的景象顿时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话说《三国演义》开篇写这样一件奇事的意义何在呢?有道是“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而青蛇的出现说到底便是预示着汉室的衰亡!为何独独选中了这青蛇呢?下面和大家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龙蛇之孽

蛇与中国神话中的神物“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古人亦称蛇为“小龙”,蛇在古人看来更是极具灵性之物。“神龙”在古人眼中是祥瑞之物,但龙若出现的时侯不正常,或行为怪异时,则往往预示着将有大事发生,当然龙毕竟是神话中的生物,而在现实中替代龙的生物便是蛇。在古代占卜学中,有一怪异景象称为“龙蛇之孽”,所谓“龙蛇之孽,君国之象”,据《 五行传》记载:

“皇之不极,是谓不建,……时则有龙蛇之孽。”

这一景象的出现则预示着国家将生变乱,天下将有浩劫。故《三国演义》开篇写到青蛇突出,盘坐于帝王之位上,实际上便是描写了这样一种”龙蛇之孽”,从而引出汉末乱世。

故在演义中,紧随“青蛇异象”之后,便写到了洛阳雷雨冰雹,地震,海水泛滥等一些不祥之事,最后点出汉末民不聊生,由此黄巾起义,战乱四起。

因果循环,冥冥之中天注定

昔日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造就了大汉四百年的江山!今青蛇乱世,四百年前的血债终到了尝还之时。因果循环,造化弄人,昔日刘邦种下了“因”,其“果”自当由后世子孙来承担。正应了那句话“冥冥之中自有天定”,这也是《三国演义》中写青蛇的第二个缘故。

其实像这样的情节在演义中还有多处体现,如“火熄上方谷”,“秋风五丈原”,何尝又不是冥冥之中天注定呢?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这是个抬杠的题,但是也是个有文化的题。

为啥说抬杠呢?要论出场顺序,第一个出场的肯定不是大青蛇,必须是还没走到座位的汉灵帝啊。

天上掉下个大黑蛇

按照《毛评三国》版本,小说的开头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交代了东汉末年动荡的社会背景,说从汉高祖杀白蛇起义到后来光武中兴,刘家四百年的基业,到了汉献帝时候玩完。追根溯源的话,动乱的根源还是在桓帝、灵帝时期。桓帝时期,宦官专权,朝政腐败不堪,稀里糊涂传到了灵帝时期。

建宁二年四月十五,灵帝刚刚到温德殿上班开始办公,还没走到座位上,忽然宫殿旮旯里起了一阵狂风,平地惊雷一般,吓坏了羸弱的皇帝和颟顸的大臣们,更邪乎的还在后面。突然从房梁上掉下来一条大黑蛇——青即是黑也,盘在了皇帝的椅子上。

黑蛇是来打开汉朝灭亡机关的

毛宗岗给的解释是,“白蛇斩而汉兴,青蛇见而汉危。”也就是说刘邦在芒砀山斩杀白蛇起义,预示着汉朝的兴起,而传说刘邦杀白蛇走了不远,碰到一位老太太在哭,问她咋回事,老太太抹着眼泪说“赤帝杀了我儿子,伤心啊!555”

那么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到了汉朝要灭的时候,蛇家肯定要出来讨还公道了,当初你杀了我家的白蛇,白色寓意着一片大好,那么,这次来条黑蛇,光明结束了,黑暗将至。上次丧了性命,这次黑蛇去一下就走,给你们把惊悚戏做到底。

然后帝国开启了灾难模式,黑蛇走后,忽然大雷雨,下到半夜,京师洪灾毁了很多房子。接着是洛阳地震,沿海地区又有海啸。如此大的水,因为都说汉朝是火命,水多了预示着帝国要走向灭亡了。


何殊我


“青蛇坠梁”,作为《三国演义》第一件灵异事件。

原文描述为: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

《三国演义》所处年代为东汉末年汉灵帝时期,汉桓帝和汉灵帝可谓是东汉历史上最黑暗时期,外戚专权,党锢之祸,宦官干政,卖官鬻爵,荒淫无度。朝堂腐败最终导致汉灵帝时期黄巾起义爆发,为东汉灭亡埋下伏笔。

同时,黑暗朝代自然灾害不断。

通过“青蛇坠梁”来营造自然灾害,更能说明汉灵帝统治达到“人神共愤”,“天地不忍”的地步。


五味社


我打算写个长答案梳理一下……

一、历史记载中确实有青蛇出现

嘉靖本《三国演义》:

建宁二年四月十五日,帝会群臣于温德殿中。方欲升座,殿角狂风大作。见一条青蛇,从梁上飞下来,约二十余丈长,蟠于椅上。灵帝惊倒,武士急慌救出;文武互相推拥,倒于丹墀者无数。须臾不见。片时大雷大雨,降以冰雹,到半夜方住,东都城中坏却房屋数千余间。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省垣皆倒,海水泛溢,登、莱、沂、密尽被大浪卷扫居民入海,遂改年熹平。自此边界时有反者。熹平五年,改为光和,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见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

毛本《三国演义》: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见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

文字虽然小有改动,内容是一样的。写了若干件灾异之事,开列如下:

1.青蛇见于殿

2.洛阳雷雨冰雹

3.洛阳地震

4.海水泛滥

5.雌鸡化雄

6.黑气入殿

7.虹见于玉堂

8.五原山崩

这些都是汉灵帝年间发生的事。灵帝在位时,所用的年号依次为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然后我们去翻《后汉书·孝灵帝纪》:

(建宁二年)
  • 夏四月癸巳,大风,雨雹。诏公卿以下各上封事。(对应2)
(建宁四年)
  • 二月癸卯,地震,海水溢,河水清。(对应3,4)
(光和元年)
  • 夏四月丙辰,地震。侍中寺雌鸡化为雄。(对应5)
  • 六月丁丑,有黑气堕所御温德殿庭中。(对应6)
  • 秋七月壬子,青虹见御坐玉堂后殿庭中。(对应7)
(光和六年
  • 秋,金城河水溢。五原山岸崩。(对应8)

而上述第1条,青蛇现于御座上,虽然本纪中没有,但《五行志》中却是有记载的。

熹平元年四月甲午,青蛇见御坐上。

至此,我们可以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并不是“三国演义第一个登场的是大青蛇”,而是三国开头写了一堆稀奇古怪的灾异事件(严格地说,这不是三国开头第一段),青蛇并非首先登场角色,它只是这些“群像”中的一“像”罢了。

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灾异之事

在古人的观念中,有神异的事件发生时,那意味着上天要向人间传递某种信息。有时候是好事,比方说皇上治国有方,就会出现什么什么祥瑞。有时候是坏事,比如说朝政混乱,民不聊生,就会出现什么什么灾异,警示皇帝——“别胡搞了!”

因此,在小说开头,连续排列这一堆事件,用意在于说明,这已经是风雨飘摇,乱世将临的时代的。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看《后汉书·五行志》,来了解古人是怎么看这些灾异的。

1.青蛇见于殿

【龙蛇孽】条:

熹平元年四月甲午,青蛇见御坐上。是时,灵帝委任宦者,王室微弱。

《后汉书》对此的解释是:天子没有至高无上的准则,这种情况叫做“不建”,其灾祸为昏聩,其惩罚为持续阴天,其警戒为衰弱。在此情况下,时而会出现龙蛇之孽。

《五行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阴,厥极弱,时则有射妖,时则有龙蛇之孽……”皇,君也。极,中也。眊,不明也。

所以《五行志》在后面特意标出“灵帝宠信宦官”,就是为了说明,是因为宠信宦官,大权旁落,皇室不振。才会出现这种不祥之兆。

2.洛阳雷雨冰雹

【雹】条

灵帝建宁二年四月,雨雹。

《五行志》共分六篇,前四篇分别写了木+金、火、水、土五种类型的灾祸(不知道这个顺序是按什么排的)。

冰雹和后面的海水泛滥属于“水”类的灾祸,作者总结原因说:

不敬宗庙,废弃祭祀,忤逆天时,水就会失去它原本的性质而变为灾祸。

《五行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谓水失其性而为灾也。

3.洛阳地震

【地震】条

灵帝建宁四年二月癸卯,地震。是时,中常侍曹节、王甫等皆专权。

地震、山崩都属于“土”类事件。它们代表的是:

大兴土木,修建宫室,行为淫乱,触犯亲戚,不敬父兄。土就会失去它原本的性质而变为灾祸。

《五行传》曰“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谓土失其性而为灾也。

4.海水泛滥

五行志里虽然建宁四年二月确实是发大水了,但却不是海水泛滥……

【大水】条

灵帝建宁四年二月,河水清。五月,山水大出,漂坏庐舍五百余家。

5.雌鸡化雄

【鸡祸】条

灵帝光和元年,南宫侍中寺雌鸡欲化雄,一身毛皆似雄,但头冠尚未变。

这个出现的原因是:国君相貌不恭敬,这是不严肃。其灾祸为狂傲,其惩罚为连降大雨,其极点很凶险。时而会出现鸡祸。

《五行传》……又曰:“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恒雨,厥极恶。时则有服妖,时则有龟孽,时则有鸡祸,时则有下体生上之疴,时则有青眚、青祥,惟金沴木。”

在这件事发生后,皇帝很担心,问当时著名文人蔡邕这是什么情况。蔡邕回答说:“头是一身之首,最重要的部分,象征国君。现在全身都变,只有头没变,那是将要有变故发生,但终究没有成功。”

诏以问议郎蔡邕。邕对曰:“貌之不恭,则有鸡祸。宣帝黄龙元年,未央宫雌鸡化为雄,不鸣无距。是岁元帝初即位,立王皇后。至初元元年,丞相史家雌鸡化为雄,冠距鸣将。是岁后父禁为阳平侯,女立为皇后。至哀帝晏驾,后摄政,王莽以后兄子为大司马,由是为乱。臣窃推之:头,元首,人君之象。今鸡一身已变,未至于头,而上知之,是将有其事而不遂成之象也。若应之不精,政无所改,头冠或成,为患兹大。”是后张角作乱称黄巾,遂破坏。四方疲于赋役,多叛者。上不改政,遂至天下大乱。

6.黑气入殿

【投蜺】条

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讯,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

皇上又去问蔡邕。蔡邕回答:“天子在外苦于兵灾,在内权威被后戚侵夺,臣子不忠。就会有蜺出现。”

对曰:所谓天投蜺者也。不见足尾,不得称龙。《易龙》曰:‘蜺之比无德,以色亲也。’《潜潭巴》曰:‘虹出,后妃阴胁王者。’又曰:‘五色迭至,照于宫殿,有兵革之事。’《演孔图》曰:‘天子外苦兵,威内夺,臣无忠,则天投蜺。’变不空生,占不空言。”

7.虹见于玉堂

没找到。

8.五原山崩

没找到。

当然,史书记录这些灾异,都是为了有所说明,所以不见得都是真实存在的事,有可能是传闻或牵强附会……

三、罗贯中的改动。

嘉靖本《三国演义》:

于是灵帝忧惧,遂下诏,召光禄大夫杨赐等诣金商门,问以灾异之由及消复之术。赐对曰:
臣闻《春秋》讖曰:“天投蜺,天下怨,海内乱。”加四百之期,亦复垂及。今妾媵奄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又鸿都门下,招会群小,造作赋税,见宠于时。更相荐说,旬月之间,并各拔擢:乐松处常伯,任芝居纳言,卻俭、梁鹄各受丰爵不次之宠,而今缙绅之徒委伏畎畮古亩字,口诵尧、舜之言,身蹈绝俗之行,弃捐沟壑,不见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处。幸赖皇天垂象谴告。《周书》曰:“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人见怪则修身。”此《逸书》也。唯陛下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断绝尺一,抑止槃游。冀上天还威,众变可弭。

议郎蔡邕亦对,其略曰:
臣伏思诸异,皆亡国之怪也。天于大汉,殷勤不已,故屡出妖变,以当谴责,欲令人君感悟,改危即安。蜺坠鸡化,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前者乳母赵娆音饶,贵重天下;永乐门史霍玉,又为奸邪。察其赵、霍,将为国患。张颢 、伟璋、伟姓,璋名。赵玹、盖升盖,音合,姓也。并叨时幸,宜念小人在位之咎。伏见郭禧、桥玄、刘宠皆忠实老成,宜为谋主。夫宰相大臣,君之四体,不宜听纳小吏,雕琢大臣也。且选举请托,众莫敢言,臣愿陛下忍而绝之。左右近臣,亦宜从化。人自抑损,以塞咎戒,则天道亏满,鬼神福谦矣。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祸。愿寝臣表,无使尽忠之吏,受怨奸仇。谨奏。
帝览奏而叹息,因起更衣。
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事遂泄漏,邕等被罪。中涓吕强怜其才,奏请免罪。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这十人执掌朝纲。自此天下桃李,皆出于十常侍门下。朝廷侍十人如师父,由是出入宫闱,稍无忌惮,府第依宫院盖造不题。

汉朝末年黑暗腐败,这是客观事实。但为什么朝政会黑暗到如此地步呢?演义开篇第一个情节是十常侍乱政,这十个太监,是第一代版本的反派BOSS。

所以罗贯中写了这一堆灾异事件,固然是为了说明世道崩坏。但他却要把火力集中指向宦官干政。

于是作者安排杨赐、蔡邕进谏,防止小人干政。然后让太监们偷看到了奏章,从中作梗,把这两个忠臣赶走。再然后,十常侍就逐渐执掌了朝中大权。

在下一段,罗贯中就让张角出场了。如此一来,这个逻辑就很顺畅:上天预示太监乱政——太监果然乱政——乱政结果是民不聊生,黄巾贼爆发。作者也就完成了故事情节的构建。

毛宗岗对罗本《三国演义》做了不少修订,把这一段干净利落地总结为:

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霓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虽然情节简化了,意思是一样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有个小细节,在嘉靖本三国中,蔡邕说的是“蜺坠鸡化,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结合《五行志》,我们知道,他这个妇人干政,说的是后妃干政。

但在毛本三国中,这句话被改了一个字:“以为霓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从妇人到妇寺,意义大变。因为太监被阉过,失去男人特征,所以很多时候被认为和女子相近。因此“妇寺”就是指宦官。这样一来,意思就变成宦官干政了。

毛宗岗笔头轻轻一歪,就把宦官们身上的罪状砸得更瓷实了……

同时,他也对这几种灾异,按自己的理解做出了解释。比方说青蛇见于御座,他是这么理解的:

[白蛇斩而汉兴,青蛇见而汉危。青蛇、白蛇,遥遥相对。○“惟虺惟蛇,女子之祥。”寺人正与女子一类也,故有此兆。]

海水泛滥,毛宗岗解释:

[水将灭火。](汉朝是“火德”,水将灭火,就是说汉室将亡。)

雌鸡化雄的解释则是:

[此兆尤切中宦官。以男子而净身,则雄化为雌矣,以阉人而干政,则雌又化为雄也。]

因此,在演义中这些灾异的代表意义,和古人当时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不过总而言之,模糊地理解为“这是朝政黑暗的反应,世道衰落的前兆”总是没错的。

最后再总结一遍:三国演义开头写了种种灾异,是为了铺垫王朝末年衰败气象,寓意这个世道已经“坏了”,正如山雨欲来风满楼一样。而青蛇,只是这些灾异中的一件罢了。


北门猿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

这就是《三国演义》提到的“青蛇坠梁”传说。

为什么《三国演义》开篇就提到这个故事呢?这要从刘邦斩白蛇开始说起:刘邦斩白蛇起义,这创造了汉朝的开始。而为了使民众信服,刘邦编出了一段自己是赤帝之子斩白帝之子的故事。从而确立了自己起义的正统地位。而此时青蛇从梁上掉下,并且盘在椅子上。结合当时的朝政环境,造成白蛇回归,汉之将灭的语言环境。

此外,在解梦中有着"惟虺惟蛇,女子之祥"的说法。换言之,罗贯中当时借用青蛇在暗喻将要灭亡汉朝的是后宫,在三国演义中则代表了以皇后为核心的外戚何进势力。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势力始终左右着东汉政局。皇帝往往夹在两者之间,有时候借助外戚打击宦官,有时候借助宦官打击外戚。到了汉灵帝时期,何进被封为大将军,他与“十常侍”之间的不断上演着明争暗斗,东汉政局进入最黑暗时期,以致于爆发了黄巾起义,把东汉王朝推入深渊。


江上神思者


历代王朝都有自己的「德性」,尤其在汉代这一套学说非常的流行。简单来说,就是每个朝代都对应着金、木、水、火、土当中其中之一,五行相生相克,这样每个朝代就往下轮回。

最著名的就是秦朝属于水德,所以秦代的服饰都是黑色,到了汉朝这一套内容变得非常的奇怪,中间也经过了几次的修改,一开始的时候汉朝属于土德,直到后来汉朝又变成了火德。如何去轮换大家的说法也不一定,有的说要按照五行相生说,要按照五行相克,这些事情几乎打了数百年的口水官司,在整个汉朝快要灭亡的时候,才把这一套系统勉强捋顺。

汉朝属于火德,火生土,那么下一个王朝必然是土德。

比如黄巾军的起义为什么要是「黄」巾?

他们打出了口号就叫「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他们认为自己对应的就是土德,是顺应天命的。

再比如袁术这个倒霉蛋,他也当了几天的短命皇帝,他也认为自己是土德。直到后来,不论是曹丕称帝还是孙权称帝,他们的年号当中都要带一个黄字,这个黄也是为了顺应这个土德。

只有刘备称帝,因为他认为自己还是在延续着汉朝的火的所在,所以还认为自己是火德。

所以这些奇奇怪怪的年号,奇奇怪怪的颜色,奇奇怪怪的乱象背后都是这一套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在发挥着作用。

汉朝立国的时候,就有刘邦斩白蛇起义的传说。到了东汉末年,这时的宫殿出现一条蛇,恰恰可能就是王朝要更迭的前兆。

至于为什么是青色的蛇。可能是作者秉持的是另一派别的观点,认为汉朝依然是土德,土生木,木属于青色,所以能够撼动汉朝的下一个朝代,应该是属于木德的。

所以你看,这一套五行相生王朝更迭的理论,实在是混乱,所以到后来其实就没有太多人去使用了,大家也看明白了,无非是一种政治上的幌子而已,所以更多的时候,它就流传在小说当中,传说当中,而到真正的政治上,大家反而把这样的东西就淡化了。


在公众号「章鱼读书」回复「100本」,获得每年精读100本书的高效方法。


陈章鱼


或许是罗贯中老爷子要借刘邦斩白蛇的故事来暗示汉朝快要被人取而代之,暗示着结局会有转折吧,毕竟如果三国不是经由历史改编的,那么谁又能想到刘备竟然不能一统天下呢,他再怎么说也是个男一号啊,如果我们不知道历史,谁能想到一统天下的会是一个不知道从那个角落跑出来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