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朋党之争(三)危害:士大夫开始光明正大的“结党营私”了

自有宋朝起,朋党之争就伴随着宋朝尾大不掉,尤其还发展了君子朋党论,更是将宋朝的朋党之争进行了合法化,士大夫阶层就脱下儒家道德的约束开始正大光明的"结党营私"了。

贯穿宋朝的朋党之争对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不仅对朝政还有外交。

宋朝朋党之争(三)危害:士大夫开始光明正大的“结党营私”了

1、 朋党之争成为集权工具

朋党之争就是朝堂上有实权的士大夫进行两派的互相攻伐,互相排挤,维护本集团的利益。比如王安石推变法,即有维护"祖宗家法"的人反对变法;寇准力谏宋真宗亲征,达成"澶渊之盟",给宋朝120多年的稳定发展,最后被五鬼之一的王钦诺诋毁;两派形成了互相约束,互相监督职能,因此这就让皇帝和当权的宰相利用朋党之争进行权力强化。

宋朝朋党之争(三)危害:士大夫开始光明正大的“结党营私”了

如果皇帝强势,皇帝就会利用两派进行互相牵制,互相揭发,最后使得皇权得到强化。如宋宋朝初期,宋太宗时期通过赵普攻击宰相卢多逊,赵昌言攻击宰相李昉,最后使宋太宗控制人员任命,促使士大夫阶层认可宋太宗继位的合法性。

北宋后期,蔡京通过朋党之争,肃清异己,掌握朝纲,成为宋朝第一位权相,左右着北宋后期整个国内发展,直至发生"靖康之难"。

2、 朋党之争影响执政稳定

由于每次一个朋党上台,必将另一朋党人士驱逐,即使在宋朝前期朋党还未达到一个朋党完全推翻另一朋党的局面,但仍然会对整个人事布局进行调整,上至宰执,下至各路监司频繁变动,致使言路不通,政令不达,严重影响相关政策执行。

宋朝朋党之争(三)危害:士大夫开始光明正大的“结党营私”了

而且因为官员常常因为一党下台受到牵连,自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导致很多有志之士心寒意冷,毕竟能"三起三落"的人并不多,而投机取巧的人利用机会,进行恶意的打击报复。随使朝政败坏。

3、 朋党之争士人开始变质

士大夫学的修身治国之术,对士大夫道德的评判甚至高于执政能力,如果能力再强,一旦失德就被人唾骂,像汉朝时期可以偷腥其嫂,收下属贿赂的陈平还可以当上宰相,在宋朝基本不可能。

宋朝朋党之争(三)危害:士大夫开始光明正大的“结党营私”了

朋党论产生后,将尚"道"和尚"利"作为区分君子党和小人党的标准,然而这个标准不可量化,也比较模糊,最后每个朋党都声称自己是为公而争,对于自己的对手既是非我"党"类,必是异类,对想从政的士人既是有我无你,朋党走向极端,成为党同伐异的工具。

宋朝朋党之危害,最后使得士大夫阶层开始堂而皇之的"结党营私",开始了无耻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