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最大笑話,是以偏概全

中國4個一線城市,

15個新一線城市,

30個二線城市,

70個三線城市,

90個四線城市,

129個五線城市,

有哪一座城市的樓市能夠代表全國走向?

大部分人會同意正確答案:“沒有。”

但尷尬的是,大部分人卻會選擇相信一些專業根據某一城的樓市動向所判斷的樓市走向。

樓市涼了?

今年8月份,廈門傳出“崩盤”一說。頓時全國樓市在“專家”眼中都似乎迎來了寒冬,彷彿廈門的崩盤就是全國樓市泡沫消滅的開始。

樓市最大笑話,是以偏概全

熟知,4個月後的今天,同為新一線城市的青島,11月份新房成交量創下半年新高,以單月17336的成交熟練位列全年第二。猶如頗具性價比的高新區、西海岸等新區,還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樓市最大笑話,是以偏概全

樓市還熱?

北京四環,作為地產市場的“帶頭大哥”。走勢往往具有風向標意義。“日光盤”甚至“夜光盤”都不在話下。但近日卻傳出某四環內房源滯銷的新聞。

要知道,北京四環在去年就很少有新房項目出爐,未來也不會新增住宅供地指標了。這種奇貨可居的地段竟然滯銷了?

同樣是上個月,廈門傳出一房企低於拿地價賣房的新聞,先不說是否是開發商的營銷手段,僅這樣的標題就可見廈門這座城市的樓市真的冷了許多。

樓市最大笑話,是以偏概全

有人會說,這不是與第一段矛盾麼?

小茂卻認為,這並不是文字上的矛盾, 而是存在於整個樓市的矛盾,或者說是你思考樓市方式上的矛盾。

一城一市,一地一價

如果幾年之前,北京郊區供不應求,你說整個樓市火爆沒人會不信你。但如今就算廈門全城崩盤了 ,青島也有可能搶購如初。只因每一座城市在樓市方面除了順應“只住不炒”的中央大方針和政策外,完全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任何關聯。

從人口、政策、發展階段上,上文提到的廈門和青島完全不同,而這些與樓市卻息息相關。

所以,我們在閱讀或者思考所在城市的樓市時,只需思考以下幾點:

1、區域的發展潛力=市場的性價比;

2、區域3-5年的人口規劃=買房的難易程度=可議價空間;

3、區域配套發展階段=房子的升值階段;

4、項目的銷售情況=百千萬人的認可眼光。

明白這幾點,無論是您置業還是分析,本地的樓市將會清晰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