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主动学?这样激发学习内驱力最科学!

盼望着盼望着,孩子终于开学了,本以为可算告别与精力旺盛的熊孩子斗智斗勇的模式,没想到!!!很多家长又败在了辅导孩子作业上!

写个作业磨磨唧唧,一会玩手指,一会发呆,时不时抛个问题给他,还答不上来。1个小时过去了,就写了3道数学题,一个好母亲的耐心就这样被消磨殆尽!

为什么孩子就是不愿主动学,到底该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呢?

孩子不愿主动学?这样激发学习内驱力最科学!


什么是学习内驱力?


传统认识里,人类行为有两种驱动力,第一种是生物性驱动力,这是人类想尽一切办法生存下来的动力。第二种来自外在动机,即寻求奖励,避免惩罚的动力。除此而外,人类行为还有第三种驱动力,它是一种内在的动机(inner drive ),主要来源于我们想要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并且创造新事物,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的一种内在需求。

我想,真正热爱学习的孩子,也大都是因为这种内在动机的存在,也就是说,他们是自己很想学好,而不是妈妈或爸爸叫着自己学,因此即便没有外界的要求或奖励,他们对学习的热爱,也不会消失。

孩子不愿主动学?这样激发学习内驱力最科学!

物质奖励可行吗?

我曾经看到有些家长会选择给孩子一些物质奖励的方式,比如你作文如果多写50个字,爸爸就奖励你2元。或者,如果你起早点,准时到学校,那我就多给你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如果还迟到,你就不用想玩游戏了!等等。你觉得,这种做法可行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先给大家说一个经典的故事。故事是说,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你觉得,为什么这群孩子一开始什么钱也得不到,嬉闹得还挺开心,但到了第三天,每人还有2美分的奖励呢,却气得不想玩了呢?

故事里,孩子们行为转变的背后其实正是藏着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的奥秘。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是为自己玩,他们拥有一种自主感,玩耍既是过程,也是目的,是自我决定的,甚至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如果老人出来制止他们“别吵了!”,孩子们很可能会心想“偏不!”“凭什么啊”,反而玩得更带劲了。

然而,一旦他们心满意足地接受了老人每人10美分的奖励,内在动力的部分就逆转了,他们是冲着拿奖励,是为了外部奖赏,而非自我决定来玩耍,自主感减少了,玩耍就成了某种表演,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而这种表演是为了获得报酬。也就是说,这时内在动机就变为了外在动机了。

因此,到了后来,当孩子们想到他们居然还要为别人表演?多累啊!而且对方居然连续两天任意降低“酬劳”,难怪故事里的孩子们最后要发怒了。

所以物质奖励不是不能用,但是如果孩子对某项活动已经有内在动力了,那家长也就不必再刻意进行物质奖励。这个时候进行物质奖励反而很有可能会削弱孩子的内驱动力。

孩子不愿主动学?这样激发学习内驱力最科学!

鼓励孩子动手创造


那既然物质奖励不一定能帮助孩子发现学习的内在动机,那有什么方法会更加有效呢?

动手创造正是一种可以有效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提升内驱力的学习方法。毕竟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肯定是更加能令人内心感到满足和愉悦。甚至有研究显示,动手创造还可以减少他们对失败的恐惧感,培养一种面对失败时的坦然和自信。

比如现在大火的少儿编程,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创作游戏、动画、有声绘本等等,而且当程序没有实现想要的效果时,只需思考问题出在哪儿,再进行相应调整即可,试错成本非常低。在如此的反复训练中,当孩子面对失败时,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失败本身,而是会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就是动手创造这种学习法则的威力。它可以帮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获得学习的内驱力,同时通过实践,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形成一个可以持续自我提升的正向学习循环。所以,也只有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算是真正具备了学习力的人。

孩子不愿主动学?这样激发学习内驱力最科学!

让家庭成为孩子的助力


那么,有的家长朋友可能也想要问,自己在家里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创造的能力吗?答案是肯定的。

动手创造需要家长的心智引导。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动手创造的过程虽然很有乐趣,但一旦受到挫折,孩子就很有可能因为准备不足或者缺乏鼓励等因素,而选择放弃。也就是说,他们并不具备自我培养的能力。因此,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针对孩子的心智,进行适度的引导和鼓励。

孩子不愿主动学?这样激发学习内驱力最科学!

给内向的孩子更多“独处”空间


很多家长反馈自己家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主动发言或者跟人交流,这样的孩子应该如何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鼓励他,引导他,帮助他掌握内驱力呢?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孩子其实更需要家长的大量的鼓舞和激励。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真正了解“内向”指的到底是什么。它和害羞是不同的。害羞是对于他人评论的恐惧。而内向更多的是,你怎样对于刺激做出回应。

所以,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的人主要区别在于他们获得“能量”的方式。外向的人从身边的环境中获得“能量”,因此他们需要很多很多的社交。而内向性格的人自己制造自己的能量,在社交场合不是获得,而是往外输出。

所以内向性格的人往往觉得社交耗费心力,非常需要给自己留出时间来恢复精力。这就意味着内向性格的人并非不需要别人的陪伴,而是他们不愿把精力花在“无用”的事情上。事实上,在历史上,并不缺乏很多优秀的“内向”性格的领导者、创作者以及科学家,比如埃莉诺·罗斯福、甘地、达尔文和爱因斯坦。

所以,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不要因为孩子内向,就给他贴上“害羞”“腼腆”甚至“不懂礼貌”的标签,更不要强迫孩子与他人交流,或是为了锻炼孩子,让他在众人面前表演,或频繁为他组织社交活动,这些做法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和叛逆,同时在心里积累非常多的负面能量,孩子很难感受到快乐和平静。

我们只要放心大胆的给他们更多“独处”的空间,当你越给内向者自由让他们做自己,他们就会做得更好,他们也会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孩子不愿主动学?这样激发学习内驱力最科学!

关注贝尔编程微信公众号:bellcode

40G 超全小学资料免费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