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邪不壓正》裡面值得玩味的幾個梗

乍一看電影《邪不壓正》,還以為是《讓子彈飛》的續集,裡面的臺詞、唸白、節奏、抖包袱基本上和《讓子彈飛》感覺相似,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少了葛大爺不緊不慢的小幽默。

你比如說這段臺詞。

廖凡:日本人靠不住,我靠誰啊,老蔣?

廖凡:一個寫日記的人?

廖凡:是啊

姜文揮動手上的雪茄,繼續加快對話頻率:你寫日記嗎?

廖凡:我不寫,你寫日記嗎?

姜文一臉鄙夷:誰能把心裡話寫日記裡頭啊。

廖凡推波助瀾:寫出來的那叫心裡話?

鏡頭瞬間轉換,雙方同時舉杯碰杯笑道:下賤!

電影《邪不壓正》裡面值得玩味的幾個梗

不明就裡的對話,鏡頭的快速切換,兩個中年老頭的貧嘴,第一次看讓你感覺不明覺厲中帶著點幽默,第二次看就讓人不得不思考,這一段對話有何意義。

有人說這是姜文的自嘲,自己拍一個電影象徵著寫日記,把自己心裡話寫了出來,卻又讓觀眾沒那麼容易看懂,自己真的是有點下賤,就好比《讓子彈飛》因為劇情的隱喻被封殺了一段時間,而後因為電影本身的影響力以及不為人知的公關手段又能在網上觀看了。一邊是諷刺,一邊又在迎合,不管是誰都會感到有些“下賤”。

中國大陸曾經拍過一個紀錄片叫做《蔣介石寫日記》。內容大概是蔣介石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堅持寫日記,從1915-1972年沒間斷過。像他這麼自負的人必然明白,他寫日記和普通人寫日記肯定有所不同,什麼該寫什麼不該寫,將來都會被作為歷史材料拿到世人的面前展覽。

百年之後,姜文的電影會不會連同《太陽照常升起》,一併被作為研究“姜文”本身的資料呢。這個問題,我認為姜文肯定考慮過。

電影《邪不壓正》裡面值得玩味的幾個梗

再來看第二個片段。

彭于晏和蹩腳英語發音的院長宣誓的時候,對著的是一個“健康完好的腎”。院長的英語確實差的很明顯,姜文導演也故意讓大家看來他是真的差,除了宣誓的英文能一字不漏,在介紹這個腎的來由之時,不知道該怎麼說的時候就用“就這樣、就這樣”的北京話代替了。可能就這一點還不是特別明顯,在後來彭于晏問道這個被誤切的腎是誰主刀的時候,院長說:

Its I.

稍微有點語法的人都知道這兒應該說“ME”而不是“I”。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這一次又是在調侃誰呢。當然就是那個戊戌名人,梁啟超

一個蹩腳英語的院士,做了一個蹩腳的手術。這樣一個小小的插曲,卻是整個電影的一個縮影:這個世界上,還有沒有人可以相信?

主角李天然(彭于晏),從小被冤枉,殺人兇手卻逍遙法外,讓人不禁想起絕代雙驕裡面的“仁義無雙”江別鶴。而自己的第二個爸爸卻殺了第一個爸爸,這兩個人還是有了將近二十年感情的好友,想想,多麼具有衝擊力。

電影《邪不壓正》裡面值得玩味的幾個梗

第三個要說的是關於彭于晏形象的暗示。

他一會被人扒光了衣服,和許晴對話,說著說著就把名字從“布魯斯·亨德勒“改成了“布魯斯·李“,這不正是李小龍嗎;

一會又在屋頂上奔跑,被扒光衣服後,穿著斗篷的樣子如同超人;

​然後又要去燒鴉片庫,說:你給我溫酒,我等會就回來。周韻不解:白蘭地有溫著喝的?這不正是借用並調侃了關雲長溫酒斬華雄那一段嗎?

李小龍、關雲長、超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完美英雄形象,卻都被姜導調侃了一番。他要表達的東西很明顯了,英雄也都有自己的難言之隱、英雄也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這就和本片的一個基調有些呼應:李天然如果不任性,就不會害死他美國爸爸,姜文就不會殺了他美國爸爸,同時,姜文也就不能將李天然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裡,計劃一點都不完美,無時無刻不在被變化打亂,但是最終的結果卻陰差陽錯達到了目的。滑稽、可笑,但結果還是美好的。

結果是真的美好嗎?後爸爸殺了前爸爸,後爸爸會不會被醫院救活?如果救活了,新的仇恨,真的不會誕生嗎?這真的是一個開放式的,值得人去無限遐想的電影結局。

電影《邪不壓正》裡面值得玩味的幾個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