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創新評論|工業互聯網沒有“領袖”

北大創新評論|工業互聯網沒有“領袖”

工業互聯網,不能謀求一家獨大;工業互聯網,不能存有私心壟斷;平臺,只是工業互聯網的載體;數據,才是驅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的動力;生態,才是驅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激情。

北大創新評論|工業互聯網沒有“領袖”

Predix被頭插草簽的出售,聽似難以相信,但的確已經發生。Predix平臺,GE Digital耗費數十億美元,投入數千名軟件工程師,傾力打造的戰略性產品。曾經其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地位,就如蘋果iPhone對手機行業的重新定義。

而今卻淪落到剝離售出的境況,令人嘆息。

如果Predix成功,必然可以找出千萬理由,例如其率先清晰了工業互聯網的輪廓;率先定義了“邊緣+平臺+應用”的業務模型;率先提出將工業生產中的人、機、數據進行互聯。而且,Predix還具有優秀的數據分析能力,優秀的邊緣計算能力。更關鍵的是,Predix將諸多理念變為現實。

當然,如今Predix的跌落,也可找出很多原因。例如GE的業務戰略收縮、資本市場的看衰等,還例如過多樹立假想敵,忽視了生態體系建設;在投入巨資進行平臺研發的同時,沒有忽視,但輕視了應用模型、工業APP的積累。此外,GE一度將軟件與工業設備捆綁銷售,這是否也存在私心?涉嫌後續服務的“封閉式”壟斷。

工業互聯網的盛況

與Predix的落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工業互聯網的日益繁盛和勃勃生機。研究機構Accenture指出,2020年全球工業互聯網領域投資規模將超過5000億美元;2030 年工業互聯網將帶來超過15萬億美元的增長;2015~2030 年間,工業互聯網領域預計將為中國GDP帶來約達1.8萬億美元的增長。

上述僅為市場空間,而在政策導向層面,國務院在2017年11月,專門通過了《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在這份規範和指導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文件中提到,2025年中國要有3~5個國際水平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要知道,在國家級的文件中,很少提到具體時間達到何種水平,這充分說明了工業互聯網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北大創新評論|工業互聯網沒有“領袖”

競爭者已是過江之鯽

問題也由此而來,2025年中國要有3~5個國際水平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其潛在的競爭者是何人?其在Predix被出售之後,各方又將以何座標發展?可先不回答上述問題,而梳理市場現狀,在此海量級市場中,競爭者已是過江之鯽。

其中,國際企業包括,西門子、博世、卡特彼勒、PTC、思科等,國內企業如華能集團、和利時、航天雲網、三一重工、海爾、富士康、用友網絡、東方國信、寶信軟件等。今年8月,阿里雲也推出了“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而此前的7月,阿里雲還與西門子就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達成了戰略合作。

當然,諸多企業參與工業互聯網,唯一證明的是大勢所趨,但何為工業互聯網?各方均在各說各話。最精闢的解釋,工業互聯網並非“工業的互聯網”,而是“工業互聯的網”。例如對重資產設備的遠程控制、MES系統與ERP系統基於供應鏈的互聯互通,都被廣義歸屬於工業互聯網範疇。但上述應用只體現了“工業的互聯網”特徵,只是在挖掘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剩餘價值,或者更尖刻一些,只是為了報表更漂亮。

而回到Predix的話題,其最大的遺產貢獻是,基本以第四次工業革命為標準,建立了技術體系,明確了發展方向。當然,Predix的價值變現思路,發展方法論略有失誤,但不斷試錯也是產業,至少留給業內以下啟示——

北大創新評論|工業互聯網沒有“領袖”

平臺即生態

首先,工業互聯網應以生態式合作為基礎,任何謀求“一家獨大”的目的,都會使平臺的其他參與者感覺極不舒服。

工業,按照產品重量體積可分為重工業和輕工業;按照製造工藝可分為離散工業和流程工業,按照行業門類又細分為40個大類、212箇中類、538個小類。由此,任何僅憑一己之力、單打獨鬥的工業互聯網,永遠只是停留在“獨輪車”模式。即使有錢任性如Predix,其投資數十億美元,雖然與英特爾、思科等企業,在平臺基礎能力方面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但應用體系的生態仍顯不足。

通常認知,標準的工業互聯網生態應該包括,ICT企業、行業ISV、行業科研院所、數據模型開發團隊、平臺運營商,以及最終用戶的深度參與。上述生態體系中的不同角色之間,形成技術聯盟和商業聯盟,共享技術能力、共享市場機遇,共同承擔產業風險。

可如此比喻,有人蓋房,有人負責裝修,有人當廚子,有人進行配菜採購,各方各佔一股,共同經營餐廳。甚至食客(用戶)也需參與其中,對菜餚做出評價,改良口味,推動提升餐廳服務水平。如此模式才能使參與各方均有利益和動力,才能將餐廳做出品牌口碑,並具可複製性。

平臺即開放

此外,開放式的生態合作模式的另一益處在於,避免了處在私心的壟斷之嫌。早期Predix就曾飽受詬病,其希望用戶自行“共享”數據,而Predix平臺則基於數據分析,提供內燃機車組件、航空發動機等產品增值服務。當然,增值服務中的備品、備件也都是來自GE的產品。

“黑盒子”式的服務不是工業互聯網,而開放式的生態平臺則不存在此問題。行業知識被轉化的數據模型,並彙集在“數據模型商店”,行業服務也轉化為應用APP,被彙集在“應用商店”。各類模型、應用服務優勝劣汰,保證了平臺始終具有競爭性,也保證了用戶始終可以得到最佳服務。

最後分析工業互聯網對數據理應具有的理性態度。中國落後於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但應用水平同步於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2017年中國製造業總產值為24.3萬億元,佔比中國經濟的29.34%。也就是說,中國製造業產值幾乎相當美國、日本、德國之和。由此,中國在工業製造領域的數據沉澱,也領先於世界各國。這即是“2025年中國要有3~5個國際水平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核心邏輯理論。

北大創新評論|工業互聯網沒有“領袖”

工業互聯網以平臺為載體,但再精良的工具,也是為了服務於應用。工業互聯網只是企業客戶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和手段,而非目的,其價值應該體現在降低客戶的運維成本、提高運營效率,並獲得財務收益。

所以,工業互聯網需要與行業發生深度融合,需要跨領域的深度合作,需要實現數據的“阡陌縱橫”,即縱向數據協同,以及橫向數據協同。舉例說明,發電集團首先需要將設備數據與企業管理系統進行橫向數據打通。同時,還要有產業鏈思維,將發電數據、電網數據,以及終端電力消費數據打通,實現內部數據與外部數據的縱向協同。

而這一過程中產生的有價值數據,並將這些數據通過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如大數據分析、AI、機器學習、區塊鏈等,進行分析和挖掘,再反哺平臺功能性的進一步提升,從而服務於行業客戶的實際應用。

最後說一句,高速行進的龐大戰隊中,不免出現個別落伍者,但待出售的Predix並未消失,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對於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有著多一層的含義。

新生事物的演進,總是在摸索和挫折中前行。

簡介:北大創新評論由北京大學認證,依託北京大學權威的學術體系及深厚的科研資源,聚焦全球前沿資訊,對話業界領袖,為活躍在中國經濟領域的政府領導、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提供全面借鑑與智略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