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21年前就有了“电子眼” 交警每天爬杆换胶片

要说驾驶员最怕什么?又最信任什么?

莫过于“电子眼”了。

这个如今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在上世纪90年代可是个“稀罕物儿”。

最近,小编采访了一位已经工作24年的威海老交警——姚利杰。

他参与了威海最早的“电子眼”工作。

1997年9月,威海交警自主研发了“冲红灯自动拍照系统”,初步实现了公安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实现了由体能型向智能型的根本转变,步入了现代化发展轨道。

不过,令小编吃惊的是,当时抓拍用的是胶卷相机,需要定期换胶卷,后期还需要筛查、冲洗。

“上岗就得爬上灯杆,换胶卷。”姚利杰告诉小编,当时他每天早上都要取出灯杆上的自动抓拍相机胶卷,换上新的。这种情况持续两年左右,直到电子抓拍系统投入使用。

一起来看下那个年代关于交警蜀黍的照片:

威海21年前就有了“电子眼” 交警每天爬杆换胶片

上世纪90年代,交警引导市民过马路(资料片)

威海21年前就有了“电子眼” 交警每天爬杆换胶片

上世纪90年代,交警站在岗台上指挥交通(资料片)

好有年代感有没有?

姚利杰蜀黍还给小编讲了几个故事,让小编带你认识下“那些年,我们不了解的交警蜀黍”

1、90年代,交通手势只有三个:直行、左转、停止;随着经济的发展,威海车辆增多,交通情况复杂起来,交通指挥手势也在与时俱进,由最初的3个增加到现在的8个,多了减速慢行、前车避让后车、变道、右转弯、靠边停车。

2、交警自掏腰包购买“便民箱”。不少市民应该还有印象,上世纪90年代,威海城区主要路口基本都有便民箱,箱里有打气筒、气门芯、应急药品等便民物品,这些都是交警自掏腰包购买的。很多市民都是骑自行车出行,因此打气筒的消耗非常大,他在大桥岗执勤时,基本三天两头就要更换打气筒。

3、人车分离22年。1996年威海城区交通开始实行人车分离,如何改变市民多年来形成的固有通行思维,成了姚利杰和同事们的当务之急。一名警察负责一个路口,每天挨个教市民怎么过马路。还得拦下不习惯让行的车辆。不厌其烦地解释、劝导,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大家才基本都习惯了人车分离的新通行方式。20多年后的今天,威海市路口交通事故年平均死亡人数下降了67.5%,威海成为全国交通文明出行的典范。

姚利杰1994年成为一名交警,迄今已经24年。

24年会让一个人变成什么样?小编也是有幸要到了蜀黍的照片,大家对比自行感受:

威海21年前就有了“电子眼” 交警每天爬杆换胶片

上世纪90年代,姚利杰在马路上指挥交通(资料片)

威海21年前就有了“电子眼” 交警每天爬杆换胶片

姚利杰通过先进的道路监控系统了解交通情况

24年,蜀黍是有了些皱纹,但依然很帅。您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