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近代中国科技少走20年弯路,让西方诸国交口称赞,他是李善兰

在中国黑暗的近代科学史上,有这么一个人几乎是唯一的曙光,他是一个数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植物学家。


他叫做李善兰。1811年1月22日生于海宁。

他让近代中国科技少走20年弯路,让西方诸国交口称赞,他是李善兰

大数学家,李善兰

他创立了二次平方根的幂级数展开式,研究各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他翻译了《代微积拾级》、《重学》、《谈天》、《几何原本》、《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或许上面的文字都能明白,但不懂是什么意思,没关系。只需要知道,这些数学可以用于制造大炮、军舰、火箭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科技的根基都在这里。在19世纪30年代,他是国际数学界的明星,这是李善兰也是19世纪中国数学界最重大的成就。


李善兰生于海宁的读书世家,幼年时期在私塾受到良好的教育。据说他天资非凡、过目成诵。在他9岁那年,在父亲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本《九章算术》,他竟就此迷上了数学。14岁的时候,他自学完成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这是明代徐光启和利玛窦一同翻译的古希腊数学名著。古希腊的数学体系和古代中国的数学体系相去甚远,少年时期的李善兰就在仅靠自学的情况下,糅合了中西两种各有所长的数学逻辑模式。

他让近代中国科技少走20年弯路,让西方诸国交口称赞,他是李善兰

《九章算术》

古代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就是科举,但是李善兰对于这一条道路似乎并不感兴趣。成年后的他曾经也去参加过科举,虽说他对于数学已经非常精通,但是八股文章写不好,于是落地。有的人就是天才,他们不用走科举的路,痴迷数学的他在落地后,只顾着买回了多种数学书籍,包括《测圆海镜》和《勾股割圆记》。

有传闻,他在新婚之夜的时候,依然把脑袋探出窗外观察天文星象。

不知道痴迷学问和他最终没有孩子是否有关联。但他却关心国事,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他说道:

“今欧罗巴各国日益强盛,为中国边患。推原其故,制器精也,推原制器之精,算学明也。”

“异日(中国)人人习算,制器日精,以威海外各国,令震摄,奉朝贡”.

他让近代中国科技少走20年弯路,让西方诸国交口称赞,他是李善兰

鸦片战争

这个梦想现在实现了,学会数理化的中国人,现在国力日益强盛。当年打败清朝的英国人,现在全国都用中国的数学教材了。这是后话。


后来他和著名的汉学家伟烈亚力翻译了世界名著《几何原本》,虽然明代徐光启和利玛窦曾经翻译过,但只有前几卷,也不适合清朝末期人们使用了。这一本著作是几何学的奠基之作,作为古希腊最杰出的数学著作,大哲学家罗素称赞《几何原本》为“最完美的纪念碑之一”。有人认为,在西方文明的所有著作中,能够与《几何原本》价值相当的,只有《圣经》了。可想而知它的学术地位之尊崇。李善兰能翻译这一本著名,本身也证明了他的学术能力。

他让近代中国科技少走20年弯路,让西方诸国交口称赞,他是李善兰

《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的翻译过程并不顺利,在它出刊之后,因为太平天国战乱,本来就没有刊印太多的《几何原本》竟然毁于战火。值得庆幸的是,仍有少量存世。几年后,李善兰在金陵见到曾国藩,在两江总督面前,他力劝曾国藩版主帮助刊印。他说:

“此算学家不可少之书,失今不刻,行复绝矣”。

这是数学家基础书籍,当代如果不刊印,以后数学乃至自然科技都与中国无缘了。想要强国,连基础科学都不重视怎么可能实现。在他的极力说服下,《几何原本》得以刊印。


以后在1866年,李鸿章也资助李善兰刊印《重学》。这是一个一本力学著作,翻译自英国《初等力学教程》。

在《重学》序言中他写到:

“推其暂如飞炮击敌,动重学也;推其久如五星绕太阳、月绕地,动重学也。”

这个重学非常有用,制作大炮需要用到它。大炮力量足够就可以围绕太阳和月亮飞行。

他让近代中国科技少走20年弯路,让西方诸国交口称赞,他是李善兰

《重学》

在1866年认识到这个水平,他已经具有非常前沿的科学视野。


1868年,他进入天文算学馆担任总教习,相当于今天的教授。所以,他是中国的第一位数学教授,数学的奠基人。他一生自学、翻译、著作、教书。可以说,后来中国的数学家大多都是他的学生。

有一个逸闻。据说有一年牛津大学在招生的时候出了一道数学题,并且说道:“只要能解答出这道题,破格录取,而且还给100英镑的奖学金。”当时没有一个英国学生能够解答,这件事在英国轰动一时。后来一个在上海工作的英国学者把这道题给了李善兰,李善兰很快解答了出现,而且逻辑巧妙。这道题的解法被英国学者刊登并寄回了英国。

李善兰在中国封建末尾时期,向中国传播了西方文化,同时也是中国的数学融入到了世界数学当中。他一生翻译的近代科学非常多,最主要的几门知识是数学、天文学和植物细胞学,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的贡献非常巨大。

在当时国际数学界,他也是受到非常多的赞赏的。


他让近代中国科技少走20年弯路,让西方诸国交口称赞,他是李善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