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防空洞顯今朝 浙江紹興巧藉資源“別有洞天”

中新網11月15日電 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在“深挖洞、廣積糧”的口號下,中國廣泛地開展起群眾性的挖防空洞、防空壕的活動,以用於備戰備荒。隨著人防制度改革、城市化加速推進,最大化防空洞的當代價值成為如今人防工作的重要內容。

地上參天高樓林立,地下人防工程密佈。以地平線為“夾心層”,浙江紹興老城區“底層”隱藏著四通八達卻鮮為人知的“縱橫織網”。通過多年的挖掘與善用,從戰備功能到淺層開發,再到公益服務,這6.4萬平方米的“神秘地帶”如今“身兼數職”,早期防空洞的“今朝”價值因此一覽無遺。

早期防空洞顯今朝 浙江紹興巧藉資源“別有洞天”

圖為防空洞化身的人防宣傳教育展示館 項菁攝

從“水簾洞”到“別有洞天”

為防備敵人突襲,有效掩蔽人員與物資,1969年10月,紹興市在老城區先後修建了以紹興府山、塔山、蕺山三座山為中心的坑道工程(亦稱防空洞或早期人防工程),形成了一張四通八達的“人防網”。

20世紀80年代,紹興大多防空洞用於存儲黃酒、瓜果、糧食等食物;20世紀90年代,紹興部分防空洞改建成“影視廳”“檯球室”“歌舞廳”等娛樂場所;2003年起,紹興人防辦以“讓洞於民”為著力點,將防空洞“變身”市民避暑納涼點。

早期防空洞顯今朝 浙江紹興巧藉資源“別有洞天”

圖為早期防空洞一角 項菁攝

紹興老城區內、小山坡下,一扇鐵漆脫落的塔山人防工程大門殘舊卻威嚴。大門上方,“戰時保護人民,平時造福人民”遒勁有力。40餘年前,紹興為了開發難度大、隱蔽強的深層人防工程,在此建設了整整7年的“紹興茶廠”。

直轉通道、弧形通道、三岔通道,會議室、醫院……從打第一口直井開始,到進入橫向的挖掘、坑道,再到第二口大直井的挖掘並不斷循環,該工程成功挖出數條地下通道,為早年城區人員掩蔽提供了重要場所。

然而,開發利用早期人防工程是一項政策性、技術性較強的工作。紹興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工程處副處長朱衛剛介紹,受最初粗糙建設條件、後期缺乏維護管理的影響,早期建設的防空洞雖然多,但大多存在佈局不合理、防護標準低、結構安全性差,通風、排水不暢等問題。

回溯歷史,曾經“專職”備戰的防空洞,曾一度淪為“水簾洞”,戰備效益無從談起。隨著和平年代對人防工作的新要求,除了在摩天大樓、商業街等地“嫁接”人防工程用於人員應急掩蔽,將閒置的防空洞古為今用也成為紹興人防工作重點。

“以戰備、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步獲效為目的,紹興市人防辦2003年啟動防空洞維護工作,包括實行坑道整修,加大人員檢查力度,強化管理規範等,保障歷史資源最大化利用。”朱衛剛介紹。

面對防空洞如今“別有洞天”局面,紹興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副主任王玉標則說,“紹興多年來將閒置的早期人防工程‘活化’為避暑納涼地、人防知識宣傳點、人防志願活動場所等,不僅最大化人防資源,亦能最大化百姓福利。”

從“專職”備戰到“兼職”惠民

憑藉大規模的舊時人防資源,紹興善挖“地下堡壘”,不僅讓洞古為今用,還使其從“專職”備戰的功能轉向“兼職”惠民。

今年暑期,該市開放塔山、越王城、府山北口、蕺山北口、蕺山南口、北海等6個人防工程避暑納涼點。朱衛剛介紹,防空洞擁有人體最適宜的溫度,是高溫酷暑天、嚴寒冬雪天的“恆溫空調”,“巧借其優勢,多年來,紹興人防逐步‘讓洞於民’。”

以早期“紹興茶廠”部分化為塔山人防工程避暑納涼點為例,紹興市越城區水溝營社區主任竺利君介紹,以前這塊“冷冰冰”的洞門一直讓周邊市民議論紛紛,防空洞修整開放後,不僅消除男女老少多年的疑慮,還成為市民夏季“網紅打卡地”,“從一張簡陋小板凳,到如今‘包廂式’服務,避暑納涼點的硬件設施不斷完善。”

通水、通電、通手機信號、通IPTV,有茶水、有桌椅、有書報、有溫馨提示、有納涼須知、有防暑藥品、有人防宣傳內容、有公益活動,這“五通八有”是如今紹興早期人防工程避暑納涼點的標準化設備。“設備配備實現標準化後,防空洞‘邁步現代化’就有了參照標準,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也得到提升。”王玉標說。

從戰備功能到淺層開發,再到公益服務,在早期防空洞15年“變廢為寶”過程中,紹興人防部門在開設納涼點基礎上,每年還不斷增加人防宣傳教育新花樣,不僅使“神秘地帶”成為市民“福利倉庫”,還讓“人防朋友圈”越來越廣。

早期防空洞顯今朝 浙江紹興巧藉資源“別有洞天”

圖為專業救援隊人員為學生講解人防知識 項菁攝

救援繩索、野外定位;人防知識牆、人防成果圖片展示區……在防空洞“變身”的人防宣傳教育體驗館內,豐富多彩、趣味十足的“人防元素”盡顯新時期人防特色,正因如此,該“體驗館”吸引了社區、學校等一批批市民、兒童前往參觀、體驗。

“面對如此豐富的人防設備與知識,孩子們都飽含強烈的好奇心。”紹興市昌安實驗副校長葛虹說,人防教育是國防教育的重要部分,實踐式教育可讓孩子們零距離接觸、感知人防。

王玉標則表示,善用人防工程是一項民生實事工程,而人防宣傳教育體驗館可讓更多市民、學生由平面轉向立體,變被動為主動地參與到人防學習中,提升他們對人防工作及其重要性的認知與認同。

除“護民之盾”的社會效益,早期人防工程的現代化仍以“軍民融合”為理念。一旦進入戰時狀態,避暑納涼地即可“變身”人民的“堡壘”,成為護衛國家、城市安全的強力屏障。

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促使了防空洞的產生。歷經時代更替,防空洞在新時代亦熠熠生輝,發揮著它的歷史使命與當代價值。(項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