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華五千年文明能源遠流長?

五穀豐登"這個詞相信大家一點也不陌生,用來形容農業的豐收。但我們有多少人知道五穀都包括什麼呢?

為什麼中華五千年文明能源遠流長?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明生生不息,這背後究竟有怎樣的秘密呢?

英國哲學家羅素曾說過: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樊志民認為這是由於中國農業沒有出現顛覆性錯誤,因而中華文明才得以源遠流長。他將中國文明經久不衰的原因歸結為三點:獨具的自然稟賦,智慧的生存理念,以及不斷更新完善自我的能力。

為什麼中華五千年文明能源遠流長?

獨具的自然稟賦,天佑中華

教授認真比對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地圖,他發現其他國家的河流走向都是南北走向的,而中國的河流走向都是東西走向的。

為什麼中華五千年文明能源遠流長?

南北走向的河流是垂直於緯度的,因此隨著緯度的變化,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會形成不同的農業類型,而東西走向的河流是平行於緯度的,因此河流的上,下,中游會形成同一的農業類型。不同的農業類型在歷史的早期會產生歷史的差異和衝突,因此它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特別弱。而東西走向的河流會形成同一類型農業區域面積最大化,像我國的北方地區,山東陝西河南等小麥大型產地,而南方地區的四川,江西,湖南等集中的水稻生產,這樣的分佈讓我們有足夠的優勢去抵禦任何的天災。這就是所謂的"自然稟賦,天佑中華"。

為什麼中華五千年文明能源遠流長?

智慧的生存理念,因地制宜

"中國人對天是尊敬的,對地是依賴的,我們有一個俗語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教授認為,因地制宜是中華農業文明能源遠流長,經久不息的關鍵之處。在關中平原地區有一種特別有名的小吃叫:羊肉泡饃。

為什麼中華五千年文明能源遠流長?

它是在神奇的北緯三十五的位置上誕生的,少數名族的麵食和遊牧民族的麵食完美結合,所以吃牛羊肉泡饃吃的不是一段飯,而是一種文化。我們北方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南方人生活精細,慢條斯理,這是人們根據我們的農業類型而形成的一種農業文明。現在我們所倡導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就是所謂的"生存理念,因地制宜"。

為什麼中華五千年文明能源遠流長?

不斷的自我完善,傳承弘揚

中華文明是在一種古老的文明的基礎上傳承,發揚和不斷完善的。我們祖先用自身的實踐告訴我們在大自然中如何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樣的繼承中,我們不斷地將這樣的理念繼續傳承和發揚。或許我們可能認為農業跟我們現實生活聯繫不到一起,因為我們生活在商業繁華的大城市,但我們的生活無時無刻不與農業有關。我們可以不知農,不事農,但要不輕農。

為什麼中華五千年文明能源遠流長?

"現代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延續,現在的中華文明是歷史的中華文明的傳承和昇華,這就叫血脈

。"樊教授這樣說道,基因是是生命中的,在不斷向前發展的道路上,我們要探索出屬於傳承文明的現代化農業道路。

零點歷史

帶你回望歷史,憧憬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