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碗米粥

粥在我國有數千年的歷史,古時也稱為“糜”。凡粳、粟、粱、黍、麥等皆可為粥,現今一般以粳米(大米)、粟米(小米)、糯米熬粥。粥與中國人的關係,正像粥本身一樣,稠粘綿密,相濡以沫;粥作為一種傳統食品,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

那一碗米粥


粥-食用-藥用-養生

關於粥的文字,最早見於周書:黃帝始烹谷為粥

中國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為食用,2500年前始作藥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有西漢名醫淳于意(倉公)用“火齊粥”治齊王病;漢代醫聖張仲景《傷寒論》述:桂枝湯,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便是有力例證。

那一碗米粥


進入中古時期,粥的功能更是將“食用”、“藥用”高度融合,進入了帶有人文色彩的“養生”層次。

宋代蘇東坡有書帖曰:夜飢甚,吳子野勸食白粥,雲能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後一覺,妙不可言。

陸游也極力推薦食粥養生,認為能延年益壽,並專做一首著名的《食粥詩》,詩中也道:世人個個血長年,不司長年在目前。我的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那一碗米粥


從而將世人對粥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水米配比失誤-粥-慈善-詩和遠方

粥的出現,可能源自有人對水與米偶爾配比失誤的意外發明

秦漢時期,居喪吃粥,這種吃法是借剋制享樂方式,以表達對逝者的思念。可以斷定,粥在秦漢時期體現的並非“充飢”功能

當被發現可以暫時幫人度過飢餓之難時,粥便開始向“接濟”的慈善意義嬗變

那一碗米粥


隨著人口增長,馬爾薩斯《人口論》中提到的“僧多粥少”效應逐漸顯現,而天災、瘟疫和戰亂必定會進一步加劇糧食危機。

當像白居易這樣的名人喜歡吃粥,並以詩和遠方的方式大肆渲染後,粥逐漸褪去“貧民食品”色彩,開始以新潮奇物方式被中上層接納,久而久之,嘗粥成為中上層群體提升生活品位的象徵。

那一碗米粥


上下五千年,粥在發展沿革中數度轉變,並演化出地域、民族等眾多分支,尤其是實現了從底層向上層、從充飢向保健的諸多跨越。

藥粥養生

藥粥養生有其他進補方法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由於藥食同源,諸如山藥、黃精、桂圓、胡桃、芝麻、綠豆、紅豆、芡實、栗子等,本身既是藥物又是食物,與米煮粥,香甜可口,無論男女老少皆喜食。

那一碗米粥


但是,藥粥不能治百病,也不是人人可食,更不宜長期以藥粥代替主食。在食粥療疾或養生中,要因人、因病選粥,適量為宜。

粥類品種,除了最普通的白粥、玉米粥,還有生煮雞蛋粥、油雞白粥、三鮮肉粥、豬雜粥、雜燴粥、魚片粥、海鮮粥……

按照粥底的稀稠度大致可分為三種:老火粥、明火粥和生滾粥

老火粥:米水與配料同時放入煲中煲制,稠度最高 。老火粥至少需要熬製三個小時以上,米經過細火慢熬,米花已全開,與水相互交融,口感甘香醇厚。皮蛋瘦肉粥、下火粥、藥膳粥等都是老火粥。

明火粥:通常指白粥,濃稠適口。所謂明火,指的是全程猛火,溫度保持在100℃左右,而且在烹飪時不蓋蓋子,一直讓粥水不停翻滾45分鐘-3小時,好把米油都給逼出來。明火粥米花剛開,粒粒分明,米香四溢。

那一碗米粥


生滾粥:粥煲好後,再加入各種生鮮食材,稠度最低。預先熬煮好的白粥做粥底,經過回鍋加熱至沸騰,再加上新鮮的肉料,如:豬肉、牛肉、內臟等滾熟即可;生滾粥的獨特之處在於:既保持粥的綿滑,又保持肉類的鮮嫩有質感,而且配搭多樣,上桌快。

那一碗米粥


不過這三種粥的基礎做法,都是相類似的,特別是後兩者,除了濃稠度有所區別外,在做法上基本無差。

粥的種類很多,中國地廣物博,口味也都不同

南方的粥大多是鹹的,海鮮粥啊,皮蛋瘦肉粥,香菇滑雞粥等等,但是北方人喝的大多是原味的了,也就是什麼都不放,最多就是加點糖。

那一碗米粥

喝粥?菜呢?

鹹菜、豆腐乳、醃黃瓜、酸辣椒、酸蕎頭、空心菜梗、油炸花生米,也都清清淡淡,舒適可口。

那一碗米粥


酸豆角酸爽開胃,既能能幫助消化,又能增加食慾。蘿蔔乾是我們餐桌離不開的鹹菜,

鹹香脆口、消食開胃。醬黃瓜以脆嫩爽口、香甜鮮美著稱,被譽為“醬菜之寶”。醬香濃郁,脆爽怡人,吃時配點香油,則更加爽口。味若海蜇的貢菜,脆有嚼勁的芥菜,戶戶吃粥必備的榨菜......

最後,一起來看下各地的特色粥吧

南京美齡粥

美齡粥是南京的傳統名菜。美齡粥由豆漿、糯米、粳米、山藥、百合、枸杞、冰糖等食材做成,既清淡簡樸,又營養豐富。

據說,有段時間宋美齡茶飯不思,於是府裡的大廚用香米和豆漿等食材熬了一鍋粥,宋美齡吃了胃口大開,後來這就成了她鍾愛的一道粥。再後來,流傳到民間,名曰“美齡粥”。

那一碗米粥


蘇州糖粥

有一首童謠這樣唱著:“篤篤篤,賣糖粥”,糖粥的軟糯香甜能勾起對兒時的回憶。

加了赤砂糖的糯米粥盛入碗中,表面上紅色的豆沙,吃時拌勻,入口熱、甜、香、糯。

上海小紹興雞粥

小紹興雞粥是上海地區特色傳統小吃,是用三黃雞的雞湯原汁燒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雞肉和各種作料的一種小吃。

淮陰雞粥蒲菜

茸粥透明如脂,蒲菜星散翠綠,看著就那麼清爽可愛,喝到嘴中也絕不油膩,特別是蒲菜的味道和雞粥的香甜結合的完美無暇,這種天衣無縫的味道以及菜色的搭配恐怕只有蒲菜才能和雞茸粥做到吧。

濟南甜沫

甜沫是地道的濟南發明,後在山東地區廣為流傳。雖然名為“甜沫”,但實際上是鹹口,粥做好後主人會問“再添麼兒”,指的是添加粉絲、蔬菜、豆腐絲之類的輔料,後來人們諧音成“甜沫”,因此甜沫口味是鹹的,不是甜的。

那一碗米粥


棗莊白粥

在山東棗莊一帶,用大米、小米等煮成的粥被稱為稀飯,或者“糊嘟”,而“粥”專指當地特有的用糯米和大豆等多種原材料做成的豆漿狀早餐食物

武陟油茶

在許多河南焦作老人的記憶中,早上起來最想吃到的早餐,就是一碗香氣撲鼻的武陟油茶。它名為茶,實際是粥

它的主料為精粉麥面,做粥之前,要先用油把面炒熟,所以人們稱這種粥為油茶。味道濃郁,營養豐富,健胃提神。

內蒙酸粥

酸粥是流行於晉北、陝北以及內蒙古西部部分地區的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食品。酸粥由西部出產的糜子米,經過發酵之後製成的一種粥

西藏麥片粥

西藏名吃,將小麥浸泡後捶扁,曬乾,稱為麥片。將麥片、人參果、牛(羊)肉丁、奶渣放骨湯中煮熟即成。

廣東艇仔粥

艇仔指的是水上人家的小船,因他們在船上就地熬製並販賣粥品得名。艇仔粥以新鮮的小蝦、魚片、蔥花、蛋絲、海蟄、花生仁、浮皮、油條屑為原料,煮粥的手法也依照滾粥衝燙粥料的手法。其特點是粥底綿爛,粥味鮮甜,集眾多物料之長,爽脆軟滑兼備。

那一碗米粥


廣東及第粥

豬內臟又稱“雜底”,美化為“及第”,十分鮮味可口。及第粥起源於明朝,據傳與嶺南才子倫文敘有關。用豬瘦肉丸、豬肝片、豬粉腸加入粥中煮熟而成。

色白鮮明,糜水交融,味鮮香厚。講究粥底綿滑,白米粥熬到米粒全化。客人點時,舀入小鍋燒滾,加豬心、豬肝和豬粉腸,滾熟後盛碗,撒花生米,切碎油條,伴小碟雞蛋散上桌。

潮汕砂鍋粥

潮汕砂鍋粥是專門用砂鍋煮出來的鹹香粥,粥是主料,因為潮州地區是沿海一帶的地方,所以配料大都以海鮮為原材料,再加入潮州菜的獨特配料,風格獨樹一幟,在各地都頗受歡迎。

粥被放在砂鍋中慢慢熬著,熬的過程中,只能用小火,而且要有人拿著勺子站在一邊,一邊看著火,一邊慢慢攪。

順德毋米粥

毋米粥,亦作“無米粥”,顧名思義,順德毋米粥的粥水濃稠雪白,清甜綿軟,不見米粒。其驚奇之處是米完全溶於水,水米融合、柔膩如一。

在順德,將毋米粥作為一種粥水湯底,人們利用毋米粥來燙食海鮮、肉類和時蔬。

廈門蠔幹粥

蠔幹粥是風靡廈門的閩南特色小吃。由新鮮的豬大骨、老母雞、胡蘿蔔等食材熬製的高湯,溫度、時間、火候嚴格控制,加以曬制的蠔幹,湯汁鮮美、味道香醇,又富含高膠原蛋白,美味又養顏。

那一碗米粥


徐聞羊粥

徐聞山羊是徐聞宴席的主菜,逢宴必有羊。徐聞的羊粥,更是靚粥,在雷州半島首屈一指,獨此一家。

羊粥入口滑爽,粥香和肉香濃郁,一碗下肚,再夾幾塊嫩羊,蘸上徐聞的小辣椒,熱辣辣,讓人口水橫溢,鼻尖冒汗,繼而額角冒汗,全身熱氣騰騰,舒舒坦坦。

鶴山雙橋魚蓉粥

雙橋魚蓉粥是廣東鶴山著名的傳統小吃之一,製作歷史悠久,成名亦超百年。其味清、鮮、甜、香、甘、滑,令人大快朵頤,所以人們都說:千粥萬粥,不如雙橋魚蓉粥。

澳門水蟹粥

澳門的蟹生長於鹹淡水交界處,因此肉質豐美,鮮香誘人。水蟹一般肉少水多,因此用來熬製老火粥最好。很多人說在

澳門喝一碗鮮甜的水蟹粥,是最大的享受

那一碗米粥


臺灣蝨目魚粥

蝨目魚粥,是地道的臺南小吃。蝨目魚肉質肥腴細膩,營養價值高,是臺灣最有代表性的食用魚種,素有“臺灣家魚”“臺灣第一魚”之稱。魚肉紮實鮮甜,湯頭清甜不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