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分三國,這個短命國家的出現卻造成四足鼎立的局面!

瞭解三國曆史的朋友們都知道,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最終導致了天下大亂,群雄四起。黃巾起義的爆發,從此開始了中原大地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外戚、宦官在內鬥中失去權柄,後來董卓控制了朝廷。後因董卓被呂布所殺,李傕、郭汜又控制了東漢王朝。地方州郡長官在反董卓戰爭及後來的相互攻伐中逐漸壯大實力,形成了地方軍閥割據。其中三個大勢力也逐漸崛起,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魏蜀吳了。然而卻還有另外一個短命勢力存在了50年,是個名副其實的“第四國”!

東漢末年分三國,這個短命國家的出現卻造成四足鼎立的局面!

遼東郡最初是戰國時期燕國的地盤其治所在襄平。到了東漢末年戰亂四起許多中原百姓都逃往遼東避亂,使得地處荒遠的遼東開始生機勃勃,公孫一家也就是在此起家。當初袁紹雄踞河北的時候和遼東關係很好,公孫度死後他的兒子公孫康依然和袁氏保持著很好的關係。官渡之戰後曹操平定了河北之地,袁紹的兒子袁尚、袁熙等人前往遼東投奔了公孫康。當時的公孫康在權衡利弊之後,畏懼曹操的實力,便將袁尚、袁熙等人殺死並將他們的人頭送給了曹操。而曹操見公孫康已經對其表示臣服便上表朝廷封公孫康為襄平侯,拜左將軍。此時公孫康雖然名義上是遼東太守但是實際上和遼東王也沒有什麼區別。

東漢末年分三國,這個短命國家的出現卻造成四足鼎立的局面!

公孫康死後遼東之主就成了他的弟弟公孫恭,曹魏立國之後公孫恭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了車騎將軍、假節並封他為平郭侯。公孫恭由於體弱多病無法治理遼東,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長隨即脅迫公孫恭讓位於他。公孫淵的野心和祖父公孫度一樣想一直割據遼東自立為王。魏明帝在位期間公孫淵派人和東吳的孫權聯絡,不久便自立為燕王。

東漢末年分三國,這個短命國家的出現卻造成四足鼎立的局面!

而此次公孫淵只是戲耍了孫權而已,他假意向孫權稱臣,孫權於是封公孫淵為燕王,並派遣兩名使臣帶上萬餘名兵士和豐厚的金銀財寶前往遼東。而兩名使臣一到遼東,就被公孫淵下令砍頭,首級送到魏國邀功去了,而滿船的珠寶則盡被公孫淵笑納,還有萬餘名兵士也被收編。孫權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旋即準備點齊兵馬去遼東找他拼命,而孫權的大臣講,這樣毫無誠信的人,不用陛下動手,自然有人收拾。孫權才強壓下怒火,沒有出兵。

東漢末年分三國,這個短命國家的出現卻造成四足鼎立的局面!

魏明帝收到公孫淵的禮物,升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公孫淵欺騙、玩弄了孫權,又得到豐厚的財寶和賞賜,洋洋得意。殊不知,他的背信行為為自己挖下了墳墓。曹魏方面始終是不願意遼東脫離自己,更不想看到反叛的情況,屆時害怕與蜀吳同盟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於是令公孫淵來洛陽上朝,公孫淵也許知道去洛陽沒有什麼好果子吃,公孫淵一不做二不休起兵反叛,並勾結鮮卑人不斷騷擾魏國,致使魏明帝派遣司馬懿帶大軍討伐公孫淵,公孫淵大敗,遼東才正式併入了曹魏的統治範圍。

東漢末年分三國,這個短命國家的出現卻造成四足鼎立的局面!

子曰:“民無信不立。”說的是人沒有誠信就沒有立足之地;公孫淵如此反覆無常、背信棄義,他的下場就已經註定。 “信則立,不信則廢”, 一個人,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守信於己,取信於人,才能謀生存、求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