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堅守為民之心 不忘對黨忠誠

改革开放40周年|坚守为民之心 不忘对党忠诚

堅守為民之心

不忘對黨忠誠

改革开放40周年|坚守为民之心 不忘对党忠诚

春雨過後,空氣格外清新。牆角的紫荊肆意地綻放著,還有天井旁的杜鵑、桃花,走道兩邊的海棠、櫻花……一個老人安詳地坐在綠樹環繞的小院裡,戴著老花鏡,靜靜地看著報紙。

這個老人就是我的父親,原安陸市法院巡店法庭副庭長鬍安浩。2004年退休後,便回到鄉下老家——雷公鎮羅廟村,和我的母親一起生活。

父親退休後的生活非常清靜,用他的話說,他是農民的兒子,對這片故土有著太深的眷念,而且所有的工作經歷都在鄉下,已經習慣了。

父親1972年5月入黨,是一名有著45年黨齡的老黨員了。回憶當年入黨的情形,父親滿懷激動。當時父親年僅18歲,任羅廟大隊青年書記。由於思想和工作表現突出,父親經羅廟大隊黨支部書記毛從榮和副書記宋瑞祥兩位同志介紹入黨。入黨那年的7月1日,大隊新加入黨組織的兩名同志在支部學習室進行入黨宣誓。父親說,能夠入黨是我這一生最光榮的事情,證明組織信任我。當我莊嚴地舉起右拳,面對鮮紅的黨旗宣誓,我彷彿看見無數革命先烈、志士仁人的流血犧牲和為國奮鬥,神聖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1972年6月,父親離開羅廟大隊,到羅廟公社廣播站當廣播員。公社廣播站離家兩公里路程,為了不影響工作,每天天未亮父親就起床,在單位他是去得最早和走得最晚的一個。父親總說,人要懂得感恩,感恩組織,感恩幫助過你的人。我書讀得少,初中畢業,如果不是組織和社會的幫助,哪裡有參加工作的機會。相比廣播站的工作,父親之前的臨時工作更苦。在農村當過民辦教師、赤腳醫生,參加過貧宣隊,修過鐵路……然而無論生活多麼艱苦,父親從未放棄過理想和信念,那就是為國家和人民貢獻力量。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信念,父親才會從一個農村孩子一步步成長為一名黨員。

1975年元月,父親調到雷公區廣播站任站長。1981年元月調到安陸市法院,先後在雷公法庭、王義貞法庭、巡店法庭工作,最後在巡店法庭退休。

法院的變化真大啊!這是父親今年10月底到法院參加機關黨委換屆選舉時發出的感慨。法院的變化,從外觀來看,辦公樓更高大,環境更優美,辦公條件改善了。從法院隊伍來看,對幹警素質的要求更高了。黨的十八大提出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人民法院任重道遠,需要每名幹警要有責任擔當意識,把“四個全面”的精神要旨貫穿於審判執行工作的全過程。從法院工作來看,審判工作更規範。比如數字化法庭的使用,開庭全程錄音錄像,司法公開透明。比如裁判文書上網,自覺把法院司法置於社會公眾的監督之下,進一步樹立了司法權威和公信力。對幹警的紀律約束更嚴了,將中央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到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學習教育成為常態,巡查督察成為制度,讓法院每一名黨員幹部時刻心懷敬畏,警鐘長鳴。

回想過去的法庭工作,往事歷歷在目。八十年代靠步行辦案,比較偏遠的農村只能吃住在老鄉家。九十年代初期,條件好的法庭有一輛自行車,就感到非常滿足了。再後來,法庭配了吉普,終於改變了人力行走辦案的狀態。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各種矛盾日益凸顯,一切新的社會問題都有可能轉化為法律糾紛,最終走上法庭。人民法院在打擊犯罪,掃黑除惡、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法院幹警人數較以前在增加,案件數量也逐年增加。這些變化,需要更強的司法隊伍、更高的司法質效、更優的司法服務。

無論時代如何改變,父親對黨的忠誠始終沒有變,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始終沒有變。退休後的日子裡,父親總愛去左鄰右舍轉轉,對張家長李家短耐心宣傳法律,講法理人情,不知道平息了多少鄰里糾紛。時間久了,誰家有個矛盾,也愛找父親來評評理,經父親一說,大家覺得在理,也就服了。每當看到老死不相往來的鄉親握手言和,父親總是由衷欣慰。用他的話說,這也算髮揮餘熱吧。

改革开放40周年|坚守为民之心 不忘对党忠诚

供稿|安陸法院

文字|胡冬梅

圖片|網絡

改革开放40周年|坚守为民之心 不忘对党忠诚改革开放40周年|坚守为民之心 不忘对党忠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