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俗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是什麼意思?

想必大家都曾聽長輩說過一些有趣的俗語、諺語,這些俗語、諺語都是很早的時候,古人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其中一些俗語雖然現實,但是不得不說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馬看牙板,人看言行。”其中就既有生活經驗,又有處世總結,看一個馬好不好就要看馬的牙齒,牙齒能反應馬的身體狀況,看一個人品德怎麼樣就要看他的言行,言行如一才是值得交往的,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看,也是不無道理的。

古代俗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是什麼意思?


近來,還聽說過這樣的一句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句話一看就和天氣有關,在古代,天氣好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關係到很多人的生存,但是古人並沒有現代這麼方便的監測方式,所以很多時候,就通過看雲朵的形狀或是太陽、月亮來預知天氣,比如:“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就簡單說明了,快要下雨的時候,天氣是怎麼樣的。

古代俗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是什麼意思?


那麼,日暈三更雨又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意思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當出現日暈的時候,第二天的三更,就非常有可能下雨,這句話有什麼科學道理嗎?日暈是一種光學現象,日光透過雲層的時候,會發生折射反射,尤其是遇到冰晶,經過兩次的折射反射,就形成了光暈,而高雲裡出現冰晶,一般就是天氣降溫,雷雨天氣將到的預兆,因為時間差,所以才有日暈三更雨這種說法。

古代俗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是什麼意思?


月暈午時風,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出現在太陽周圍的叫日暈,出現在月亮周圍的就叫月暈,月暈的形成和日暈也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經過冰晶的折射反射,最後把複合光分解,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一圈圈光暈,出現暈的時候,很大的概率是要下雨的,但是出現了月暈,下雨的概率就要比颳風的概率低很多,所以才有這種說法。

古代俗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兩句話的準確度也只有80%左右,因為這些都是與高層雲有關的,接下來怎麼發展,其實還要看中低層的雲,如果,雲層繼續加厚,繼續移動的話,這句話就很準確了,要是慢慢消散的話,那麼就不會有這種結果了,所以,雖然這句俗語很準確,但也不是每回都準的。

有興趣的可以在日暈月暈出現的時候觀察下,看這句話到底準不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