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好头疼,是我太笨太懒了吗?

写材料好头疼,是我太笨太懒了吗?

写材料是所有新人的梦魇,抓耳挠腮,对着电脑干瞪眼,是新人们的日常。

其实人人都知道功夫要下在平时,要持之以恒地积累素材,否则很可能一个字都憋不出来。

但十个有九个做不到。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开始,也往往坚持不下来。

是因为你太笨了吗?显然不是。

那是因为你太懒了吗?其实也不是。

坚持一个东西,必须有持续的正反馈,才能坚持下去,否则很快就会失去坚持的动力。

什么是积累素材的正反馈?那就是在实战中用上了,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积累了一堆素材,结果写材料时根本找不到想要的,光有输入不见输出,再有毅力的人也坚持不下来。

所以,这跟你的惰性没有关系,谁没有惰性?只是你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很多文章说,积累素材,一定要广泛涉猎,什么人民日报、求是、半月谈......

这种要求,对正常人来说太高了,大家都是正常人,不是超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耐性。

干货君今天告诉你,每天只用看一张报纸的头版就行了,最多看到第二版。

看什么报纸?就看当地的机关报。你是北京的,就看《北京日报》;你是广州的,就看《广州日报》;你是深圳的,就看《深圳特区报》。

为什么不看《人民日报》?因为大政方针,当地机关报肯定会在头版忠实转载,这样只用看一份报纸,就能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

如果你的工作专业性很强,那就看行业报。比如,税务的就看《中国税务报》。也以头版和第二版内容为主。

现在报纸都有网络电子版,看电子版就好。

看到好的句子、段落、观点、框架甚至全文,当然要记录下来,怎么记录?

拿个本子摘抄?效率太低,找起来也不方便。保存到word中?内容一多也不好分类管理和查找。

干货君就用电脑版公文写作神器,把新增素材的窗口开着,复制粘贴进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打上合适的标签,新增保存。这时候窗口不会自己关闭,可以继续新增下一个素材。如此往复,每天最多10来分钟就可以消化吸收报纸的精华内容。

写材料好头疼,是我太笨太懒了吗?

这种方法与传统方式相比,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对同一个素材进行多维度分类

一个素材,既可以按照主题分类(经济、项目建设......),也可以同时按照类型分类(提纲、金句、范文......),还可以同时按照文体分类(讲话、汇报、总结......),更可以同时按照重要程度分类(五星、四星、三星......)

分类方式是完全开放性的,你想怎么打标签就怎么打标签,想打多少标签就打上多少标签,没有任何约束。

可以看看干货君自己建立的分类体系:

写材料好头疼,是我太笨太懒了吗?

下一次写材料,在电脑版公文写作神器里一搜就能找到,这才是随用随取、学以致用。

只有方便快捷地找到想要的素材,才能激励你持之以恒地积累素材,形成良性循环,大幅提高你的写作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