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榆陽模式”看榆林畜牧業的綠色跨越

截至2016年底,榆陽區畜牧業總產值達31.26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62%,個別村鎮甚至高達70%以上。在從陝西省內第一畜牧大區向全國知名畜牧強區轉型中,農戶、企業、區畜牧獸醫局形成合力,走出一條綠色跨越式的發展道路。

從“榆陽模式”看榆林畜牧業的綠色跨越

大紀汗村村黨支部書記蔣文東介紹村裡西門塔爾牛養殖情況

畜牧業是榆陽區發展農村經濟的首位產業。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合作社為主體、家庭牧場為基礎、養殖示範村、示範戶為補充的現代畜牧業生產經營格局已初步形成。隨著佈局、結構、資源利用方式不斷優化,榆陽區已打開了一幅新型綠色生態畜牧業的“榆陽模式”畫卷。

最新統計顯示,2012年末,經省統計部門認定,榆陽區羊子飼養量突破200萬隻,生豬飼養量突破100萬頭,成為陝西省養殖大(縣)區之一。截至2016年底,全區羊子飼養量達227.3萬隻;生豬飼養量達102.5萬頭;牛飼養量達5萬頭;家禽飼養量達202.4萬羽;肉類總產量69811.6噸、禽蛋產量19013.6噸、奶類產量24648.2噸;山羊絨產量423.8噸、山羊毛產量368.7噸、綿羊毛產量172.5噸;秸稈加工利用15.8萬噸;畜牧業總產值達31.26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62%。

大紀汗村:巧打“示範”牌

近年來,榆陽區畜牧產業化和畜禽良種推廣發展迅猛。區畜牧獸醫局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累計爭取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省級農業專項資金、市級畜牧產業專項資金等中、省、市項目2900多萬元,區級資金累計投入項目資金5400多萬元。扶持建設了380多個規模養殖場和15個養羊示範村。完成了大紀汗村1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1個萬頭生豬育肥場。

7月19日,從位於榆林市區的榆陽區政府一路向西北行進,離毛烏素沙漠越來越近,車窗外遠處沙丘的弧線挑釁著你想伸手去抹平,叢叢團團的梭梭一晃而過。路上基本看不到人。

榆陽區畜牧獸醫局工作人員王智峰介紹說,榆陽區地處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的交接地帶,有的村鎮方圓幾里才有一戶人家。畜牧養殖業在這裡不但是傳統產業,也有適合轉型升級的基礎。

大紀汗村屬於典型的陝北高原風沙草灘區,榆烏路縱貫整個村莊。2008年,大紀汗村因時任總書記胡錦濤的到來而全國聞名。

小紀汗鎮大紀汗村除了以玉米為主的種植業保持優勢,畜牧養殖業的發展也激發了村民新的活力。村黨支部書記蔣文東底氣十足地說道:“大紀汗村共有村民312戶,961人,這些年村子裡很少有人出去打工。在家養羊、養牛、養豬比出去打工賺錢。”

王智峰說,大紀汗村正在搞雜交品種杜八黑土豬示範養殖,全部糧食餵養,主要是玉米麵、油渣、洋芋。土豬出欄得一年時間,也被農戶親切地稱為“跨年豬”,而飼料豬一般四五個月就可以出欄。這個品種是上世紀80年代農戶普遍養殖的農家豬,頭小,體長,通體黑毛,抗病能力強,出肉率高,肉香味美。

調查發現,大紀汗村畜牧養殖業的蒸蒸日上,離不開村幹部們獨到的“思路”。蔣文東介紹,村裡首批養土豬示範戶共有30戶,所有崽豬都是區畜牧獸醫局免費發放的。“村裡選擇示範戶除了自願原則,還要看這戶人家是不是誠實,偷著喂飼料可不成。再有一個就是要發揮黨員模範先鋒作用,為大家致富鋪路。”

村民薛樂是首批土豬養殖示範戶,家裡養著30頭土豬。她說,土豬全部喂糧食,得多花心思,但效益也高。現在都是藉助機器投食,所以勞動量不大,她一個人能忙得過來。這批豬最早春節前能出欄,她對收益很樂觀,預計按現在的行情,能淨收入五六萬元。

蔣書記說,“示範效應”是他帶領村民發展養殖業的秘密武器——爭取政策資金扶持,先示範再大面積推廣,讓村民們沒有後顧之憂,激發自身活力。

大紀汗村此舉屢試不爽。前兩年,村子裡號召大家養殖新品種牛——西門塔爾,當時這種牛比陝西本地牛一頭要貴兩三千元,村民們都不敢嘗試,村兩委就採取兩步走的辦法,一是爭取政府扶持資金10萬元,給養殖戶補貼;同時積極尋找好的產地,為農戶服務到家。村幹部先後到東北、甘肅張掖等地考察,後經比較,考慮到距離、氣候等因素,從張掖買回了120頭西門塔爾牛。從去年開始,村民們就發現了這牛的神奇,長得特別快,一天能長3斤肉。有了這些示範戶,村裡再也不用挨家挨戶動員了。在沒有了補貼的情況下,村民們也主動要求去張掖買回120頭西門塔爾牛。今年又主動拉回了120頭。

如今,村上僅西門塔爾牛就有近300頭,加上老的品種老黃牛、草原紅,村裡共有肉牛780頭。

由於大紀汗村養殖業名聲在外,村民們不用出村就有人上門收購。蔣書記說,肉牛是體重越大出肉量越大,一般超過800公斤的肉牛,毛重每公斤收購價能達到24.5元到25元,所以銷路不用愁。

土豬養殖示範戶張強是大紀汗村的能人,也是蔣書記發展養殖業的另一個秘密武器。據蔣書記介紹,學畜牧養殖的張強大學畢業後,沒有留在城市裡,而是回到村子裡和父母一起搞養殖。因為手握技術,張強也成了村民們的寶貝。為了充分發揮他的才幹,村裡也為他提供各種幫助,其中包括給他的配種站爭取到給牛人工授精的配套設備。

如今,本村人來給牛配種,張強一頭只收130元,而外面的行情現在都是一百六七了。蔣書記說,價錢優惠是一方面,更關鍵的是有了這個配種站,村上品種改良等各項技術就走在了前面。

隨著村民養殖積極性不斷提高,養殖技術也不斷進步。很多農民從青貯飼料到料食投放,都實現了自動化。在張強家裡可以看到,玉米棒不脫粒整根進到機器裡粉碎。張強父親說,這是村民們從張掖學到的技術,玉米棒子的芯粉碎後,可以增強牛的反芻能力,帶上玉米粒,營養價值很高,而原先的玉米芯村民都用來燒火了。

龍頭企業引領轉型之路

榆陽區把羊子、生豬等養殖業列為增加農民收入的第一大主導產業,通過優化畜牧產業內部結構,積極實施養畜大區提質增效工程,推廣先進養殖模式,羊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羊子飼養量一直位居全省第一。實現畜牧業由陝西第一養殖大區向全國知名養殖強區的轉型跨越。

生豬飼養已初步形成了層次分明、功能完備、供種能力明顯增強的良種繁育體系,全區85%以上的生豬達到了三元雜交。羊子飼養通過引進白絨山羊優質種公羊,引導養殖戶進行雜交改良等方式,全區陝北白絨山羊及其改良羊飼養規模達到200萬隻以上,佔到全區羊子總飼養量的90%以上。

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各類規模養殖場達700多個。有10萬隻以上養羊大鄉12個,萬隻以上養羊大村59個,100只以上養羊戶2600多戶。

地處岔河則鄉的浩瀚農林養殖基地,是一家以羊子飼養、種養繁育和肉羊育肥為主,草料種植加工為輔的現代農林科技企業。2011年公司成立後,先後投入800多萬元,建成了一座供水、供電、防疫設施齊全,羊子飼養規模達2000只的市級標準化示範場。

但受市場波動影響,企業效益出現滑坡。據基地工作人員介紹:“有時真的是養的越多,賠的越多。但老闆對羊子養殖很有感情,不捨得放棄,也希望通過這個能帶動就業,反哺社會。所以就通過別的產業賺的錢,來貼補這個養殖場,一直維持著經營。”

今年,榆陽區成為陝西省肉羊產業轉型升級示範縣,浩瀚農林養殖公司拿到了50萬元的補貼,開始從單純肉羊養殖向新品種種羊轉型。公司先後購買了杜泊、薩福克等品種母本300只,公種羊10只。工作人員表示,企業已經開始了轉型重生之路,雖然前期仍困難重重,但結果值得期待:“種羊通常8月開始發情交配,通過人工授精,估計得到明年二三月,才會有雜交一代。雜交一代的母本得再過8個月才能交配,估計到雜交二代,結果比較穩定時,就得到後年了。公司直接掌握育肥和擴繁的關鍵技術,如果人工擴繁成功,上萬元的種羊就可以推向市場,到時效益會相當可觀。”

據介紹,這家公司還在嘗試用羊糞堆肥,腐化發酵,也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特殊的精準扶貧

榆陽區畜牧獸醫局專門成立了養殖技術宣講隊,分成4個宣講組,巡迴各貧困村、貧困戶,進行畜牧科技宣講與培訓,提高養殖科技含量,提升養殖效益。此外還抽調草原站、畜牧技術推廣站專業技術人員和鄉鎮畜牧獸醫站全體幹部職工共計95人,成立畜牧系統養殖業技術幫扶隊伍,為全區500餘戶發展養殖業的貧困戶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目前已組織宣講20多場次,培訓人員達2000餘人次。

“從早上五點起來到現在,忙得不亦樂乎啊,一查血糖都正常了。”上午十時三十分,我們趕到榆陽區馬合鎮補兔村的陝北白絨山羊育種有限公司時,經理馬建文嘴裡雖然說著累,可是那高興勁兒卻傳遍了整個場區。

馬建文從事畜牧獸醫工作三十多年,養殖和診療經驗都非常豐富。他說,今天一早上,李家崾村的十多戶村民,就來領走了25只種母羊,他們都是區裡的精準扶貧對象。目前公司每年出欄的110多隻種羊主要是為扶貧對象服務。按照區裡統一安排,方便農戶後期飼養,農戶從公司領取的種羊多是週年羊以上才出欄。

榆陽區畜牧獸醫局工作人員王智峰說,農戶領到種羊後,畜牧局還有專門的技術宣講隊,上門為農戶服務。

據馬建文介紹,他們公司的前身是榆陽區種羊場,是陝北白絨山羊品種培育和改良的重要基地。2015年,為了選育新品種,他跑遍了榆林市種羊場,在公司原有221只種羊的基礎上,通過引進、自繁、胚胎移植,重新選育了115只種羊,這些種羊產絨量高、絨質好,繁殖能力強,可以為農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牧草種植開始發力

近年來,榆陽區堅持以“立草為業、草畜並舉”為發展目標,草產業建設已初具規模,實現了草產業與牛羊業同步協調發展。

截至目前,區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060萬元,發放草種59.4萬斤,在全區24個鄉鎮(鎮辦事處)完成人工種草107.4萬畝,扶持建設飼草加工企業2家。積極爭取中央飛播種草、“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京津風沙源治理、國家退牧還草等項目資金1634.73萬元,加強對天然草地和已退化的人工草地的改良和更新,優質牧草生產能力逐年提高,草原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截至2016年底,全區有天然草場428萬畝,可利用面積302萬畝,人工種草保存面積達到135萬畝。

我們來到位於岔河則鄉岔河則村的榆陽區茂豐農機專業合作社時,大型自動澆灌設備正在工作,開著紫花的苜蓿在霧狀水滴的滋潤下生機盎然。

這家合作社成立於2012年11月,負責人馬波介紹說,這3400畝苜蓿原來都是沙地,是他們一點點拉土改良才種上苜蓿的。馬波學農學出身,一直想做些與農業有關的事情。2013年,他參加了區裡召開的牧草培訓會,第一次瞭解到紫花苜蓿。專家告訴他,種苜蓿能肥地,提高土壤裡的氮、磷、鉀等含量,而且冬夏不用翻地,也基本沒有病蟲害。更重要的是,牧草種植屬於新興行業,在國內起步時間不長,市場前景廣闊。

馬波說,3400畝苜蓿平時只需要僱用三個工人,主要是查看大型機械設備。望著綠油油、長勢喜人的苜蓿,馬波似乎並不滿意。原來今年受天氣影響,苜蓿只能割三茬,如果雨水充沛,就能割四茬了。苜蓿畝產900多斤,目前市場價格是每噸1500元。

據瞭解,在這個“三千畝優質苜蓿示範基地建設項目”上,每畝苜蓿地政府補貼600元,用來購買大型設備。幾年來,榆陽區畜牧局的技術人員一直全程跟蹤服務,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在馬波心中,還有一個更宏大的計劃要實現。他說,牧草種植在榆陽是新興行業,他希望能儘快成立行業協會,大家抱團對品種、種植技術、市場有一個前瞻性的瞭解。此外,由於榆林本地還沒有大型知名養殖企業,牧草的銷量和市場價格競爭比較嚴峻。作為農戶,他要把苜蓿的產量和質量提升上去,通過草籽品種改良、種植技術提升,與進口牧草一較高下。明年,他要全部更新苜蓿品種,爭取畝產達到1.2噸以上。如果配套產業鏈也跟進建設,那麼只要苜蓿質量過硬,收益還會有進一步的提升。

針對飼草品種單一,主要以紫花苜蓿、沙打旺等豆科牧草為主,以及飼草加工滯後,飼草利用率不高等問題,榆陽區提出在未來三年,要依託國家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高產優質苜蓿示範區建設、北方農牧交錯側結構改革區發展等相關政策,每年完成人工種草20萬畝,其中水地種草10萬畝、開展草地病蟲害防治10萬畝。同時,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支持培育草產品和飼料生產加工企業兩個,並大力推廣農作物秸稈綜合加工利用技術。

綠色畜牧強區建設見成效

榆陽區畜牧獸醫局在上半年工作總結中提到,受自然、技術等條件限制,畜牧產業仍然處於生產規模偏小,發展水平較低,競爭力不強,基礎設施薄弱,投入不足的狀況。此外還存在羊子飼養品種單一,以肉羊為主的良種繁育體系不完善,導致肉羊存欄數量較小,經濟效益較差等問題。

針對發展短板,榆陽區已制訂了加大畜禽品種改良步伐,建立長效補貼機制的日程表。未來三年,榆陽區將加大力度引進畜牧人才和技術,為現代畜牧業建設儲備人才。加大先進實用技術的示範推廣工作,促進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大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各大專業高校為技術支撐的校企聯合模式,開展相關實踐實驗。加快培養和引進各類管理和專業人才。鼓勵和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通過開展技術培訓等形式,幫助中小養殖場戶發展綠色畜牧業生產。

同時,積極爭取各級財政資金投入現代畜牧業建設,貫徹落實中省市區畜牧業生產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制。財政投入要向畜牧龍頭企業建設和畜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傾斜。

據悉,到2020年,榆陽區羊子飼養量要達到248萬隻,其中肉用綿羊飼養量30萬隻,陝北白絨山羊絨肉品質明顯提升;生豬飼養量達128萬頭,以適度規模和農戶散養為主的土豬飼養量達5萬頭;人工種草保存面積達145萬畝;肉牛、肉驢等特種養殖新興產業不斷髮展壯大;畜產品加工業初步形成;全區畜禽養殖汙染物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畜牧業產值達48.75億元,佔農業總產值65%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