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區志》|農牧林水 畜牧業——畜種改良

20世紀50年代後期,呼和浩特市開展對綿羊改良配種工作,調進新疆細毛羊,建立配種站,輸精點,培訓配種員。1974年,農村出現冷凍精液技術(冷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社辦種畜站試行以站養站,自負盈虧的管理體制,農村種公畜減少,回交亂配現象嚴重,良種及改良牲畜比重下降。1999年後,回民區農村的牲畜改良工作緊緊圍繞內蒙古自治區提出的通過優化牲畜品種和飼草品種,增加產出,提高質量的“種子工程”建設,把加速畜禽改良,增加改良畜禽的比重,作為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良種推廣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良種產業化進程,組織農業畜牧科技人員和部分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奶牛模式化飼養管理技術、牛冷配技術、羊人工授精技術。2005年,有牛冷配站點5個,羊人工授精點2個,設專職配種員5名。全區牲畜良種改良比重達到90%以上。

1951年,開始牛的改良工作,先後引進三河、黑白花等品種的種公牛。1974年,開始應用牛的冷配技術。1999年後,回民區人民政府加強牲畜“種子工程”建設,從奶牛的品種引進、品種保護、優質優配、生產性能等環節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管理,在奶牛集中的村建設牛冷配站,加強對冷配技術人員的培訓與管理,至2005年,奶牛已經基本實現良種化。

20世紀50年代,農村引入半細毛羊的茨蓋羊、新疆細毛種羊,進行羊的改良,各社隊基本都有羊配種站。20世紀60年代初期,陸續調入格列考斯公羊、高加索羊與當地綿羊雜交。1971~2005年,綿羊又調進高代雜種母羊、羅姆尼公羊等進行改良,山羊引進寧夏中衛沙毛山羊、阿爾巴斯白絨山羊進行純種繁育和雜交改良。羊的改良逐步向肉毛兼用方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